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学科警惕课改实习中得“貌合神离”现象

上传人:li****52 文档编号:243154005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学科警惕课改实习中得“貌合神离”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其他学科警惕课改实习中得“貌合神离”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其他学科警惕课改实习中得“貌合神离”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学科警惕课改实习中得“貌合神离”现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他学科警惕课改实习中得“貌合神离”现象其他论文之警惕课改实践中的“貌合神离”现象 回顾课改三年多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课堂中呈现出的那些“迷人景观” 教学评价“百般呵护”、情境创设“百态千姿”、合作交流“百家争鸣”、自主探究“百花齐放”,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可透过“浮华背后”,审视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却潜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现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与同行们共勉 一、棒杀与捧杀过去的教育,似乎太多一味的批评和指责,教育的“无人化”倾向非常严重,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发挥,以至于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棒杀”。当然,“棒杀”是绝对不可获得。

2、而今,新课程提倡鼓励性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也强调 “教师的评价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破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于是如今的课堂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比如 一节数学课上,老师问 “三角形有几个角?”一生答 “三个”,老师表扬道 “棒极了,你真聪明,大家为他鼓掌 ”诸如此类的景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屡见不鲜 一些老师片面地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表扬和鼓励,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因而时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 ”的赞扬,经常能传来“啪、啪、啪”整齐划一的掌声。特别是开放性教学时,更是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像

3、上述案例,学生回答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后,其他同学则在老师的指挥下,一齐给予“棒、棒、棒,你真棒 ”的“殊荣”。老师为了体现“人本”理念,盲目地进行了所谓的“鼓励性评价”,使不置可否的破场、廉价低俗的表扬充斥着整个课堂。试想,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能换来老师翘起的大拇指,是否会引起学生认为是对于于他智商的侮辱?这样做会不会导致孩子形成浅尝辄止、功利浮躁追随便应付的不良品格呢?更何况 过多、太滥、无度的鼓励评价,孩子还会在乎它吗?长期以往,必然使学生们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在名目繁多的物质奖励刺激下,逐渐退去了应有的喜悦,渐渐地“迷失了自我” 最终导致“表扬依赖症”,这就是所谓的“捧杀”。可见

4、,“捧杀”更要不得 其实,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无理论新课程时,我们不要认为只要对于于学生表扬了、鼓励了,他们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重要的是要让评价避免绝对化、极端化倾向,采用带有真情的、恰倒好处的评价,才能打动孩子的心灵,才能使评价成为他们学习的不竭动力。鼓励性评价关键是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让评价真正发挥其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效益。二、自主与自由强调“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课标也明确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确,避免过分依靠单纯的模仿和机械的灌输,能有效

5、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可是,反观我们的课堂实践,很多老师把“重要”演绎成“必须”和“唯一”,好像没有自主学习就不是新课程的课,“插手或者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违背了课程理念,于是他们往往形式化地“削足适履”,让教学内容去迎合学习方式,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新课程化,令自主演化成自流、异化为自由,使自主学习遗失了“价值引领”。如 一位教师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先出示一组分数 要求学生先观察这组分数,然后进行分类;接着安排小组活动,交流分类情况及分类的标准;最后全班交流。结果全班涌现出按分子或分母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五种分法。等交流完分法时,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这时,教

6、师才将教学聚焦在“按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分”这种方法上,并请学生给每类分法命名。一时间,教室里又是众说纷纭、人声鼎沸。最后,迫于时间压力,教师才一锤定音,揭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的尽是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合作交流、“信马由缰”地自主探究的热闹场面,就是不见教师的有效引领。这种“形式至上”的课堂演绎,使自主学习遗失了“价值引领”,只会造成徒有其表的热闹。其实,强调学生自主性的教学实践中,不能漠视教师的有效引导,不能忽视教师也是“”。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偏离目标、游离文本、脱离本质时,教师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引导矫正偏差、纠正错误、更正策略,引领他们进行更深层

