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20256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安徽省安庆市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食与礼姚伟钧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

2、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的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当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称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

3、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喝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所以,“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 ?罗伯逊?史密斯的观点影响最大。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共餐本身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说,礼记中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

4、密斯的“共餐”制的说法有相似之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关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是十分类似的。他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莫过于“吃的是同一锅饭”,如中国先民们就将那种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视为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表现,因而饮食筵宴就成了中国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各种饮食礼节也就产生了。(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礼”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中国古代社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礼”,制约着人们的日常生活。B. “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先民们毫无保留地向神奉献自己的食物,用简陋的生活方式对鬼神表示敬意,请求神的庇佑。C.

5、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被称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D. 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英国学者就提出了“共餐”之说。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便可以充分理解中国礼的起源。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都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B. 中国先民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的简单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C. 礼记?礼运中记载,我国先民“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

6、,蒉桴而土鼓”,来表达对鬼神的敬意,希望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D. 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对现实的重视和生命的原初心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活动,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的,所以说,“礼”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B. 我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并且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从而创造了祭礼文化。C. “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不但音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这种巧合,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D. 中国先民们并不赞同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而是十

7、分重视饮食筵宴,并将其作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参考答案:1. D 2. B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礼”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选项D,“这便可以充分理解中国礼的起源”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的理解,“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答案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

8、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B,“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说法不合文意。原文说的是“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而不是“逐渐形成”。故答案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C,“这种巧合”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亦非巧合”;另外“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的是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而不是“这种巧合”。故答案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9、、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言之现代生命21世纪,社会发展之迅猛令我们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习文言是否有必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而且这一问题在今天越加凸显出来。很多人并不否认学习文言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但认为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他们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

10、文言得不偿失其实,文言不是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或者说它是改头换面,戴了现代面具而隐身其后;或者说它是体匿而性存。而且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语言的更新发展是无法脱离母体、阻断泉源的。“总而言之”“闻过则喜”“反之”“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些文言的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活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中国近三千年的典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在这些典籍的滋养下,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习惯得以形成,我们的面颊上深深刻印上了“中国”的印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文明一直延续没有断绝的就是中华文明,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言功不可没。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

11、和凝固性,使地域辽阔、方言差异巨大、民族众多的中华大家庭薪火相传,代代不绝。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几乎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它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府库。一个人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就可以使他的现代白话凝练、纯熟。毛泽东、鲁迅、周作人、胡适、朱自清等一批大家的白话文成就就是最好的说明。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时代,我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文言的学习恰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借鉴我国古代熟读

12、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二百篇经典文言烂熟于心,由易到难,由少而多,循序渐进,不仅能得到民族文化的滋养,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而且可以提升现代汉语的表达水平,获得文言阅读的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看似耗时多,效率低,实则事半功倍!而错过了诵读记忆的最佳时期,就将事倍功半,到那时文言的学习就真的会“时不我待”了!1下列对文言之“现代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很多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文言,只要培养少数专业人员,使之去整理、翻译、介绍文言典籍就可以了。B文言并非已经死亡了的语言,而是从台前隐退到了幕后,因为它是体匿而性存。C中国近三千年的文言典籍,滋养着

13、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而且薪火相传,代代不绝。D学习文言虽是医治现代社会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缺失症的良药,但是在任何事情都要讲“效益”“速成”的今天,学习文言得不偿失。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文言功不可没。B文言以它无尽的表达手段和方式,让古人贴切入微地表达了他们希望表达的一切,达到了无不尽意的地步。C许多文言词汇、语法、典故、成语,还在现代汉语中大量运用,可见文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D信息时代,人们所缺失的不是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养。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言戴上了现代社会

14、的面具隐身其后,并不是说汉语言的更新发展已脱离了其母体。B中华大家庭虽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差距巨大,但是文言跨越时间、空间具有相对的规范性和凝固性。C文言的短小、凝练、意博、理奥、趣深,都是白话文望尘莫及的。可以说,没有文言,现代汉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D借鉴我国古代熟读精思之方法,大量积累文言诗文,就可以达到循序渐进,得到审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的底色的目的。参考答案:1C (A项只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并非文言之现代生命。B项前后两句说的是同一个现象,没有因果关系。D项也是表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且不符合本文的主张。)2B (B项少了“几乎”一词,过于绝对。)3D (D项“循序渐

15、进”是方法,而不是目的。)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间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巴蜀文化与巴蜀文学的发展并非同轨运行,直到西汉文翁入蜀兴学,巴蜀文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巴蜀文学刚刚起步时,就出现了以蜀中四贤为杰出代表的作家,掀起了文学高潮,中间没有酝酿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是汉赋,这些辞赋辞采飞扬、体制宏伟,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魏晋有南北之分,南朝诗歌创作兴盛,而蜀中却无一知名作家。到了唐代,巴蜀文学重新又焕发出光彩,迎来了又一个文学高峰。陈子昂在唐诗发展

16、史上的贡献如日月高悬,彪炳千秋。唐代两个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前者生长在蜀至二十四岁始离开四川,后者旅居巴蜀达九年,其绝大部分诗歌创作于四川,尤其是律诗名篇。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巴蜀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高峰。宋代对文官的优待以及崇文轻武政策,加上五代末期大批文人入蜀,使四川人才济济,导致宋代巴蜀文学繁荣昌盛。苏舜钦、三苏、文同、张孝祥等,都是宋代文坛上的名流。从元代到清代,四川遭受多次战争创伤,人口急剧减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均遭到重创难以复原。元明清时期巴蜀文坛难以如唐宋时期辉煌,但也出现了元代虞集、明代杨慎、清代张问陶、李调元、彭端淑等著名作家,成为巴蜀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抹余晖。巴蜀作家往往具有创新精神,站在当时文学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