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2592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达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读晋代郭象的注,我们就会发现郭象借着注释的形式从庄子中发展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唯其如此,郭象才取得了哲学家的资格。郭象常用“性”这一概念来讲祸福与命运的变化,这就将祸福与命运的根据,从外在力量转移到了个体之“性”的完满与否上。在逍遥游中,大鹏是逍遥的象征,小鸟则是反面代表。它认为自己“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这也是飞翔的极致,何必“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原文歌颂大鹏、嘲笑小鸟的立场是鲜明的。但是郭象泯灭了大鹏与小鸟之间的区别,他说:“苟足于其

2、性,则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地。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这就是说,万物无论大小高低,只要自足其性,就可以同样逍遥,同样可以达到自由之境。“小大虽殊,逍遥一也”的关键在于“足于其性”,而“足”的标准则完全取决于自我内心的评定。郭象还认为,逍遥与否还取决于是否有圣人来治理天下。有识之士的志向各自满足,固然是一种逍遥,但这仅仅指向普通生命个体。而令天下万物各足其性,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则是更应期待的圣人的逍遥。今人对郭象的解释则有很多批评。王叔珉说:“郭象之注庄子,乃郭象之庄子,非庄子之庄子也。”这是批评郭象注以自我表现为主,而不能贴近庄子原意。王中江认为,在价值认同上,郭象与庄子相反。他

3、指出:“郭象在注中,把庄子重估一切价值的方向,完全逆转为认同一切价值的方向。如果说庄子的逻辑是一切现实都是非合理的的话,那么,郭象的逻辑则是一切现实都是合理的。这是极为惊人的反差。”不过,郭象的观点流传至今,甚至独占鳌头,大概恰恰在于其借庄子原文抒发己意的做法。他独特的理论,或令人赞叹,或令人开怀,或令人疑惑。都昭示了其思想具有与众不同的趣味与魅力。(取材于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材料二学术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庄子思想中最高的人生理想是“逍遥”,也就是一种精神的绝对自由。此一见解,大有商榷的余地。现代学术界不大重视作为一种故意提倡不负责和不认真的生存状态的“游世”思想,却重视“逍遥”,因为后

4、者涉及追求精神自由这个令人产生敬意的话题。可实际上,“逍遥”与游世思想是不能分开的。认真追问“逍遥”是什么,就不能离开游世思想这个基础。游世思想的关键,是一方面继承了隐者的传统,要寻求乱世中个人的出路;另一方面又激烈地认为世界是绝对黑暗的,个人不可能找到出路,由此否定隐者传统的温和乐观主义,把个人戏谑地扔进黑暗之中,认为以彻底的游戏姿态与黑暗周旋,才是个人唯一可能的生存方式。认真来说,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是一种人生出路,而是没有出路之后对“自我”的精神放逐。“逍遥”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获得的一种愉快感。逍遥游神采飞扬的文学性描述就表达了这种愉快感。这种愉快感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随遇而

5、安的平静感,一种是藐视现实的孤傲感。郭象的注抓住前者,把无可无不可的平静,夸张为任何状态下都能安足的庸俗快乐主义;现代的庄子研究者比较注重后者,努力把与世隔绝的孤傲,解释成品味高尚的自由精神。但实际上这两种愉快都只是与自我放逐、冷漠、敌意混乱不可分的片段情绪,他们是不稳定的生命理想。也就是说,逍遥游与游世思想是一体的,不是一种人生出路,更不是一种可以认真追求的生活目标。(取材于颜世安庄子评传)18.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郭象所谓“性”这一范畴的一项是A. 外在力量B. 翱翔蓬蒿之间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 自我内心19.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郭象借庄子发展了

6、一个哲学体系,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B. 郭象认为,大鹏并不比小鸟更高贵,小鸟也不必羡慕大鹏。C. 今人对于郭象的批评,在于认为他对庄子的解析与原意不符。D. 借助经典来抒发己意的做法虽可独占鳌头,却是不足取的。20. 根据材料二,对“游世”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一种故意提倡不负责和不认真的生存状态。B. 难以令人产生敬意,却是理解逍遥游的基础。C. 是对隐者的传统中“温和乐观主义”的继承。D. 不是一种人生出路和可认真追求的生活目标。21. 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分条概括对“逍遥”的理解。参考答案:18. A 19. D 20. C 21. 个体的逍遥:满足个体的本性(照抄“有识之士的

7、志向各自满足”,亦可);圣人的逍遥:令天下万物各足其性,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追寻不到人生出路后,基于“自我”的精神放逐而获得的一种愉快感。(照抄“一种是随遇而安的平静感,一种是藐视现实的孤傲感”的,亦可)【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及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理解词语含义离不开上下文,一定要回归文本去筛选与选项相符的内容。本题问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郭象所谓“性”这一范畴的一项是。首先理解什么是郭象的“性”。结合原文“苟足于其性,则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地。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这就是

8、说,万物无论大小高低,只要自足其性,就可以同样逍遥,同样可以达到自由之境”,由此可见,郭象所说的“性”是万事万物的“本性”。A项,“外在力量”不属于“本性”的范畴。B项,“翱翔蓬蒿之间”符合小鸟的“本性”。C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符合大鹏的“本性”;D项,“自我内心”当然也属于自己的“本性”。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选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借助经典来抒发己意的做法虽可独占鳌头,却是不足取的”理解错误,根据

9、原文“不过,郭象的观点流传至今,甚至独占鳌头,大概恰恰在于其借庄子原文抒发己意的做法。他独特的理论,或令人赞叹,或令人开怀,或令人疑惑。都昭示了其思想具有与众不同的趣味与魅力”,可见作者是认可郭象借助经典来抒发己意的做法的。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C项,“是对隐者的传统中温和乐观主义的继承”曲解文意,结合原文“游世思想的关键,是一方面继承了隐者的传统,要寻求乱世中个人的出路;另一方面

10、又激烈地认为世界是绝对黑暗的,个人不可能找到出路,由此否定隐者传统的温和乐观主义”,可知“游世思想”是否定“温和乐观主义”思想的。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本题问要求分条概括对“逍遥”的理解。首先到文中筛选句子,然后进行概括。结合材料一“有识之士的志向各自满足,固然是一种逍遥,但这仅仅指向普通生命个体。而令天下万物各足其性,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则是更应期待的圣人的逍遥”,可将“逍遥”分为个体的、普通人的逍遥和圣人的逍遥。个体的逍遥就是“满足个体的本性”

11、;圣人的逍遥就是“令天下万物各足其性,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结合材料二“逍遥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获得的一种愉快感。这种愉快感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随遇而安的平静感,一种是藐视现实的孤傲感”,可知“逍遥”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追寻不到人生出路后,基于自我的精神放逐而获得的一种愉快感”。【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

12、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冬荷 李木生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籍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苍凉。落寞。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湖,真的死去了吗?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

13、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象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

14、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一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籽,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

15、又能怎样?饱满的莲籽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11)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 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12)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13)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14)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地飞翔吗?(15)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演绎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