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尹珍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74965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尹珍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尹珍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尹珍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尹珍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尹珍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尹珍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21题。(共12分) 森林,人类的朋友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早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A)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它的另一种特殊的吞吐功能孕育了人类。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很高,(B)生物难以生存。大约在4亿年前,水陆变

2、迁,海里的先进植物来到陆地,陆地才出现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C)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器”。森林,是地球生态的主体,是地球温度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D)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正在日益 。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此消彼长,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 变暖,引发了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让我们

3、大力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使地球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16从下边选择恰当的词用到横线处。(2分)缩小 萎缩 减少 气候 气温 温度横线处:_横线处:_17“所以”用到ABCD四处中的哪一处才恰当? _处。(2分)18按要求说明划线句作用。(2分)从内容方面看,第一个画线句作用:_从结构方面看,第二个画线句作用:_19指出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2分)答:_20第二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2分)21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_(2分)参考答案: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

4、规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的对立局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期。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一后的西域。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

5、程度。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释迦四门观和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

6、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在这种民族融合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民族平等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程度。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中华一统的局面由此达到新的高度,影响深远。文化认同与唐朝治理西藏的正确策略,共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同存共生的良好局面。大量中原民众、商人、

7、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到达西域,与西域民族杂居相处,在语言、习俗、文化、信仰等领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不仅在战略上使“西北边患,荡然一清”,而且西域由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大唐文化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1下列关于文化认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一直是其主流观念。B唐代统治者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视与对西藏的正确治理,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使西域成为大唐文明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C张骞通西域后,儒家文化迅即深深

8、植根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D随着汉文化在西域传播开来,大批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随之进入西域,把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思想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B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西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统一后的西域各民族普遍接受了儒学经典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C“华夷一家”的思想在唐太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民族尊奉太宗为“天可汗”,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族的“可汗”。D在吐鲁番出土的佛教文书中有大量“急

9、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等表明不同宗教用语在西域同存共处,相互夹杂的现象,体现了多元宗教与中原文化的融合。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宗教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在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B唐代,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有着极大的向心力,这充分反映了唐王朝治理西域的文化认同政策的有效性。C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因而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得以广泛传播。D借鉴唐代治理西域的经验,建立在对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多元一体”格局,有助于多民族文化的同存共生,从而促进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参考答案:1BA张冠李戴

10、。原文说:“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的思想成为唐代社会的主流观念”;C与原文不符。儒家文化深深根植于西域民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之中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D时间顺序错误。原文说的是:“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2C【解析】张冠李戴。“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3C【解析】颠倒因果。原文说的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解析】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可低估“微尘”的力量乐 其“

11、微尘行动”、“小红帽义工”、“萤火虫志愿者”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微公益”行动,让人们如沐春风,心生暖意,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正能量”却不可低估。在江苏淮安,一次为白血病女孩小佳慧筹款的“微尘行动”,引发一场“微尘风暴”;在湖北钟祥,“小红帽义工”集合起一群个体劳动者,他们坚持走街串巷做好事,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在江西丰城,活跃着一群“萤火虫”志愿者,他们以“萤火虫虽小,也要为社会送去微弱的光亮”的执著,将爱心传递“秤砣虽小压千斤”,“微公益”行动催生爱心、传递善良、彰显美德,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地位虽微,但其散发的人

12、格魅力芬芳远播。80多岁高龄的甘肃老人陈尚义收养弃婴,风烛残年的济南老汉白芳礼几十年蹬三轮车挣钱助学,新疆大叔阿里木烤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湖北普通市民黎开仕拾荒济困200多人自己却身居陋室这是灵魂溢出的芬芳,是激荡人们心灵的真善美。他们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传播爱心、温暖他人,彰显了普通人崇高、平凡中的伟大。冰心有言:“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有爱心的企业家慷慨解囊,加入公益事业的行列,更期盼更多普通人参加“微公益”行动。因为“微公益”行动蕴含着爱心,让人看到了细微之处绽放的人性之美;“微公益”行动孕育着希望,人们在相互感动中传递着真情与善意;“微公

13、益”行动人人皆可为,没有行业的界定,没有能力的障碍,关键在于有无此心。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微公益”行动,才能汇聚爱的海洋、茁壮道德的根基、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就像一组不变的基因,早已深深融进我们民族的血脉。那些有口皆碑的道德美谈,成为人们永不磨灭的记忆。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此产生疑虑、困惑,致使有的人在他人遇到危难时表情冷漠,变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微公益”行动正是医治心灵创伤的一帖良药。“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的话言简意赅、切中时弊,让那些冷漠的旁观者找不到“不为也”的托词

14、。“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感,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就能积小善为大善,变小德为大德,登临人生境界最高处。江不拒细流,海能纳百川。随着“微公益”行动的滚雪球效应,必然汇聚起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传遍神州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用我们的真诚和汗水,投入身边的任何一项“微公益”行动,那么,在为构建文明大厦添砖加瓦的同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愉悦,还有更深刻的人生体验“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2012-05-11 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微公益”行动的表述,不符合

15、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力量虽微,但其产生的能量不可低估。B. “微公益”行动发起者地位虽微,但其散发的人格魅力芬芳远播。C. “微公益”行动传递善良、彰显美德,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D. “微公益”行动传播爱心、温暖他人,让人看到了细微之处绽放的人性之美。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引用冰心的话告诉我们,创造世界的正是那些平凡的人,因此我们社会更期盼更多普通人参加“微公益”行动。B. 引用孟子的话是告诫人们,对于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这些“微公益”行动,有的人不是无能力做而是不愿去做。C. 引用“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的意思是说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帮助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