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朝阳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399723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朝阳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西省忻州市朝阳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西省忻州市朝阳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朝阳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朝阳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忻州市朝阳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知乎Quore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你读过最美的中国诗词是什么?”在另一些论坛上,也有很多友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他们,以感谢他们对她的帮助在诗集的封面上,她手抄了(月下独的这首诗

2、。可以想见“举杯明月,对影成三人”式的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对慈欣、曹文杆等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领域:在“武侠世界”“引力世界”等翻译网站上有近400万的活跃用户在“追更”中国同络小说。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

3、,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

4、由该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季羡林曾说过,“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一方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人类文明将会拥抱更多的可能性。(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31日第5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不仅受到国外读者的喜爱,还可以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

5、感上的哲思与共鸣。B. 当今中国文化只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就一定能为更多的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C.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关键是打造更多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传播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D. 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和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世界也更加关注中国文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的例子,表明了诗词既是外国网友学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B. 作者从当代作家作品、影视剧和网络文学等方面来举例论述中国文化已经“走出去”了。C. 对“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者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6、。D. 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作者先举例,再分析最后坚信更多的“长安花”将走出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像,连普通外国人也喜欢诗词。B. 如今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去”,主要得益于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C. 网络文学虽然已“走出去”,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D. 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路虽坎坷不平,但精彩的中国故事必将更多地传播出去。参考答案:1. B 2. C 3. D【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7、,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B项“当今中国文化只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 “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2段“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C项“作者在指出了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

8、的具体措施”错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在文中无依据,是无中生有,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题中A项“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像”“已经”的表述不合逻辑,原文第1段“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题中B项表述因果倒置,原文第2段“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题中C项“却没有真正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和价值理念”

9、以偏概全,原文第3段“虽然有些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故选D。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申泮文:爱国是心灵深处的“化学反应”陈建强2017年7月4日,101岁的申泮文教授在津辞世。那位年逾九旬还在给本科生上课的老人走了,那位南开园里几乎所有人都熟稔的“白发先生”走了,那位经常颇为自得地称呼自己为“南开土货”的科学巨匠走了“要努力把年轻人培养成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尽一分力量”“申先生在授课的时候从来都不迟到,而且都是站着给学生们上课。”他的学生、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车云霞教授回忆,“一次,课前突然暴雨瓢泼。有些学生都没

10、能赶来上课,他却准时出现在了教室门口。看着淋得湿透的先生,同学们掌声如雷。”申泮文说,西南联大和南开树立了真正的大学精神。在他看来,老教授、名教授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传达一种气质,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1980年,面对人才短缺的情况,申泮文提出“培养高层次人才,应该立足于国内”的主张,从而制定了3个“五年计划”,倡导恢复了助教制度,开设了一整套研究生课程。这一培养高层次人才模式于1989年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2008年,他的教学团队获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到1996年,南开大学无机化学学科培养出教授19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7人, 博士、硕士50多位。申泮文不保守、喜欢

11、“赶时髦”。他80岁学电脑,90岁开通博客,把博客当成“延伸出去的黑板”。申泮文虽没有出国留学、没有博士学位,但他创造条件让青年师生出国深造。他说:“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有祖国,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为祖国人民谋福利”。 “我这一生就做了两件事:一个是爱国,一个是化学”申泮文常骄傲地说:“我是南开的土货!”1928年,南开大学确定摒弃“全盘照搬西方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土货化”的南开。就是这样一个南开“土货”,在我国化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创下了多项第一。 1959年,申泮文响应号召,主动援建并建成山西大学化学系。“文革”期间,他遭受迫害,但“为国家搞科研出成果”的决心更加坚定。他想方设法让朋友到已

12、关闭的图书馆查资料,将国外先进成果介绍到国内。77岁那年,申泮文组建了分子科学计算中心。那段时间,人人们总看到他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穿梭,而他的“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也成了人尽皆知的“名言”。此时的他罹患癌症,切掉了五分之四的胃。 申泮文梦想着中国的高等化学教育走在世界前列,直到90岁还给本科生授课;为了编写最先进的教材,笔耕不辍,一生出版了3000万字的著作,堪称中国最“高产”的化学家。2005年,申泮文以“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的评语,入选“中国最令人感动的教师”。 申泮文见证了祖国和母校的苦难历史。1936年,申泮文就读南开大学。日军全面侵华后,申泮文投笔从戎。淞沪沦陷后,申洋文

13、进入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学业,于1940年毕业。抗战胜利后,他受命承担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复员返校的公物押运工作。跨越3500公里路途,他和同伴将300多吨公物运回平津,为西南联大的历史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新生入学,南开大学很多院系都会邀请申泮文开办校史讲座,他不论多忙都从不拒绝:“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我们教师最崇高的责任。” 他的一言一行,正是对“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一南开精神的完美诠释。 (2017年08月16日16版光明日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申泮文给学生上课从不坐着,也从不迟到,即使刮大风下大雨的恶劣天气也会准时到达,

14、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称赞。B. 申泮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经过实践后,效果很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C. 申泮文77岁时虽然罹患癌症,但是他生活很俭朴,就连自行车都是破旧的,还富有热情,组建了分子科学计算中心。D. 抗战胜利以后,申泮文主动承担了将西南联大复员返校的公物押运到平津,他是结束我国西南联大历史的最后一个人。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连用三个“那位走了”,既写出了申泮文伟大且崇高的精神,又体现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敬仰与缅怀的情感。B. 申泮文教授从小到大都执力于教育事业,就连90岁高龄了还在给本科生上课,是我

15、国执教时间最长的教师,确实令人很感动 。C. 申泮文一直没有出国留过学,也没有博士学位,却做出了让人仰及的成就,据此可知,现在的出国潮对青年们的成长是不利的。D. 申泮文经常所说的“我是南开的土货”一语既体现了南开大学在当时的办学模式,又形象地写出了申泮文的自信与自豪之感。E. 文章写申泮文的经历就是围绕着教育、科研这个旋律来进行的,而对于其它事情几乎没写,由此可见,申泮文的人生比较单纯。9.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申泮文是怎样完美诠释“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一南开精神的?参考答案:7. D 8. AD 9. 允公允能:公,大公,指要有爱国心;能,指要有才能。日新月异:指与时俱进,有强烈进取精神,

16、要走在时代的前列。申泮文具有爱国精神,抗战期间,投笔从戎;搞教育,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办讲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教研、科研,一生出版了3000余万字的著作,有杰出的教育才能与科研能力,成果斐然。与时俱进,80岁学电脑,90岁开通博客,在我国化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创下了多项第一。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不是主动承担,而是“受命”;且“他是结東我国西南联大历史的最后一个人”错误,根据文中“申泮文和同伴一起押运公物到平津,为西南联大的历史画上最后一句号”的信息,可知申泮文不是结東西南联大历史的最后一人。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