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宣王四十三年,镐京的大街上有一群小女孩一边打闹一边在嘴里唱道:“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胞,几亡周国 意思就是阴将会升起,阳将会落下,也就是女人会兴起;桑木弓和箕草箭袋会把周国搞得几乎灭亡 对于童谣这个东西,在现代以前,中国人并不只是把它们当成儿歌来看,而是看成跟星辰的陨落、山川的枯竭类似的神秘预兆虽然通过儿童的口唱出来,却是上帝借儿童的口给人间的示警 对于这则童谣,姬静很有可能是相信的,他马上下令杜伯负责督办这件事,销毁所有的桑木弓和箕草袋,今后不允许出售顺便说一句,这位杜伯就是养龙的那位刘累的后代,杜伯的封邑在杜(今西安市东南) 一天,集市上来了一对夫妇,他们来自山野,可能并不知道宣王的禁售政策,所以就挑着桑木弓和箕草袋来集市上出售 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出售违禁物品,市场管理者杜伯带着人来缉捕这两口子结果到了现场,发现他们已经逃了 杜伯放跑了逃犯,姬静大为恼火而此时,又来了个火上浇油的女鸠 女鸠是姬静的宠妃,她一向喜欢帅气英武的杜伯,但是屡屡追求却没有成功,所以恼羞成怒,向姬静诬告杜伯调戏她 杜伯本来就有失职之罪,现在还被诬告姬静在盛怒之下,也没有去认真的调查就把杜伯下了大狱。
本来姬静只是把他关了起来,也没说要杀,不过在司空锜的一番劝谏之下,姬静最终下达了处决杜伯的命令杜伯的同僚好友左儒在姬静面前以死相劝,最终也没能挽回杜伯的性命 杜伯死前留下遗言,说自己是冤枉的,我如果死后还能有意识,那么三年之后,我就会让他知道我是无辜的 左儒没能救回朋友,回家自刎而死杜伯的儿子隰叔逃往晋国 三年之后的一个夜晚,姬静沉沉入睡在睡梦中,死去的杜伯出现了,他质问姬静:“大王,臣到底犯了什么罪?” 醒来后,姬静惊出一身冷汗他现在有点后悔了,其实杜伯并非有意放走罪犯,顶多只是办事不力,罪不至死,而且调戏女鸠的事也只有女鸠的一面之词,当初杀他可能确实是过于草率了 姬静召来巫师祝,把昨晚的恶梦告诉了他巫师说道,当初进言杀杜伯的人是司空锜现在要平抚杜伯之怨,杀了司空锜不就行了? 于是,姬静杀了司空锜不过没过多久,杜伯还是轻飘飘地来了,而且刚死的司空锜也来了,他们都还是那句话:“臣有何罪?” 惊醒后,姬静召来太师皇甫皇甫说:“现在只有把巫师祝杀了才能平抚二人的怨念 于是,姬静又把巫师给杀了结果我想大家可能也猜到了,不久以后,杜伯、司空锜、巫师祝仨人组团来找姬静喊冤…… 宣王四十六年的一天,姬静出去打猎,恍恍惚惚之中,他看见杜伯驾着马车,司空锜和巫师子在分列两旁。
三个人(或者说三个鬼)每人都带着一顶红色的帽子,手执红色的弓箭杜伯张弓搭箭,一箭射断了姬静的脊骨姬静用手抓扶箭袋,慢慢地倒了下去,气绝身亡 因为他看见鬼之后马上就被鬼杀了,所以这些可能也是史官自己想象的吧咱们抛开鬼这个东西不说,人到晚年,噩梦缠身,出现了幻视幻听,最终死于心肌梗塞之类的突发性疾病,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这只是我的合理想象 周宣王姬静执政四十六年,一生坎坷 童年的他在父亲留下的阴影中继位青年励精图治,创造了宣王中兴《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是歌颂他前期的功业的 中年以后,他积极改革,虽然政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太过急躁,没有循序渐进,造成内外交困的局面到了晚年,面对周朝无法挽回的衰败,他的内心变得脆弱、敏感、多疑、神经质,为了一句童谣既然连杀了三位大臣最终,他自己也凄凉地死去 公元前783年,周宣王死,太子姬宫湦(也有写成姬宫涅的)继位,是为周幽王 姬宫湦刚刚继位,兆头就不太好幽王二年,岐山附近发生了地震,泾水、渭水、洛水的流量严重减少太史伯阳甫忧心忡忡,认为不出十年,必定亡国 幽王三年,周朝讨伐汉中地区的褒国,把国君褒珦抓了起来褒国的太后褒姁派孙子褒洪德去国内火速寻访美女 最终,一个卖弓家庭的女儿脱颖而出,被褒洪德带到了奶奶面前。
