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4194976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崇文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卖厨刀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

2、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木耳,蘑菇生姜!”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短:“卖藤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

3、来了。 “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 “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换一把砍砍看。”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

4、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唔?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 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

5、前。 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

6、子,大踏步地走了。(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桐庐镇比做鲜嫩碧绿的荷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桐庐镇的勃勃生机。 B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不但“众人下了个大跳”,就是读者也为之心惊。C小说将卖刀写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人们开始以为有人在变戏法,后来才发现是卖刀;开始怀疑菜刀有假,后来又争抢买刀。 D “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真实地写出了集市人声鼎沸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E小说语言雅致朴实,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

7、描写,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个看似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黑袄汉子”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黑袄汉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4)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参考答案:(1)BC(答对一个2分,答对两个5分)(A项喻体说法错误,应该是将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D项“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原文无据。E项不准确,语言描写极少,只在买完刀后黑袄汉子才开口说话;“夸张”无据)(2) 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

8、,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一种否定);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3) 寡言内敛,黑袄汉子几乎一言不发,只在买完刀后才开口说话 质朴,没有华丽的衣着,没有多余的言行, 没有做作的表情,质朴憨厚 沉稳,对人群的议论不急于反驳,不慌不忙地按预定步骤卖刀 自信,对围观人群的误会不做任何解释,自信展示自己刀的质量。(每答出一点给 2 分,任答三点给6分)(4) 从情节设计上看,黑袄汉子“一声也不吆喝”的经营方式使小说的情节逐步展开并达到高潮,具有表现力;( 2 分)能够

9、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作品可读性。( 2 分)从形象塑造上看,与别人大声叫卖的方式形成对比,突出黑袄汉子内敛质朴,厚道真诚的人物形象;( 2 分)从主旨表现上看,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凸显小说的主题;( 2 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母亲张翎母亲要来多伦多探亲,苏伟请了半天假,在家收拾房间。关于母亲的住处,苏伟两口子有过一些激烈的讨论。苏伟觉得母亲的眼睛不好,怕上下楼梯摔跤,应该住在楼下进门的那间房。晓烨说楼下这间房是她的办公室,先不提办公桌搬起来极是笨重,电话传真电脑打印机重新布线,也要费老事。两人争执了半天,结果是苏伟的意见胜

10、出。苏伟的意见胜出,是因为苏伟的一句话。苏伟说母亲来探亲,没有医疗保险,若真摔了,医疗费用将是一笔硕大的开销。这句话一下子把晓烨镇住了。晓烨沉吟了半天,才说:“要搬你搬,我不管。”机场里接了母亲,母亲的模样倒没什么大变,只是身架更是矮小了一些。母亲把鼻子凑得近近地打量儿子,不像是看人,倒像是猫在闻食。“头发哪儿去了?瘦成这个样子。”母亲摸着儿子的手,啧啧地叹气。“还是你媳妇比你强,腰圆肚圆的,一看就是身体好。”苏伟捅了母亲一下,让母亲住嘴。晓烨这些年一直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减肥秘方,最听不得人说她胖。母亲的眼病,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回想起来,苏伟总觉得是自己偷了母亲的眼睛,自己的那份光亮,原

11、是踩在母亲的肩膀上得来的。苏伟的父亲去世很早,他和两个哥哥都是靠着母亲在皮鞋厂工作的微薄工资养大的。母亲常年营养不良,又劳累过度,有一天突然眼睛就坏了。三个孩子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真正懂事起来的。每天做完作业,就开始糊火柴盒。糊两个火柴盒能得一分钱,每天糊满一百个才睡觉。糊火柴盒的收入孩子们只上交一部份,另一部份自作主张拿去给母亲买了鱼肝油。母亲的眼睛时好时坏 -却终究没有全瞎。后来三个孩子都成了家,大哥二哥搬出去住,苏伟也大学毕业去了省城。母亲这些年始终自己一个人过,却不愿和任何一个儿子住在一起。苏伟是母亲最疼的一个老儿子,所以当苏伟提出要母亲来多伦多探亲的时候,母亲虽有几分犹豫,最后还是来了。

