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亚洲人首次北极冰潜新编

上传人:象****善 文档编号:244098194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亚洲人首次北极冰潜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亚洲人首次北极冰潜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亚洲人首次北极冰潜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亚洲人首次北极冰潜新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洲人首次北极冰潜亚洲人首次北极冰潜 打开文本图片集 提名理由: 2010 年 12 月 16 日至 2011 年 1 月 4 日,肖远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然后越野滑雪到达南纬 90 度;2011 年 2 月 4 日至 15 日,从阿根廷乌斯怀亚坐船出发到达南极大陆沿海潜水;2011 年 3 月 11 日至 19 日,在俄罗斯北极圈内白海冰下进行潜水训练;2011 年 4 月,肖远越野滑雪到达北纬 90 度,在北极点冰下潜水,成为第一个在北极点冰潜的亚洲人。随后,肖远又用越野滑雪的方式到达了北极点。 潜入世界尽头 冰潜训练 我在北极的探险活动包括北极点冰潜以及徒步到达北极点,冰潜必须首先前往

2、俄罗斯的白海“北极圈潜水中心”(Arctic Circle Dive Center)训练。附近有个叫 Niemoguba(尼亚莫湾)的小村庄,而莫斯科国立大学在这附近也设有海洋生物研究站,潜水中心的老板米哈伊尔萨弗诺夫博士(Mikhail Safonov,也称做 Michael)曾在此做海洋生物进化的研究。 从莫斯科前往北极圈潜水中心坐火车得一天一夜,坐飞机到达最近的机场后还得开车 56 个小时。此行由在南极“极地先锋号”上结识的瑞士摄影家Franco Banfi 领队,队员 10 人,其中三人来自上海,一人来自杭州,其他的分别持有南非、英国、以色列、波兰和墨西哥护照,多半队员的目的是希望Fr

3、anco 传授水下摄影的高级技术,并且在白海拍摄白鲸(beluga),而我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并提高冰潜技术。 冰潜证书的课程包括一堂理论课和三次冰潜训练,完成拿证的功课后,我再单独与北极点冰潜的向导 Michael 博士以及另一名队员沙夏(Sasha)作进一步的训练。 潜水的冰洞在俄语里叫做“maina”,通常为三角形或长方形,方便潜水员出水时双手在冰面的支撑。挖出的冰块放在 maina 周围作为冰洞的记号,并且可以用来固定安全绳。之后与 Michael 聊起北极点的情况时得知,在北极点冰潜必须准备两个 maina,由于北极点海面的浮冰是运动中的,maina 有可能被挤压掉,这时候就必须迅速地从

4、十几米开外的备用 maina 中出来。 冰潜时除了可以通过 maina 出水,其余的水面完全冰封,而且水较深处漆黑一片,如同洞潜,因此必须在潜水员身上捆上安全绳,以便紧急情况下迅速拉出水面。绳索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当潜水员拉绳四次或更多时,看绳人必须以最快速度将潜水员拉出水面。 在北极点冰潜只有我和 Sasha 两名潜客,潜水向导 Michael 以及一名陆地向导,共四人,距离最近的 Barneo 大本营一百多公里,因此从开挖 maina 到建立营地,从准备装备、给氧气瓶充气到穿戴装备都得靠每个人自己。尤其是在零下十到二十几度的环境中,穿着宇航服般的干式潜水衣,自己将五十多公斤的装备和负重背上,

5、穿好脚蹼,戴着七毫米厚的并指手套自己扣好各种带子,连好气阀,将潜水镜塞入潜水帽整理好,检查确保一切就绪,一般都是气喘如牛了。 北极冰潜历史 按照 Michael 博士的说法,去过外太空的宇航员比在地理北极点冰潜过的探险者可能要多 10 倍。比较确切地说,在我之前有 26 人(包括 Michael)曾经通过 Michael 的潜水公司在北极点(非军事性地)成功冰潜,多数是俄国人,其他的来自欧美国家,还没有亚洲的。Michael 也承认可能有其他的探险者试图在北极点冰潜,但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可以证明。考虑到达北极点在后勤上的巨大挑战,没有通过 Polus 和 VICAAR 这样的公司(或国家机构)的

6、运作,携带大量装备到达地理北极点冰潜几乎是不可能的。 北极点冰潜最早是在 1962 年 8 月由美国核潜艇 USS Seadragon 上的三名水手完成的,但由于在夏天,水中有很多浮游生物,据说能见度非常低。 民间的第一次尝试是在 1998 年 4 月,由俄国 37 岁的专业跳伞救援队队员Andrei Rozhkov 领队并第一个下水,但以 Andrei 的不幸身亡结束;1999 年,Michael 等 11 人回到北极点,找到冰面一个开裂 10 米的水域,安全地实现了民间在北极点的首潜,并当天飞回 Barneo;2008 年起,在北极点浮冰上建立临时潜站,实现在北极点单程多次潜水的可能性。

7、北极点冰潜通常在北纬 90 度附近几公里寻找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浮冰:首先,一边有适合扎营的厚冰;第二,中间有水下可以观赏的冰压脊;然后,另一边有可以开挖 maina 较薄的冰。而在建立营地,开挖 maina 的过程中,浮冰的坐标点是在变化中的,因此,这么多年来,Michael 说只有一次正好是在北纬 90度下潜。 前往北极点 相对南极的门户蓬塔阿瑞纳斯而言,北极的门户城市 Longyearbyen(朗伊尔宾或扬马延)市离极点近许多,位于北纬 78 度 13 分,东经 15 度 33 分,差不多相当于南极联合冰川大本营的南纬纬度。 2011 年 4 月 10 日早上 9 点多,安-74 飞机从

