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育苗学校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4050495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育苗学校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荆州市育苗学校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育苗学校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育苗学校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州市育苗学校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徐光宪:他的世界“祖国最大”王庆环5月6日,“稀土之父”徐光宪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他是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稀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告别的时刻,感念先生作为一代科学巨匠走过的一生,人们发现,他留给科学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如此厚重与绵长。“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正是这一信念,支持徐光宪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放弃留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科研前景,放弃妻子高小霞一两年后可能得到的博士学位,毅然回国

2、。回顾徐光宪先生的一生,爱国,不仅是他个人崇高的情感,更成为他科学工作的最高准绳。他常说“科学研究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目标”,国家需要你改变方向时,科学家应该服从国家需要。他曾在科学研究中四次改变科研方向,先是从量子化学转到络合物化学,再转入核燃料萃取方向,接着是稀土分离,最后又回到量子化学方向。这种情怀,让徐光宪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他强调要思考纯科学研究如何衍生出应用价值,考虑其远期的应用背景,使基础研究的成果尽可能应用到实际中去,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他又特别强调基础研究,他常说,没有基础研究,引进国外的技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自己的基础研究

3、不行,就没能力消化,更谈不上创新。“他这么做,完全站在祖国最大的高度上,非常了不起,所以我们看他,觉得他就是黄河,就是泰山,就是北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说。徐光宪生前经常讲他年轻时一段“塞翁失马”的经历。1939年夏,徐光宪从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毕业,有机会获聘成为昆明铁路局的铁路练习工程员,铁路局派来一个人,把徐光宪及其他7名同学带到上海,并安排他们住进一家小旅馆,谁知这个人却带着8个人的路费趁着兵荒马乱跑了。没办法,徐光宪只能投奔在上海当初中教师的哥哥,得以有机会备考上海交大。每次回忆这段往事,他都会感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生活小事中也能看出哲学意义的徐光宪,在科学道路上

4、有着非常宽广的学术视域,十分关注化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对科学史、传统文化均有所思考,其中哲学思考更是贯穿其一生的科研工作。徐光宪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化学哲学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的自然科学家之一,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等经典理论,他在20世纪50年代对“物质和运动”进行了考察,其成果属于中国化学哲学最早问世的一批成果。科学发展史也是徐光宪感兴趣的领域,他善于从科学史的重大发现中来获取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他的许多分类学与方法学思想即从科学史当中获取灵感。他的报告,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徐光宪自美国留学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工作,既从事科学研究,也从事教学工作,两项工作都做得十分成功。他常

5、说,作为教师,讲课比天大。徐光宪上课从不迟到,他曾说:“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他们对我的讲课是满意的,我就感到很高兴,很幸福。”就像他做科学研究一样,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来都不“单纯”。正是因为意识到逻辑思维训练与科学创新的重要性,他编写的讲义与教材,都特别注重习题练习与训练,课前五分钟的习题测验,是他上课的特色。他希望学生做完习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他的课程一般都是与科研需要结合起来的,在教学中引入自己研究的新成果,介绍研究领域所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及时反映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徐光宪非常关心青少年的科学教育,1999年8月北京青少年

6、科技俱乐部初建时,他是俱乐部第一批学术指导中心导师。“那时徐老年近八旬,亲自做讲座、答疑,让我们尽情享受了科学的魅力与活力,那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已经毕业多年的俱乐部老会员闻讯来到灵堂祭奠,并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对老师最突出的感受是他的为人,他特别乐于助人。物质上,捐钱捐物的事情做得真不少,帮助困难职工和学生;精神上,凡是向他求教的人,无论是不是他的学生,他都热心帮助。他对年轻人特别好,担负责任,给予帮助,让年轻人放手去干,成长起来。还有,他无论做什么都坚持不懈,遇到困难用几年的时间去解决也不怕。”黎乐民院士说。(摘自新华网,有删改)相关链接在20多年前,国外稀土行业的跨国企业,被迫经历过一

7、次巨变,他们称这次巨变为“中国冲击”。中国终于实现了由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的转变。为此,徐光宪被称作“稀土界的袁隆平”。(余玮徐光宪:举重若重的“稀土之父”)“科学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工匠,还有一种是大师。前者的目光局限在具体的研究中,而后者则研究科学的哲学层面。徐光宪就是后者的境界。”徐光宪的学生严纯华院士说。(马荣真、彭广舟“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逝世:一生“扎根”稀土)(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徐光宪遗体告别仪式举行的时间和地点,第二段先介绍徐光宪的身份,再点出告别时的感受,从而引出下文对徐光宪的评述。这两段与后文形成了结构上的

