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杨柳乡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135869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杨柳乡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杨柳乡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杨柳乡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杨柳乡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杨柳乡第一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铁与稀硫酸反应: 2Fe+3H2SO4 =3 H2+ Fe2(SO4)3 B铝与氧化铁反应 2Fe2O3 + 2Al AL2O3 + 2FeC小苏打溶液与盐酸反应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D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6NaHCO3 + Al2(SO4)3 = 3Na2SO4 + 2Al(OH)3 +6 CO2参考答案:A略2. 将某无色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

2、变红色。X可能是AO2 BSO2 CCl2 DCO2参考答案:B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二氧化硫能够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但是生成的无色化合物不稳定受热易恢复颜色,据此解答解答:解:二氧化硫能够与有机色素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但是生成的无色化合物不稳定受热易恢复颜色,所以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氧气、二氧化碳不具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具有漂白性,但是其漂白效果稳定,受热不恢复颜色,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漂白剂,明确二氧化硫、次氯酸漂白原理及漂白特点是解题关键,注意对知识的积累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3、是A在常温、常压下,“氢化油”呈液态B纤维素和淀粉均属于糖类,其最终水解产物均为葡萄糖C用NaOH、AgNO3两种溶液即可验证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D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浓HNO3、10NaOH溶液、0.1%茚三酮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参考答案:B略4. 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品红溶液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B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C加热可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D向某溶液中先加少量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变红,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参考答案: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性质;C

4、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可分解;D加入试剂顺序错误【解答】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可用于鉴别,故A正确;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性质,可鉴别胶体和溶液,故B正确;C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可分解生成碳酸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杂,故C正确;D先加氯水,不能排除铁离子的影响,故D错误故选D5. 600 ,E、F、G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仅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有关E的结论是()AE是反应物B前4 min,E的分解速率是0.1 molL1min1C4 min后,若升高温度,E的转化率增大D4 min 后,若增大压强,E的转化率减小参考答案:C6. 要求设计实验证明盐的水解是吸热

5、的。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回答,不正确的是:AA王勃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杨炯同学:用加热方法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Fe3+,说明含有Fe3+的盐的水解是吸热的C卢照邻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D骆宾王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参考答案:A略7. 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形成sp2杂化轨道的是 AH2O BNH3 CC2H4 DCH4参考答案:C8. 从溴乙烷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参考答案:D略9. 合成结构简式为 的高聚物,其单体应是

6、苯乙烯 丁烯 丁二烯丙炔 苯丙烯A、B、C、D、参考答案:D10. 下面一些报道中,你认为科学的是A疏通煤气管道时,充入氩气引起爆炸B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释放出CO2使一老汉窒息而死C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衣服D本饮料纯天然,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参考答案:C11.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g)pC(g),达到平时,测得c(A)为0.5 molL-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体积扩大一倍,当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3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m+np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C物质B的转化率减小了 D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了参考答案:AC略12

7、. 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参考答案:B略13. 有关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子流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电解池阴极(外电路) D电流方向是从原电池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参考答案:D略14. 下列物质

8、不是配合物的是ANH4ClBKAl(SO4)2?12H2OCCuSO4?5H2ODAg(NH3)2OH参考答案:AB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往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含NH4+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除去混在NaCl固体中的NH4Cl,说明NH4Cl会升华CSO2气体和Cl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两者均有强氧化性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H2、Cl2、SO2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参考答案: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实验如下:用1.00mL待测硫酸配制100 mL稀H2SO4溶液;以0.14mo

9、lL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25.00mL,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1)该学生用标准0.14 molL 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 25.00 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D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 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

10、面所在刻度。a、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 。b、该滴定操作中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c、在G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填“偏小”、“偏大”或“恰好合适”) ,原因是 。(3)计算待测硫酸(稀释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molL参考答案:ECDBAGF(或ECBADGF) 酚酞 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突然变成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偏大滴定管内壁上的水膜,将标准液稀释,使体积读数偏大4.20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将一份CaCO3粉末放入500mL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

11、应,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的CO2 气体体积为22.4L,求 (1)CaCO3的质量。 (2)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参考答案:略18. 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 (g) + 3 H2(g)2NH3(g)。(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t (N2)13mol,nt (NH3)6mol,计算a的值(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n(始)n(平) 。(4)原混合气体

12、中,ab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H2)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参考答案:(1)16 (2)8mol (3)5:4 (4)2:3 (5)1:2 (6)3:3:219. (10分)已知1mol烯烃A完全燃烧需要3mol氧气。某烃B是A的同系物,在常温常压下,10mL气态烃B跟50mL足量氧气混合并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测得剩余气体体积为30mL。求:(1)烃A的化学式为 (不写计算过程);(2)通过计算确定烃B的化学式和它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写计算过程)参考答案:(1)C2H4(4分)(2)C4H8;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CH3)2(各2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