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细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755331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细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河源市细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细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细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河源市细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21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题。 漫步银锭桥 刘宏伟 夕阳羞答答地猫在暮霭后,余晖穿过突兀在半空的古槐和枯柳,打在汉白玉桥身上,泛出冷清的光。 远处的湖面已凝结成厚厚的冰层,一个临时围起来的溜冰场,人山人海,不时传出阵阵嬉笑打闹声,人们正沉浸在新春的欢娱中。近得桥下,却依然是一汪碧潭,虽看不到“银锭桥下水倒流”的往日景观,却也给这萧瑟的季节平添了几分机趣。 这时节,桥上依然游人如织。或许他们中真的有人相信,情侣携手走过银锭桥,就能相知相守一生。 在我看来,名胜大抵都是“远香近

2、臭”,那些与它们近在咫尺者,往往难有细究的热情和心思。银锭桥于我,便是如此。 居京10年,我曾无数次从什刹海的银锭桥上走过,也知晓它的声名在外,每次却总是步履匆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看。万家欢聚时,我依然天涯孤旅。人生,大抵只有在悲绝伤怀、寂寥落寞时,才会特别留心起身边的物事。仿佛直到此刻,在既见不到古时燕都游览志里所载“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色”的景色,而当下灯红酒绿的后海夜色也还未兴起时,我才有心思认真打量起这座“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的桥来。 明代文人李东阳眼中的“城中第一佳山水”,是否就是眼前的这般光景?我不得而知。我倒是读过跟李东阳同样出身此地的文人纳兰性德笔

3、下的“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画卷。然而,对银锭桥而言,仿佛只有在这万木萧瑟的季节,才是它华丽登场的时候。 银锭桥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但眼前我所见到的桥是分别于1984年、1990年修复、改建的,时光并不久远,有关的资料也不多:南北向单孔石拱桥,横跨前海后海的细脖处,桥身长8.3米、桥面宽7.9米、桥高4.3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形似倒置的银锭而得名。桥身正面镌刻的“银锭桥”三字,为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单士元所题。 银锭桥的举世闻名,据说要归功于那位因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决,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宣统二

4、年二月二十一,汪兆铭、黄树中、罗世勋三人在银锭桥下埋炸弹,欲刺摄政王载沣,未果,三人同时被捕。汪兆铭就此写下了那首慷慨篇,银锭桥也因此举世皆知。可惜的是,银锭桥始终保持着玉洁冰清,而汪精卫却晚节不保,成了世人唾弃的大汉奸。 游人似乎对桥头那块写着“银锭观山”四个大字的巨石情有独钟,纷纷靠前留影。不知道他们是否知晓这四字所表述的“西涯八景”之一的美色底蕴。一旁落款的“杨萱庭”几个字,因掉了颜色,不仔细看,很难辨识。这位书法家,曾为瞿秋白、李大钊陵墓书写过碑文。 据说旧时唯有站在平坦的银锭桥上西望,可一览西山浮烟晴翠的如画美景。然而此刻,我无论如何都看不见西山的影子,那远处林立的高楼就是答案。我一

5、直认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多考虑一分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就会多一分迷人的底蕴,多留给后世一笔无价的财富。 桥旁沿后海岸一直延伸出去的林立的各式酒吧,让我想起了那首什刹海:“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不知道清代这位得硕亭先生在写这首竹枝词时,是否曾想到过,有朝一日,天香楼不复存,银锭桥边会开出一溜儿酒肆? 其实,未知本来就难尽想象。白驹过隙,世易时移。桥如此,人生亦然。 听着远处溜冰场上男女老少不时发出的欢声笑语,看着身边这些笑逐颜开的游人,我闭上双眼,做了一次悠长的深呼吸。缠绕心头的落寞,也就丝丝缕缕地淡去是啊,人生何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活在当

6、下,过好每一天,才值得。 伸手抚摸银锭桥上的翠瓶卷花望柱,手心传来一片透心的寒意。此刻的我,却从这透心的寒意中,获得了一份释怀和温暖。 放眼望去,夕阳散尽了最后一抹光辉。 银锭桥,坠入了夜的怀抱。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7日 16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有何作用?(4分) 答: 17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试作分析。(8分) 答: 18“银锭桥历史悠久”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人说这种表达方式与全文不协调,内容也不可信,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段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节令、时间和环境,又为全文奠定了清冷、沉重的感情基调

7、。 B作者认为携手走过银锭桥的情侣们迷信落后,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C银锭桥本是看西山的“第一绝胜处”,现在因为城市建设失去了这个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D作者漫步银锭桥,写了桥的过去和现在,桥的一带美景不再,不变的是灯红酒绿、热闹繁华。 E作者由“未来难尽想象”感悟到“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得”,文章主旨有点消极。参考答案:16表现银锭桥的历史文化渊源,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为作者的思考议论提供基础,也与现实中的银锭桥形成对比(四个短句各1分) 17以明暗两条线结构全文(2分),明的是从夕阳西下到夕阳散尽的时间线(2分),暗的是从悲伤落寞到释怀温暖的情感变化线(2分)。此外,