8、总分关系。B.徐光宪的“祖国最大”的爱国情怀,让他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他强调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C.徐光宪是率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化学研究的人,对化学哲学相关问题有所思考,他对“物质和运动”进行考察后取得的成果,属于中国化学哲学最早问世的一批成果。D.本文提及徐光宪年轻时的一段“塞翁失马”的经历,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交代徐光宪在科学研究之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二是说明徐光宪能够从生活小事中看出哲学意义。E.文章引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老会员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突出了徐光宪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的关心,也表现了他做讲座时的个人魅力之大

9、与课堂气氛之活跃。(2)徐光宪被称为“稀土之父”,可是文中并没有突出他在稀土方面的贡献,原因是什么?(3)文章结尾引用黎乐民院士的话有何作用?(4)徐光宪“留给科学世界的宝贵财富是如此厚重与绵长”,他留下了哪些宝贵财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DA(2)徐光宪多次改变研究方向,在每个领域都有杰出成就,稀土方面的成就只是其中之一,不必单独介绍。从文章标题中的“他的世界祖国最大”可以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徐光宪的精神世界的,没有必要突出他在稀土方面的成就。徐光宪在稀土方面的成就巨大,其他报道已很多,不必细说。(3)黎乐民作为院士,他的话具有权威性,引用他的话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

10、。黎乐民院士的话是对徐光宪为人的介绍,突出了徐光宪乐于助人、坚持不懈等精神品质。黎乐民院士的话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徐光宪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4)以祖国需要为研究方向的爱国精神。他四次改变科研方向,都是因为国家的需要。在科学研究中引入哲学思考的思想。哲学思考贯穿其一生的科研工作,他在科学道路上有着非常宽广的学术视域。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经验。他编写的教材和讲义,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良好的科学家风范。他乐于助人,勇于负责,坚持不懈,这些品格都影响着同事与学生。(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率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入化学研

11、究的人”于文无据。D项,“交代徐光宪在科学研究之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说法错误。E项,“个人魅力之大”说法不准确。(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从文中找传主在研究方面的内容。文中说徐光宪多次改变研究方向,可知在稀土方面的成就只是他成就的一部分,不必特意突出,由此可得出第一点答案。从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可得出第二点答案。徐光宪既然被称为“稀土之父”,则其成就早已尽人皆知,由此可得出第三点答案。(3)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人物传记中,分析引用传主之外的人物的话,一要把握说话人的身份和话语的内容,二要明白引用的常见作用有突出传主某一(某些)方面的

12、品质或传主的内心(精神)世界、增强所叙事情的真实可信性、有利于读者理解等。从这几个方面考虑黎乐民的话的作用,就可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宝贵财富”,从原文第二段的“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和文章主要内容可知,这里的“宝贵财富”主要是指人物精神方面的财富。从前到后逐一梳理文章内容,筛选出相关信息,从中提炼出答案要点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提升。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善意肯

13、定。但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从三个方面,可以对此予以认识。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我国发展的体量仍相当不足。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在整体上尚处世界中下地位。再次,我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别较大,经济社会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这些领域做出艰苦努力。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考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合适的参考系。从纵向看,同我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国建立的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横向看,同与我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本比

14、,日本以我国1/10不到的人口、1/25不到的陆地面积,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而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可见我国的经济水平,不仅远未达到发达行列,而且还差距明显。在全球范围,我国以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10。我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50%。与世界中位水平尚有如此差距,只能说明我国在现阶段仍具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只有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才会进入世界中游。此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这些也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然而

15、,中国由于独特的超大规模,尤其是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在局部发展上可能显得较为耀眼。譬如,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甚至因此成为美国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未解决我国春运的传统难题,也不可能迅速解决其他经济社会问题。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人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才会有更为理性的判断。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我国。由于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仍常感资源与能力短缺。中国面临着占世界二成人口的大国的人均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我们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总体能力虽然有限,但它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增长。我们愿尽己所能,回报国际社会对我国进步所给予的支持,支持与我国同处发展中水平的其他国家。我们相信,通过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展。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7.下列不属于我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3 分)A日本人口不到我国的 1/10、陆地面积不到我国的 1/25,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 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 140%。B在全球范围,我国有占世界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