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王化中学高一数学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602895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王化中学高一数学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阜阳市王化中学高一数学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王化中学高一数学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王化中学高一数学文模拟试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阜阳市王化中学高一数学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果奇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那么在区间上是( ) A、减函数且最小值是 B、增函数且最大值是C、减函数且最大值是 D、增函数且最小值是参考答案:D2. 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是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的函数是()Ay=2|x|By=x3Cy=x2+1Dy=cosx参考答案:C【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利用基本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A中,y=2|x|是

2、偶函数,但在(0,+)上单调递增,排除A;B中,y=x3是奇函数,排除B;C中,y=x2+1是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D中,y=cosx是偶函数,但在(0,+)上不单调,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判断,属基础题,熟记常见基本函数的有关性质是解题关键3. 设集合,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C4. 在中,则的面积等于 A B C D参考答案:D略5. 若圆上有且仅有两个点到直线4x+3y=11的距离等于1,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 )A R1 B R3 C 1R3 D R2参考答案:C6. 函数f(x)=sin(x+)(0,|)的图象如图所示,

3、为了得到g(x)=sinx的图象,则只要将f(x)的图象()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B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C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参考答案:C【考点】函数y=Asin(x+)的图象变换【分析】利用函数的图象求出函数的周期,然后求出,通过函数图象经过的特殊点求出,进而利用函数y=Asin(x+)的图象变换规律即可得解【解答】解:由函数的图象可知函数的周期为:T=4()=,所以:=2,因为:图象经过(,0),所以:0=sin(2+),可得:2+=k,kZ,因为:|,所以:=,可得:f(x)=sin(2x+)=sin2(x+),所以:将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到g(x)=si

4、n2x的图象,故选:C7. 已知直线x+y=1与圆(xa)2+(yb)2=2(a0,b0)相切,则ab的取值范围是()A(0,B(0,C(0,3D(0,9参考答案:B【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求出a+b的值,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ab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直线x+y=1与圆(xa)2+(yb)2=2(a0,b0)相切,则圆心C(a,b)到直线的距离为d=r,即=,|a+b1|=2,a+b1=2或a+b1=2,即a+b=3或a+b=1(不合题意,舍去);当a+b=3时,ab=,当且仅当a=b=时取“=”;又ab0,ab的取值范围是(0,故选:B8. 如

5、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1B1C1,底面三角形A1B1C1是正三角形,E是BC中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C1与B1E是异面直线BAC平面ABB1A1CAE,B1C1为异面直线,且AEB1C1DA1C1平面AB1E参考答案:C【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由题意,此几何体是一个直三棱柱,且其底面是正三角形,E是中点,由这些条件对四个选项逐一判断得出正确选项【解答】解:A不正确,因为CC1与B1E在同一个侧面中,故不是异面直线;B不正确,由题意知,上底面ABC是一个正三角形,故不可能存在AC平面ABB1A1;C正确,因为AE,B1C1为在两个平行平面中

6、且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故它们是异面直线;D不正确,因为A1C1所在的平面与平面AB1E相交,且A1C1与交线有公共点,故A1C1平面AB1E不正确;故选C9. 已知全集UR,集合Ax|x0,Bx|x1,则集合?U(AB)()Ax|x0 Bx|x1Cx|0x1 Dx|0x1参考答案:D解析:由已知得ABx|x0或x1,故?U(AB)x|0x110. 化简等于( )(A)(B)(C)(D)参考答案:B【知识点】线性运算【试题解析】因为,故答案为:B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函数满足0对任意定义域中的x1,x2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_参考答案:略12. 对于集合M,定义

7、函数对于两个集合A,B,定义集合. 已知,则用列举法写出集合的结果为 参考答案:1,6,10,12略13. 不等式(2+1)()0的解集是_.参考答案:14. 已知点,则向量的坐标是_;若A,B,C三点共线,则实数x =_.参考答案:(2,4) 2【分析】利用点和点的坐标直接求出向量的坐标;再由共线定理求出求出即可.【详解】因为,所以;向量,因为A,B,C三点共线,所以,所以,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共线定理的坐标表示,属于基础题.15. 已知(x,y)在映射f的作用下的像是(x+2y,2xy),在映射f下,(3,1)的原像为参考答案:(1,1)【考点】映射【专题】

8、计算题;方程思想;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设映射f下,(3,1)的原像为(x,y),则x+2y=3,2xy=1,解得答案【解答】解:设映射f下,(3,1)的原像为(x,y),则x+2y=3,2xy=1,解得:x=y=1,故映射f下,(3,1)的原像为(1,1),故答案为:(1,1)【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映射,方程思想,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6.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的圆台上、下底面半径的比是14,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 cm,则圆台的母线的长为_cm参考答案:917. 如图所示,ABCD中,AMBC于M, ANCD于N,已知AB=10,BM=5, MC=3,则MN的长

9、为 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若为整数,且函数在内恰有一个零点,求的值.参考答案:解析:(1)时,令得,所以在内没有零点;2分(2)时,由恒成立,知必有两个零点 5分若,解得;若,解得,所以 7分又因为函数在内恰有一个零点,所以即 10分解得 由 综上所述,所求整数的值为 12分19. 通常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是里氏震级,其计算公式为:,其中,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

10、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3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2)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8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多少倍?(以下数据供参考:, )参考答案:(1)因此,这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4.5级. (2)由可得,即,.当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当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所以,两次地震的最大振幅之比是:答:8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1000倍. 20. 已知圆M过两点A(1,1),B(1,1),且圆心M在直线x+y2=0上(1)求圆M的方程(2)设P是直线3x+4y+8=0上的动点,PC、PD是圆M的两条切线,C、D

11、为切点,求四边形PCMD面积的最小值参考答案:【考点】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圆的切线方程【分析】(1)设圆心M(a,b),依题意,可求得AB的垂直平分线l的方程,利用方程组可求得直线l与直线x+y2=0的交点,即圆心M(a,b),再求得r=|MA|=2,即可求得圆M的方程;(2)作出图形,易得SPCMD=|MC|?|PC|=2=2,利用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公式可求得|PM|min=d=3,从而可得(SPCMD)min=2【解答】解:(1)设圆心M(a,b),则a+b2=0,又A(1,1),B(1,1),kAB=1,AB的垂直平分线l的斜率k=1,又AB的中点为O(0,0),l的方程为y=x,而直线

12、l与直线x+y2=0的交点就是圆心M(a,b),由解得:,又r=|MA|=2,圆M的方程为(x1)2+(y1)2=4(2)如图:SPCMD=|MC|?|PC|=2=2,又点M(1,1)到3x+4y+8=0的距离d=|MN|=3,所以|PM|min=d=3,所以(SPCMD)min=2=2【点评】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应用,着重考查圆的标准方程及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与作图、运算及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1. (本大题10分)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2)求使函数取得最大值的集合。参考答案:解: (1) - 4分 - 6分(2) 当取最大值时,有,即(kZ) , 所求x的集合为。 - 10分略22. 已知函数的图象过原点,且关于点成中心对称.(1)求函数的解析式;(2)若数列满足:,求,的值,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解析:(1)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即,. 又函数的图象关于点成中心对称,. (2)解:由题意有 即,即,即.数列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即. . ,. (3)证明: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