12、母亲是个节省的人,到了哪里都一样。在苏伟家,母亲舍不得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母亲自己的衣服,总是手洗了挂在卫生间里晾干。走进卫生间,一天到晚都能看到万国旗帜飘扬,听见滴滴哒哒的水声。晓烨说地砖浸水要起泡的,卫生间总晾着衣服,来客人也不好看。晓烨说了多次,母亲就等到早上他们都上了班才开始洗衣服,等下午他们快下班了就赶紧收拾起来。地上的水迹,母亲是看不清的。母亲自己看不清,就以为别人也看不清,晓烨的脸色就渐渐难看了起来。母亲操劳惯了,到了儿子家里,也是积习难改,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做上一桌的饭菜,等着儿子儿媳下班。母亲做饭,还是国内的那种做法,姜葱蒜八角大料红绿辣子,旺火猛炒,一屋的油烟弥漫开来,惹得

13、火警器呜呜地叫。做一顿饭,气味一个晚上也消散不了。家具墙壁上,很快就有了一层黏手的油。后来,晓烨就带着月亮在外头吃饭,吃完了带些外卖回来,给苏伟母子吃。母亲无饭可做了,就闲得慌。母亲不仅不懂英文,母亲连普通话也说得艰难。所以母亲不爱看书看电视,更不爱出门,每天只在家里巴巴地坐着,等着儿子回来。苏伟下班,看见母亲一动不动地坐在黑洞洞的客厅里,两眼如狸猫荧荧闪光,就叹气,说妈这里电费便宜,开一盏灯也花不了几个钱。母亲近年学会了抽烟。母亲很是稀罕月亮,见了月亮就爱搂一搂,亲一亲。月亮说不要碰我。月亮说的是英文,母亲听不懂,却看出月亮是一味地躲。晓烨便对母亲说:月亮不习惯烟味,从小到大,身边没有一个抽

14、烟的。母亲听了,从此再也不敢碰月亮。母亲的签证是六个月的,可是母亲只呆了一个半月,就提出要走。其实母亲是希望儿子挽留的。可是晓烨没说话,苏伟就不能说话。母亲虽然眼力价不好,母亲却看出了在儿子家里,儿子得看儿媳妇的眼色行事。航班是大清早的,天还是冷,晓烨和月亮都睡着,苏伟一个人开车送母亲去机场。一路上,苏伟只觉得心里有一样东西硬硬地堵着,气喘得不顺,每一次呼吸听起来都像是叹气。泊了车,时间还早,苏伟就领着母亲去机场的餐馆吃早饭。机场的早饭极贵,又都是洋餐洋味。苏伟一样一样地点了一桌子。母亲吃不惯,挑了几挑就吩咐苏伟打了包。母亲连茶也舍不得留,一口不剩地喝光了。母亲的手颤颤地伸过饭桌,抓住了苏伟的

15、手。母亲的手很是干瘪,青筋如蚯蚓爬满了手背,指甲缝里带着没有洗净的泥土那是母亲昨天在后院收拾隔年落叶留下的痕迹。“娃呀,你听她的,都听。妈年轻的时候,你爸也是顺着我的。”母亲说。母亲在将近四十的时候才怀了他,小时候母亲从不叫他的名字,只叫他娃。母亲的这个娃字在他堵得严严实实的心里砸开了一个小洞,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他跑去了厕所,坐在马桶上,扯了一把纸巾堵在嘴里,哑哑地哭了一场。走出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塞在母亲兜里。“两千美金。大哥二哥各五百,您留一千。”苏伟陪着母亲排在长长的安检队伍里,母子不再有话。临进门的时候,他迟疑了一下,才说:“哥写信打电话,别提,那个,钱,的事。”送走母亲,走出机场,外边是个春寒料峭的天,早晨的太阳毫无生气冰冷如水,风刮得满树的新枝乱颤。苏伟想找一张手纸擤鼻涕,却摸着了口袋里那个原封不动的信封 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又把钱还给了他。苏伟坐进车里,启动了引擎,却很久没有动身。汽车噗噗地喘着粗气,白色的烟雾在玻璃窗上升腾,聚集,又渐渐消散。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机场见到儿子后的打量、抚摸、叹气,以及在家里忍不住想搂搂、亲亲月亮,这些表现都体现出母亲的慈爱。B. 父亲去世的早,苏伟弟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