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生物全国综合专练复习:遗传的基本定律训练题【含详解】

Jol****02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4MB
约85页
文档ID:243327075
高中生物全国综合专练复习:遗传的基本定律训练题【含详解】_第1页
1/85

试卷主标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74题)1、 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A.6~14厘米     B.6~16厘米     C.8~14厘米     D.8~16厘米2、 某常染色体遗传病中,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下图的两个患病家系中,已知亲代中4号与其他三人的基因型不同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的4人中,能确定出基因型的只有7号B.6号与7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若5号与7号结婚,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5/12D.两个家庭再生孩子患病的概率相等3、 图所示的实验可称为A.正交                 B.反交C.测交               D.自交4、 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种精子B.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褐色=13:3C.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D.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5、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有两种       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C.儿子为患者,则母亲也一定是患者     D.父亲为患者,则女儿也一定是患者6、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         B.          C.    D.7、 某昆虫刚毛和截毛分别由基因B、b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基因型为BB、XBY等均视为纯合子)现用一对刚毛雌性个体和截毛雄性个体杂交,F1中刚毛雌:截毛雌:截毛雄=1:1:1,则F1中B的基因频率是A.1/2    B.1/3    C.1/5    D.1/68、 有关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B.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A雄配子:a雌配子=1:1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29、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为突变型性状。

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10、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规模较大的二倍体动物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有50%含a基因的雄配子致死,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个体占A.1/5                B.1/10C.1/16               D.1/2011、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子代共有4种表现型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3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12、 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13、 一对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了AB血型的孩子AB血型的这种显性类型属于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14、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①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②研究时采用单因素到多因素的方法③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④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5、 若利用根瘤农杆菌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转入大豆,获得若干转基因植物(T0 代),从中选择抗虫抗除草剂的单株S1、S2 和S3 分别进行自交获得T1 代,T1 代性状表现如图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虫对不抗虫表现为完全显性,抗除草剂对不抗除草剂表现为不完全显性B.根瘤农杆菌Ti质粒携带的抗虫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插入到了S2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并正常表达C.若给S1 后代T1 植株喷施适量的除草剂,让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自交一代群体中不抗虫抗除草剂的基因型频率为 1/2D.若取S2 后代T1 纯合抗虫不抗除草剂与纯合不抗虫抗除草剂单株杂交,得到的子二代中抗虫抗除草剂的纯合子占 1/916、 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

其自交一代结果见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M1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与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1B.从M2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与M3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体数:杂合基因型个体数一定是1:1C.M3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说明其中一个同源染色体上一定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个片段D.可从突变植株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与B高值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再与C高植株杂交,从杂交后代中能选到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17、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母性效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DD×♂dd,F1全为右旋,F2也全是右旋B.♀Dd×♂dd,F1全为右旋,F2中右旋:左旋=1:1C.♀dd×♂DD,F1全为左旋,F2也全是左旋D.♀dd×♂Dd,F1全为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18、 古比鱼尾形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决定,相关基因、酶以及尾形关系如图示,据此推测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型相同的杂合三角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最少3种、最多27种C.圆尾鱼与扇尾鱼杂交,子—代中圆尾:扇尾:三角尾数量比可能出现2:1:1D.让圆尾鱼相互交配,子一代中出现其它尾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因重组所致19、 基因型AaBb个体的某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型AB、aB、Ab、ab4个精子(仅考虑一处变异),下列关于这两对非等位基因的位置及变异情况的分析成立的是A.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C.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D.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20、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红绿色盲男孩。

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合理的是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丙有关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21、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A.3种   3:1    B.3种    1:2:1   C.9种    9:3:3:1   D.9种    1:4:6:4:122、 对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进行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不考虑变异)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状况是A.     B.  C.     D.23、 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F1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类型占比例为A.1/2        B.1/3         C.1/4         D.1/624、 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基因 A、a 与B、b 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 2 种精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 ABC 或 abcD.该个体与另一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交配,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9:3:3:125、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 / 64      B.5 / 64      C.12 / 64       D.15 / 6426、 在一个玉米的自然种群中,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和矮茎,等位基因B、b控制抗病和感病,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

现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B.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C.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27、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B.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D.乙突变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