7、次的感悟、体验和建构。反思我们的课改实践 千万别让形而上学的自主混同于虚无缥缈的自由。三、实效与时尚如何创设时尚的情境可以说是课改实践中老师们最煞费苦心的一件事,因为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确,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孩子学习数学打开成功的序幕,也将成为促进孩子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不竭动力。然而,有的老师却仅仅为了追求时尚,为了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而绞尽脑汁地“捏造”,结果却事与愿违 如一位老师执教“9加几”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片 小桥、流水、人家,9只小鸭子在河里嬉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

8、爷拄动手杖在桥上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教师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唱起了数鸭子,教师边唱边舞,学生也随着歌声左摇右晃,一曲结束,孩子们仍沉浸在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中,什么数学问题都没有发现。静心反思上述情境,老师带着孩子“绕圈子”,令他们云里来、雾里去,虽然学生颇有兴趣,但这种情境除了华丽的外表、虚幻的对于于话外,对于于引发思考、激发探究又有多大益处呢?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不能以生活经验替代数学,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问题的呈现,因为形式化的情境,只能是盲目追求的“形似时尚”,实在无法掩饰其“貌合神离”的现实,充其量只能算是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或累赘”。四、合作与合坐合作交流是

9、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能让学生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些“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在,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很多的合作是这样的 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过头,满教室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也都在张嘴,可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长则唱“独角戏”,一个劲地嚷嚷,其余同学就只有当听众的份了;有的学生则茫

10、茫然,不知所措,更有的同学干脆把此时作为玩耍的绝好时机几分钟后(甚至更短)老师一声令下,“停”,全体同学立即安静下来 被叫到的同学一张嘴就是“我认为怎样怎样(压根就没有合作的痕迹)”,慷慨激扬;想发言而没被叫到的同学则只能唉声叹气;无言以对于于的同学则怕被叫到而诚惶诚恐或暗自庆幸 当前的合作学习,要么合作操之过急,“蜻蜓点水”;要么合作时间不够,成了“摆设”。诸如此类的合作有效吗?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过程,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甚至是无效。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我们却把它演绎成热热闹闹地走过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累赘”。理念是对于于的,错的是我们把它“形式化、表面化

11、和绝对化”。“提出合理的合作探究问题、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方式等因素。实践中不能只追求形似,切莫让合作沦为“合坐” ,千万要警惕把合作学习形式化地演绎成“合桌学习”的误区。五、课堂与客堂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构建“夷易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得益于此,使得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究热情持续高涨,使课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自由离开座位,想动就动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迫不及待的抢答,安静的教室里人声鼎沸 “新”的课堂中,师生“动”了起来,课堂也

12、“乱”了,学生更是“活”了,老师们决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生怕被扣上“不服易近主”的“帽子”,视为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因而只能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对待学生也只能是“客客气气、忍气吞声”了,使课堂演化为“客堂”。其实,夷易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由,尊重更不能演化成放纵。思维的发展和井然的秩序并不是一组矛盾。在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上,我们常看到了孩子们不顾他人地表达自己,有的孩子在混乱的信息中,不知所措。而在一个有秩序的课堂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习有较强的目标性。我想 一个形式上有秩序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

13、的真正的课堂。因此,秩序、规矩并不是束缚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罪魁,正相反,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学生学习或平等交流的权利。相信在这样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习惯。我们无理论新课程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要避免形式化,防止走极端,别让变了味的“活”、走了样的“动”迷惑了我们的理性,千万别打着“新课程”的旗号走进“形式主义”的误区,千万别让课堂变“客堂” 实施新课程,正因为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而充满魅力。同时,实施新课程,也不单要有热情,更要有理性。愿我们共同努力,以理性避免形式化和走极端,用务实精神凸显实际、实用和实效,警惕形似而神散的迷惑,谨防貌合却神离的尴尬,让课改实践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7Word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