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419949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完美的

2、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做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好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

3、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入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的情趣,便现出怎样的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

4、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入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

5、”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宁愿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

6、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既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13.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B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C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艺术家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14.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

7、)答:_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最后的梵高我在广岛的原子弹灾害纪念馆中,见到一个很大的石件,上边清晰地印着一个人的身影。据说这个人当时正坐在广场纪念碑前的台阶上小憩。在原子弹爆炸的瞬间,一道无比巨大的强光将他的影像投射在这石头上,并深深印进石头里边。这个人灰飞烟灭了,然而毁灭的同时却意外地留下一个匪夷所思的奇观。毁灭往往会创造出奇迹。这在大地震后的唐山、火山埋没的庞贝城等地里我们都已经见过。这些奇迹全是悲剧性的,充满着惨烈乃至恐怖的气息。可是为什么梵高却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例外,他偏偏在毁灭之中闪耀出无可比拟的辉煌? 巴黎远郊的奥维尔和南部的阿尔是梵高人生的最后两个驿站。他

8、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差不多都在这最后两年、最后两个地方,甚至是在精神病反反复复发作中画的。为什么?梵高于1881年11月在莫弗指导下画成第一幅画。但是此前此后,他都没有接受任何系统性的绘画训练。1886年2月他为了绘画来到巴黎。这时他还没有确定的画风。他崇拜米勒、罗梭,着迷修拉,还有日本版画。这期间他的画中几乎谁的成分都有。他的画中,属于自己的特点是一种粗犷的精神与强劲的生命感。来到巴黎后,他加入了一个艺术团体,这使他大开眼界。一年后,他决定“逃出巴黎”,去南部普罗旺斯的阿尔! 普罗旺斯的太阳又大又圆,它距离大地很近,阳光直射,不但照亮了也照透了世上的一切,也使梵高一下子看到了万物本质一种通透的

9、、灿烂的、蓬勃的生命本质。他不曾感受到生命如此的热烈与有力!他在给弟弟迪奥的信中,上百次地描述太阳带给他的激动与灵感。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既属于阳光也属于他自己的颜色夺目的黄色。这黄色立刻改变了梵高的画,也确立了他的画! 这是他一生最灿烂的几个月。他的精神快活,情绪亢奋。他喜欢上阿尔的一切:男女老少,人人都好。他为很多人画了肖像。这期间,他的画全都出奇的宁静,明媚与柔和。对于梵高本人的历史,这是极其短暂又特殊的一个时期。弟弟迪奥是他惟一的知音和支持者。他十年绘画生涯全靠着迪奥在经济上的支撑。他向迪奥保证他会愈画愈好。他不断地把新作寄给迪奥来作为一种“抵债”。可是,整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看上他的画。但今

10、天特别是商业化的今天,为什么梵高每一个纸片反倒成了“全人类的财富”?难道商业社会对于文化不是充满了无知与虚伪吗? 在他心中,苦苦煎熬着的是一种自我的怀疑。他对自己“去世之后,作品能否被后人欣赏”毫无把握。他一直这样承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的摧残。 可是,在他“面对自然的时候,画画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在阳光的照耀下,世界焕发出美丽而颤动的色彩,全都涌入他的眼睛;天地万物勃发的生命激情,令他颤栗不已。这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绘画,直至挤尽每一支铅管里的油彩。 在绘画里,他会充满自信,忘乎所以;当他走出绘画回到了现实,就立刻感到茫然,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他最愿意相信的话是福楼拜说的:“天才就是长期的忍

11、耐。” 他最想喊叫出来的一句话是:“我要作画的权利!” 他最现实的呼声是:“如果我能喝到很浓的肉汤,我的身体马上会好起来!” 梵高于1888年12月23日发病后,病情时重时轻,一次次住进医院。1889年5月他被送进神经病院,成了彻头彻尾的精神病人。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梵高的绘画竟然突飞猛进。风格迅速形成。不久,他又多了一个恶魔般的敌人神经分裂。这个敌人更难对付。他只有抓住每一次发病后的“平静期”来作画。在他生命最后一年多的时间,他被这种精神错乱折磨得痛不欲生。后来他发现只有集中精力,在画布上解决种种艺术的问题时,他的精神才会舒服一些。他就拼命并专注地作画。一年多,他画了二百多幅作品。 然而与

12、疾病相对的,却是他对艺术的爱!在面对不可遏止的疾病的焦灼中,他说:“绘画到底有没有美,有没有用处,这实在令人怀疑。但是怎么办呢?有些人即使精神失常了,却仍然热爱着自然与生活,因为他是画家!”“面对一种把我毁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会动摇!” 这便是一个神经错乱者最清醒的话。他甚至比我们健康人更清醒和更自觉。精神病毁掉了梵高本人,却成就了他的艺术。这究竟是一种幸运,还是残酷的毁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精神病的程度“恰到好处”。他在神智上虽然颠三倒四,但色彩的法则却一点不乱。他对色彩的感觉甚至是精确之极。这简直不可思议!它叫我们想起,大地震中心孤零零竖立的一根电杆,核爆炸废墟中惟一矗立

13、的一幢房子。当他整个神经系统损毁了,惟有那根艺术的神经却依然故我。 这一切,到底是生命与艺术共同的偶然,还是天才的必然?在他生命最后的两个月里,精神病使他的绘画达到绝对的主观和任性。于是他绝世的才华,刚劲与烈性的性格,艺术的天性,得到了极致的宣泄。一切先贤偶像、艺术典范、惯性经验,全都不复存在。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是对自己的约束。但现在没有了!面对画布,只有一个彻底的自由与本性的自己。看看奥维尔乡村街道蓝天白云,就会知道,梵高最后涂抹在画布上的全是生命的血肉。惟其如此,才能具有这样永恒的震撼。这是一个真正的疯子的作品。也是旷古罕见的天才的杰作。除了他,没有任何一个神经病患者能够这样健康地作画。 梵

14、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摘自冯骥才巴黎,艺术至上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A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语言平实、质朴,感情内敛,并没有从人物的生平及事迹写起,而是集中记叙了梵高人生轨迹中最重要的两年的经历,既紧扣标题“最后的梵高”,又显示出作者横断面写作技法的娴熟。B作者写梵高逃离巴黎,来到普罗旺斯,“感受到生命如此热烈与有力”,旨在表明,生活在想象天地的艺术家们,应该多多亲近自然

15、,到自然中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和灵感。C“ 难道商业社会对于文化不是充满了无知与虚伪吗? ”这句话运用反问,既批判了追名逐利的商业社会对生活在苦难中的这位艺术天才的长期冷漠与无视,可谓“无知”;又嘲讽它在伟人去世后对他的作品推崇备至,可谓“虚伪”。D对于被病魔肆意毁灭的梵高,作者自然联想到大地震中心孤零零竖立的电杆以及核爆炸废墟中唯一矗立的房子,这些描写既与前文呼应,又开启了下文对杰出艺术产生原因的思考。 E梵高在生活困顿中苦苦求索,在苦苦煎熬中自我怀疑,在美丽自然的激发下又充满了自信,在疾病的肆虐下毫不动摇,所以,作者深有感触地赞美道“他比我们健康人更清醒、更自觉”。17简要分析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作用。(4分)18结合文本揣摩“天才就是长期的忍耐”这句话的含义。(4分)19杰出的(文学)艺术作品,“到底是生命与艺术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