8、以溜冰场上的笑声始,又以溜冰场上的笑声结,对比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2分)(若只回答以时间为顺序,只得2分) 18用说明的方式(1分),介绍了银锭桥的建造历史和大小、结构(1分)。任何文体为了表达的需要,都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1分),此段的详细介绍,既与题目“漫步”照应(1分),又紧扣了当时的心情悲伤落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看”(1分)(也许桥上没有具体的数字介绍,因此只可以在具体数字上持批评观点,即只有1分的空间。否则就是缺少基本的阅读常识,为批评而批评) 19BE(B没有认为迷信落后,也没有不屑一顾;E不要忽略“人生何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一句,所以主旨

9、并不消极)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 7年9月,中国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新教材。新教材更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教量有所增加。小学有古诗文1 29篇,初中有1 32篇,增设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据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介绍,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教材还加入了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温儒敏说:“老一辈革命家的作品、讲述他们革命经历的作品,还有一些革命英雄主义的篇目,老课文、经典的课文,这次又回来了。”(摘编自中国修改中小学三科教材,国际在线网2017年

10、8月28日)材料二:今年上半年,红色旅游“井喷”成为市场中的亮点: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和436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4. 84亿人次,同比增长4.83%,相当于国内旅游人数的17. 13%。业内分析者认为,红色旅游火爆首先是受政策利好影响,“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重点打造一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使其更好地满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其次,红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红色风格的民宿、餐饮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再次,研学旅行带动了大批青少年在红色景区开展红色教育,这也是红色旅游的发展动力。(

11、摘编自红色旅游“井喷”成亮点,经济日报2018年8月28日)材料三:国庆黄金周,全国多地红色景区纷纷迎来客流高峰,缅怀先烈、重温历史,红色旅游受到大家亲睐。十一假期,石河子市红色旅游基地一一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每天平均有两三千人前来参观。乌鲁木齐市民张晓中专程带着孩子来到毛泽民故居,缅怀革命先烈。张晓中:让孩子感受革命传统这方面的教育,这样对孩子“三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和教育意义。在革命老区福建龙岩古田会议会址景区,前来瞻仰古田会议会址、主席园、古田会议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游客1:我来这边是为了学习历史知识,感受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游客2:带孩子

12、来,主要是想让他能够不忘本、不忘根。(材料来自音频缅怀先烈重温历史,红色旅游升温,中国之声2018年10月5日)材料四: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今天的红色旅游具备多重性质和多种功能,比如休闲娱乐功能、经济功能。但是红色旅游根本上是一项精神活动,其第一性质是红色文化,第一功能是精神传承和文化教育。红色旅游,精神是魂!如何突出精神的价值、彰显文化的力量?真实的、质朴的、简洁的甚至残缺的,往往更能直击内心,发人深思。散乱在衰草丛中的西洋楼,被肢解成残垣断壁的大水法,比任何辉煌壮观的建筑都更能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感;重走半天原始的长征路,比华丽的语言、煽情的故事,更能让人感受当年红军的艰苦卓绝。反之,若是为

13、了其他功能或者经济效益,盖几栋不新不旧的仿古建筑,讲几段半虚半实的猎奇故事,只能破坏红色场景本身的感染力,拉低真实的红色文化本身具有的精神传递功效。当然,红色精神的根与魂不可避免地要时代化和大众化,但时代化和大众化,恰恰是在全面深入地体认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上方有可能。无数体验证明,游客只有真正地被红色文化的精神所感染,才能在各自岗位上更加努力,创造美好生活。(摘编自红色旅游,精神是魂,光明日报2018年7月24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与旧教材相比,中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文新教材在内容上有了变化:增加了古诗文数量,并加入了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B. 国家在政策层

14、面看重红色旅游,是因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基础设施条件、配套服务设施、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C. 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红色旅游得到了游客的认可;游客在观光休闲的同时,也把缅怀先烈、重温历史的情怀融入到旅游的过程中来。D. “红色旅游,精神是魂”强调了红色旅游的精神传承和文化教育功能。如果离开了这个功能,红色旅游再热闹也是徒有其表。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教育界修定教材来突出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做法,一方面弥补了旧教材在文化传承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直接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升温。B. 红色旅游的第一功能是精神传承和文化教育,若是追求休闲娱乐功能或者经济效益,必定会减损红色文化本身具有的精神传递功效。C. 红色精神的根与魂需要时代化和大众化,但是时代化和大众化应该以全面深入地体认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为前提。D. 后三则材料都以“红色旅游”为关键词,但各有侧重:材料二重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