8、Longyearbyen 机场起飞,由于要在浮冰跑道上降落,所以使用的安-74 飞机机身比较小,有 24 个座位,后部放行李,发动机在机翼上。这架飞机还有个特别的地方,机舱前排座位左边有一个很大的窗,直径大约为一米,呈半球形,可以供人探身出去往外看,这主要是为了搜救用。 飞机经过大约两个半小时的飞行,抵达 Barneo 浮冰站,简单午餐后乘坐米-8直升机继续前进。当地俄国人开玩笑说,米-8 直升机机身庞大,如同公共汽车一般。着陆北极点,把观光的人和行李放下后,飞机很快又起飞,带我们寻找适合冰潜的地点,下午 3 点多,在离北极点大约 1.8 公里处我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 卸下行李,第一个工作

9、是勘察地形,我们着陆点的冰面比较厚,可以扎睡觉的帐篷;几十米外就有冰块挤压碰撞之后形成的冰压脊,是潜水时理想的水下风景;再过去有条三四十米宽冰封的冰河,是由旧的冰块断裂后开阔的水域重新结冰形成,冰面只有 3050 厘米厚,适合开挖 maina。我们发觉冰河另外一边有一个五六米高的漂亮的冰压脊,于是拉着绳子走过冰河去勘探,但冰压脊周边表面是雪,踩下去其实如冰霜一般,我一连三次都中彩,踩进了北冰洋,感觉不太安全,因此还是回到冰河的这一边扎营。 我和 Michael 把大概 750 公斤重的装备、燃料等从直升机降落点拉到 200 米开外、冰压脊附近的临时“潜水中心”,这是第二个工作;随后开始第三项任

10、务搭帐篷;最后是开挖冰洞,一直挖到眼冒金星。挖冰洞看起来容易,其实对体力要求非常高。 潜入冰下世界 4 月 11 日中午起床,准备好装备后,下午 4 点 5 分,位于北纬 89 度 56 分 12,西经 98 度 41 分 87,我和 Michael 开始了此行北极点的第一潜,下水点离北极点大约六七公里,可能漂过了极点,比昨天直升机降落点漂离了更远。 水下能见度非常好,大约有七八十米。光线明亮,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蓝和白所组成的冰的颜色,非常漂亮,感觉像在水下看冰封的“天空”一般,如同一幅印象派的图画。还能看见有一些特小的白色虾米在冰下游动,有时在冰里一动不动,俄国潜导应俄国海洋局要求打算采样回

11、去,我也想着给在从南极回来的路上认识的中国海洋局的朋友带些回去,但没有特殊的样本容器只能作罢。 这次最深往下潜了大约八米,因为这里的冰脊也就八米左右深,我们潜到和冰脊差不多深的地方,可以看到风景,再往下是漆黑一片四千多米深的北冰洋。水温比较低,由于盐度略高,结冰点更低,所以比俄国白海稍微冷一点。空气的温度为零下 25,因此一出帐篷装备很容易冻住,我的浮力调节器上的充气阀就被冻住了,下水前从热水壶里浇了些水才可以充气。在水里 20 分钟左右,我的呼吸调节器开始冻结,氧气瓶里的气不断向外流,第一潜不得不结束,紧急上升出水。 我的北极第一潜安全结束,这也是亚洲人在北极点的第一潜。Michael 博士

12、说,在北极点冰潜过的人中据他所知还没有同时徒步到达过南、北极点的,所以我也可能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幸领略北极点冰上、冰下、南极点和南极海域水下风光的人了吧。我开玩笑说,那我就是全球第一个南北两极的海陆两栖人了。 第二天的天气非常好,气温大概零下 27,没有风,第二潜下水之前感觉不是很冷。我带了摄像机和一个小相机,因为在这里潜水的机会不多,所以抓紧拍摄了不少水下的视频与照片。进入北极点的冰下世界,一只透明的栉水母如同一艘袖珍太空船一般突然出现,在透过冰洞斜射到深海的一道阳光光柱前缓缓“飞”过,时隐时现,背景是如同一团团白云以及层次感分明的蓝天一般的立体冰层。 我想所谓审美,有时来自于一种稀缺性。从

13、外太空看地球,或者是到月球上所看到的景象,据说非常美丽,但要是天天在那里看的话,恐怕也就熟视无睹了。正是基于这种稀缺性,在北极点冰下潜水所看到的场景很少有人能亲身领略,当终于面对它的时候,令人激动不已。 审美有时来自新意,但真正的永久的美来自内涵。有多少过往的美景已成为了隔世的模糊记忆,但北极点冰下世界的印象会伴随我更久一些。 第二潜非常成功,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所有装备都运行正常。最后,我忍不住在冰下来了个倒立,站在地球自转轴心顶端在冰底走了几步。头下脚上,把浮力调节到失重状态(确切地说是“负重力”状态,这样才可以让脚贴在冰层之下),看着脚底由于另一面的积雪多少不同而色彩深浅不一的冰,有些地方还有水在冰层中间流动,感觉可能比月球漫步更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