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东海县石梁河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449258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德阳市东海县石梁河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德阳市东海县石梁河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市东海县石梁河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市东海县石梁河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德阳市东海县石梁河中学高一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随着“网购”的兴起,商品的流通量不断增加,这促进了A.商业网点密度的加大 B.商品流通环节的增加C.商业区的规模扩大 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参考答案:D2. 以下不属于城市热岛形成原因的是:A城市中烟尘、低云多 B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多 C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少 D城市中的降水量少参考答案:D3. G20又称20国集团,它是一个田际经济合作论坛2016年9月4日至6日在杭州(120.2E,30.30N)中国成功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 G20峰会期间,地球的公

2、转位置距图中A、B、C、D四处最近的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4. G20峰会期间,杭州当地正午太阳高度A. 一年中最大 B. 增大 C. 一年中最小 D. 变小5. 杭州地处A. 热带 B. 北寒带 C. 南温带 D. 北温带参考答案:3. C 4. D 5. D 4. 右图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536题35. 若甲、乙、丙分别代表农业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C季风水田农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36. 若甲、乙、丙分别代表工业区位因素中的原料、动力和市场, 则图示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印刷业 B制糖工业 C航天工业

3、D服装加工业参考答案:C B5. 人口增长模式由:()A人口总数量决定 B人口年龄结构决定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 D人口性别结构决定参考答案:C6. 下列做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原都开垦为耕地 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 B C D参考答案:C7. 下图为我国“南水千里进京路”示意图。清洁的水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出发,一路北上直达北京。完成下面小题。21. 调水地丹江口水库位于我国A. 东部地区 B. 中部地区C. 西部地区 D. 东北地区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调入地可能

4、带来的环境问题A. 土地盐碱化 B. 土地沙漠化C. 海水入侵 D. 地面沉降参考答案:21. B 22. A21. 调水地丹江口水库位于我国湖北省,属于中部地区,选B。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到北京、华北地区。沿线地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缺乏,春秋季节农业需要灌溉,如果排灌不合理,极易引发土地盐碱化。沿线多为季风气候,不会因为调水产生沙漠化问题,调入地不临海,不会海水入侵,中线调水区位于华北平原西部、中部,调水不会导致地面沉降,选A。8. 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 A.春分到夏至 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 D.冬至到春分参考答案:A9

5、.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l1-13题。11. 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 产业转型又级 B. 食品价格大增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12.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好A. B. C. D. 13. 今后,

6、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参考答案:11.A 12.C 13.D10. 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A. 地球 B. 彗星 C. 织女星 D. 陨石参考答案:D宇宙是有物质组成的,组成宇宙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组成宇宙的物质称之为天体,天体的种类很多,最基本的天体为恒星和星云。除了恒星和星云外还有行星、卫星、流星体等星际物质。地球属于天体,地球的附属物不是天体。陨石落到地球表示,不是天体。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小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下图为

7、某区域国道上加油站的分布图。分析回答13-14题。13影响加油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数量 B车流量 C地价 D炼油厂的位置14推测距大城市最近的地点是 A B C D参考答案:B B12.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C层为沙质沉积物,B、F、G层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1011题。10. 有关图中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岩石可能是玄武岩,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B. B岩石可能是石灰岩,由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形成C. D岩石可能是花岗岩,由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D. E岩石可能是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11.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修东西向隧道,

8、应选择F处B. A处不存在化石C. 处打井可能找到丰富的地下水D. G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参考答案:10.D 11.A13. 读“长江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 图”,回答问题。(22分)(1) 左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三角洲地区,其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6分)(2)右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该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 。 , , 。(10分)(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 , 。(6分)参考答案:(1)长江;能源资源不足;矿产资源缺乏(2)珠江;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

9、;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14.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的曲线图,读后分析完成1-3题: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明,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D.老年人口比例,乙国高于甲国2.下列有关人口问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C.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3.下列有关解决人口问题采取对策

10、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甲国人口问题,要鼓励生育、接纳移民B.解决甲国人口问题,可采取计划生育对策C.解决乙国人口问题,要鼓励生育、接纳移民D.解决乙国人口问题,要靠战争、瘟疫使居民大量外迁参考答案:C D A15. 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 )A23 26 B66 34 C6734 D90参考答案:B16. 限制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参考答案:B17. 按迁移方向划分,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向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向农村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参考答案:B

11、18.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它与其他七大行星A. 大气成分相似 B. 表面温度相近C. 自转周期相同 D. 公转轨道共面参考答案:D19. 中国国庆节到元旦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位于北半球,向北移C位于南半球,先南移后北移 D位于北半球,先北移后南移参考答案:C20. 右图为北京市某日发布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情况。读图回答1718题。17.该日可能是A3月21日 B4月7日 C9月23日 D10月7日18.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随后几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 向北移 B南半球 向北移C北半球 向南移 D南半球 向南移参考答案:17.B 18.

12、A21. 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有人口的消费水平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婚姻、生育观念A B C D参考答案:A22. 下列洋流分布示意图中,在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个洋流都有分布的是: 参考答案:23. 下列关于修建梯田(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改良水源条件 B. 适宜建在平原地区C. 缓坡修建梯田有利于山区的水土保持 D. 有利于大型机械化参考答案:C在低山丘陵地区,坡度小于25的坡面,可以通过人工修建梯田来来改变地形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修建梯田,可以改变坡面的方向,进而改变水流方向,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山区的水土保持,因此C正确,AB错误;梯田面积较小,不适宜大型机械化,D错误。故答案选C项。24. 2017年7月10日,中国第一家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它改变了传统的超市购物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