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国藩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418912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国藩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南省娄底市国藩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南省娄底市国藩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国藩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国藩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娄底市国藩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褒贬分明的谥号 什么是谥号?这是在皇帝制度下(包括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时期),当帝王后妃、文武百官以及鸿儒耆宿和有“忠勇义烈”之举者死后,由朝廷或私家给予的盖棺定论性的称号。诚如逸周书谥法解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对位尊者或贤者死后给谥号,是皇帝制度下礼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礼记规定得很清楚。其曲礼下言,诸侯死后将要出葬时,“言谥曰类”,就是说,其手下或亲人应当向天子请赐谥号,这叫做“请类”。檀弓上也说:“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2、死谥,周道也。”大意是:幼儿时取名,行冠礼时取字,50岁以后则以“伯、仲”等字词来称呼;至于死后则要给以谥号。这些都是周朝礼制所规定的。 那么,谥号究竟起于何时呢?逸周书谥法解说:“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这就是说,谥号这种制度起于周初开国功臣周公与姜太公死后临葬之际。而世本则干脆说,周公旦、太公望“制谥法”。清人方苞谥法也说:“周公所以因而作谥法也。”今人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对此亦持肯定意见,称开创中国谥号制度者“不能说是别人,只能归之周公。这是他为巩固周政权而制礼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此,王国维认为:“周初诸王,若文

3、、武、成、康、昭、穆,皆号而非谥也。谥法之作,其在宗周共、懿以后乎!”(观堂集林卷十八通敦跋)王国维的意思是说,谥号制度当起于西周中后期。 郭沫若则在王国维的基础上,提出包括西周至春秋现今知道的历代周天子、诸侯国国君的谥号,不是生号(活着时就有的称号)便是后人的伪托。所以,“谥法之兴,当在春秋中叶以后”,甚至“当在战国时代”;因为那时学者“惯喜托古作伪”,逸周书就是战国时学者“伪托之结晶”,而谥法解乃“其结晶之一分子也。”(金文丛考谥法之起源) 另有一些学者如吴静渊、屈万里、黄奇逸、袁庭栋等,则认为谥号制度当滥觞于殷商而通行于周。对此,笔者也是赞同的。 在皇帝制度下,君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臣

4、下的谥号,则由皇帝赐予(也多经礼官议定)。一般来说,谥号是对死者一生行为的一种肯定性的评判,目的是为在世者及后人树立一种德行的榜样。这一点,在礼记表记里讲得也很明白: 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文史杂志2012年6期)7. 下列有关“谥号”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谥号是由朝廷给予的盖棺定论性的称号,是皇帝制度下礼的重要内容。 B. 谥号不仅可以赐给帝王后妃,也可以赐给文武百官,但一般百姓则没有。 C. 谥号是对死者一生行为的一种肯定性的评判,

5、大多由礼官议定。 D. 赐谥号的目的是为在世者及后人树立一种德行的榜样,故谥号都是褒扬性质的。8.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逸周书认为谥号制度起于周初开国功臣周公与姜太公辅政在位之时。 B. 清人方苞与金景芳均认为谥号制度起于周公,这与王国维的观点相同。 C. 郭沫若认为战国学者喜托古作伪,谥号在战国时才兴起,西周时则没有。 D. 袁庭栋认为谥号制度是从商朝就开始有的,周时已大量存在。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谥号制度能提醒人们要赢得大家的尊重,在世时就首先要严格约束自己。B. 谥号制度对希望死后不背骂名、有个好名声或希望能流芳百世者,是一

6、个有力的鞭策。C.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谥号制度,也是一种法治约束机制。D. 谥号制度之所以能得以延续下去,是与儒家“修、齐、治、平”的观点基本相符合的。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9分)孤独者爱因斯坦王玉新 赵伟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常常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颂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伟大神奇,不只是宇宙空间的飞行和研究,就是在计算机领域,信息的存

7、储,也都离不开他的理论,但在相对论刚刚创立的时候,他却为了他所追求的真理,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们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学被卷进了政治。1920年,更大规模的敌视行动开始了。柏林大学的学生在爱因斯坦讲课时蓄意捣乱,爱因斯坦愤然离校,后来,柏林出现了一个专门攻击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魏兰德组织,他们描写文章,发表演讲,收买科学家,辱骂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被视为危险分子,周围充满了敌意,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

8、9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勒纳也对爱因斯坦进行恶毒攻击,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被迫离开了柏林。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 4月1日,德国普鲁士科学院开除了最享有盛名的,堪称国之瑰宝的院士爱因斯坦,5月10日午夜,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书籍被投进柏林国家歌剧院广场中央的火堆里,后来,一位从柏林来的朋友给爱因斯坦带来一本棕色封面的画册,画册的第一页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幅照片,并附有罗列罪行的说明文字,文字下面的括弧里有4个小字:尚未绞决。他的祖国抛弃了他,他周围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他,他成了一个孤独者。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另一

9、个难题是他的名声,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社会公众如同洪水似的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到困惑,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他拒绝著名作家的来访或很有成就的画家为他画像,很少有例外情况,只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自然被他拒

10、绝:“不,我没有时间” ,画家坦率地说:“但是我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 爱因斯坦回答:“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包括居里夫人、妹妹玛娅在内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爱因斯坦遭受了沉重打击,不时流露出孤独感伤来。特别是他看到自己和一些科学家为了维护和平而建议美国研制的核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他自责不已。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自然的语言,也是心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分)A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

11、孤独的:“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他为了追求关系,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B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物理学界、哲学界和政治势力,引起传统观念与势力的阻挠、排斥和反对,爱因斯坦被视为危险分子,周围对他充满了敌意。C希特勒执政后的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普鲁士科学院开除了他,烧毁了相对论的书籍;附有他的“罪行”的画册注明他是“尚绞决”者;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D爱因斯坦创立的理论,使他的名字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认为十分深奥,永远能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受到这种关注,与众不同。E在画家坦率地说“我需要

12、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时爱因斯坦可以坐下让他,这表明他性格中同情他人,善解人意的一面。(2) 请就作者对爱因斯坦言行的介绍,简要概括爱因斯坦的特征。(分)(3) 爱因斯坦在近百年前创立的相对论至今无人企及,作者在本传中为何不重点写他在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要着意写他的孤独,请你就其原因作出分析。(分)(4) 你认为文章结尾写爱因斯坦在弥留之际所说的心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分)参考答案:.(1)B,E;(A“为了追求关系”应为“为了追求真理”。C项错在魏兰德的疯狂言行发生在希特勒执政前。D项错在“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认为十分深奥”,“十分深奥”应指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

13、论。)(4分)(2)爱因斯坦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奉献给科学研究,为了事业的成功,他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分散精力去注意、从事人际的交往。 爱因斯坦谦虚、坦率的性格及美德,并且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幸运的成功者。 爱因斯坦珍惜每寸光阴、淡泊功名的思想,正是这点成就了他的事业与辉煌。 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位成功的幸运儿,不值得人们如此推崇、爱戴;所以他从来都是无法理解人们如此关注、突出他的做法。 (大意答出3点可得满分4分)(3)从精神层面来突出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 高度赞扬了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表明创造科学奇迹需要付出艰辛,历史不会忘记他。 说明虽然爱因斯坦遭遇了孤独,但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每点1分

14、,答出4点可得5分)(4)“温暖”: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成就贡献得到了世人的理解。爱国的民族情结。(3分) “痛苦”:被自己的祖国抛弃。科学成就不能得到理解。科学成果却被利用给人类造成了灾难。至死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3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

15、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而言,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