看到这个美女,褒姁放心了她马上把美女献给了姬宫湦,换回了褒珦 这个美女是从哪来的?我们来说说四年前那对买弓的夫妻那两口子在逃亡的路上,听到一个婴儿正在啼哭,抱起来一看,是个女婴 这个女婴可是大有来头的我们前面说过夏王孔甲曾经用一个盒子装过龙的口水那个盒子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历经夏、商、周三朝都没有打开,直到我们的周厉王姬胡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姬胡让人把盒子打开了,结果口水流得满屋都是,怎么扫也扫不干净姬胡挺害怕的,这时候不知道是谁给出得主意,叫宫女们脱下裙子对着柜子大声地喊叫这种操作的原理不得而知,估计是他们认为姨妈属于秽X,所以用来对付邪物,以毒攻毒 这一喊还真有效果,刚才流出的口水又聚集起来,变成一只黑色的大龟,爬向了屋子里一名六七岁的小宫女,然后就消失了 后来,这个小宫女长到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怀孕这一怀孕就怀了四十五年,直到周宣王末年才生下了一个女婴老宫女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妖怪,想来想去,还是把她扔了,任其自生自灭 后来,进城卖武器那两口子捡到了这个女婴,他们带上女婴来到到褒国定居这个女婴也就是我们经常后来的美女褒姒 细心的朋友可能也看出来了,褒姒应该出生于周幽王死前不久,按理说也就3-4岁的样子,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怎么可能被选中献给周幽王呢?这个嘛,我也不知道,这个事本来就带点神话,你把它当成神话看就行了,褒姒她妈不也是怀了四十五年的孕嘛。
既然是神话,年龄什么的,当然也不是个事 按照这个神话来的逻辑,夏朝在亡国之前,夏朝的宗室褒国的先君心有怨念,所以钻进盒子里报复后人这个有点像《午夜凶铃》里的那盒被贞子诅咒的录像带,谁打开谁倒霉 不过这个诅咒实现的过程却比较长,盒子是厉王打开的,却作用在他的孙子幽王姬宫湦的身上 姬宫湦的老丈人是镐京西边不远处申国的国君很明显,这是一桩包办的政治婚姻,他并不喜欢这个来自申国的表姐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的姬宫湦早早地就体验了到了包办婚姻所带来的烦恼 直到周幽王三年的一天,年少的姬宫湦终于遇到了这位老美女褒姒奶奶,这一刻开始,他开始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从见到褒姒的第一眼,褒姒独特的气质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懵懂少年的心 褒姒显然跟申后这样刻板的大家闺秀不同,她虽然名义上是公侯之女,却有着一番天然去雕饰的独特风韵 很自然地,申后被晾在了一边这本来也没什么,只是君王的家务事而已,不会出现政治上的问题 周幽王五年,虢石父鼓动姬宫湦废掉太子宜臼,把褒姒一岁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宜臼感到大事不妙,逃到外公家避难 太史伯阳甫此时再次发出感叹:“大祸已经临头,无法改变了 当年姬静能创造“宣王中兴”,除了自己曲折的经历,过硬的班底也是很重要的。
不过他们要么是姬静的长辈,要么是他的同辈等到姬宫湦继位的时候,召公虎、方叔、皇父、休父、仲山甫、尹吉甫、虢文公这帮人要么已经老迈,要么就已经去世,而且姬静晚年又患上了精神分裂,也没有精力来给儿子留下什么贤臣来辅佐 召公虎死后,姬宫湦把尹球、虢石父和祭公敦列为“三公” 尹球是尹吉甫的儿子,此时的尹吉甫已经退休,在家专心做编辑工作 虢石父是虢文公的儿子,虢文公就是曾经在周宣王“不籍千亩”的时候强烈劝阻过的那位 祭公敦,周穆王的大臣祭公谋父的后代,曾经劝阻周穆王不要征伐犬戎的那位 不过,这三位却都没有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品德上差了一大截 三年后,姬宫湦正式立伯服为太子,立褒姒为王后 褒姒虽然嫁入豪门,却总是显得闷闷不乐少年总裁姬宫湦从来没见她笑过,他很想看看这个冷傲的美女如果笑起来是不是会更好看,但是用尽了各种办法均不奏效,褒姒的笑点很高不知道是谁给出的主意,姬宫湦带着老婆来到骊山烽火台他下令点燃了烽火,相当于拉响了防空警报 诸侯们匆匆赶来,如临大敌,结果被告知这只是军事演习,各位辛苦了,大王已经知道你们很忠心了,大家留下来吃个饭就可以走了! 就在这时候,那位从来不笑的褒姒突然却开怀大笑起来。
明白了,原来老婆喜欢这种整蛊类的搞笑片,而且还要大场面、大制作的姬宫湦很高兴,终于找到了让老婆开心的方法了,下回接着演 周幽王十一年,废太子宜臼请来申国、犬戎、缯国的救兵,一起进攻周朝姬宫湦在慌忙之中再次点燃了烽火,然而这一次,群众演员们却集体罢演了姬导被另一帮群众演员——饰演反派的犬戎人杀死在骊山,光荣地牺牲在文艺战线上 以上这个故事大家比较熟悉,叫做“烽火戏诸侯”,类似于《伊索寓言》里的《狼来了》《狼来了》只是一则寓言,而“烽火戏诸侯”其实也并非真实的历史 记载姬宫湦为了美人整蛊诸侯的只有两本书——《史记》和《吕氏春秋》,而且《吕氏春秋》里写的还不是烽火报警,而是击鼓报警所以严格来说,“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只出自司马迁的笔下当然,这也不一定就是司马迁原创的,他也可能是转载或者整理别人的,至于原来的出处,已经不得而知 在清华简里面,也记载了周幽王被犬戎灭掉的事,不过情节上跟《史记》有很大的出入 《清华简》这部书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是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这批竹简是近年来才被发现的,由清华大学的一位校友——清华紫光的老板从香港的一个拍卖会上购买收集之后,捐献给了母校,所以叫做《清华简》这部书的一些独有的内容,在其他的一些流传至今的史籍中均不见任何的引述,说明它被创作完成不久之后就被埋在地下了。
关于周幽王的灭国,《清华简》中有这样的记载:幽王废了宜臼,宜臼跑到了西申幽王起兵围困申国,逼着申侯交出宜臼,申侯不给申国的盟友缯国招降了西戎,三股势力又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幽王,杀死了幽王和伯盘(伯服)父子,周乃灭亡 周幽王西征申国,没想到被申国及其盟友反杀,死于骊山犬戎人既然来了,也想逛逛大城市,所以就来到镐京逛街,见什么就拿什么,这倒不是因为犬戎人很有钱,而是他们拿东西根本不给钱(俗称抢劫)最后,犬戎人满载而归,戎王直夸申侯很够哥们儿,介绍了一单好生意 这回真玩大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镐京被洗劫一空,幽王和小太子都死了,褒姒下落不明,现在由谁来继承周朝的香火? 继承人?难道不是宜臼吗?然而,事情却没那么简单,因为周幽王不光有儿子宜臼,还有一个弟弟,名叫余臣 公元前770年,宜臼在申国登基为王,是为周平王,不过拥护他的只有申国、缯国、许国、郑国和秦国; 同年,余臣在南虢国登基,是为周携惠王,大部分诸侯都拥护这位余臣 从此,周朝二王并立,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余臣一方表示:宜臼是通缉犯,而且为了一己私仇,勾结外国的反周势力颠覆祖国,属于周奸、带X党,没有继承资格 宜臼一方表示:周幽王无缘无故废长立幼本来就不合法,而且自己一直被追杀,最后的绝地反击也是被逼出来的。
至于最后犬戎攻入镐京,那也是局势失控,没有办法的对于这个错误,我方愿意公开承认并道歉不过,这并不能成为你们另立中央的理由 周平王九年,宜臼从申国回到镐京周平王十二年,宜臼把都城迁至洛邑,史称“东周”但是这个时候,“西周”一直都是存在的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周平王二十一年,周携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本来拥护周携惠王的晋文侯突然变卦,以分裂中央的罪名杀死了周携惠王此后,各诸侯国集体去洛阳弃暗投明,西周这才真正宣告结束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