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希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73856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希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希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希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希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希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希望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

2、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

3、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

4、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

5、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4分)17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5分)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 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参考答案:16本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脉络、分析

6、作品结构和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写到热爱泥泞)-17本题考查考生品味重要句子和赏析作品丰富内涵的能力。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18本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层层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

7、泥泞”中再跋涉一回。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卖蚯蚓的人汪曾祺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来源:学+科+网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

8、,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 “凑合吧。”“您一直就卖蚯蚓?”“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

9、,问:“喝两盅?”“不喝。烟酒不动!”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莫先生不同

10、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很准确且生动的。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

11、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一一”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容许有汉代石蘑,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

12、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这篇文章平铺直叙,情节比较简单,波澜不大;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B四十几块的退休金加上卖蚯蚓的钱,卖蚯蚓的人每月有百十块钱的收入,他自己花不完,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C.乌先生认为卖蚯蚓的人“长得就像一个汉俑”,这个比喻形神兼备,既写出人的外貌特征,又评价了他存在的价值。D“这是益母草,这是车

13、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这句话表明卖蚯蚓的人既用心又会赚钱。E.“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说明卖蚯蚓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但是身体强健。参考答案:(1)C项3分,A项2分,D项1分。(B项,错在“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原文只是推测。D项,“赚钱”之意表现得不充分,这只表明他知道用什么方式赚钱。E项“身体强健”无依据。)(2)质朴豪爽:卖蚯蚓时,随手一抓,有时添几条;吃苦耐劳、自食其力:挖药材、卖蚯蚓,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积极乐观:生活在社会底层,却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勤学好问:向街坊学习药材知识等。(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

14、,意思对即可)(3)对这个世界,作者所倾心的是生活现象,想描绘各种人的生活;对人,不关注其存在价值,而更多地关注并发现其审美意义;作者一直在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他从老人身上发现了人性之美;作者借此来对具有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的乌先生之类人予以婉讽。(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从内容上讲:这是两人对于卖蚯蚓的人的看法,表现了不同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认识。作者借此二人的议论,突出了“我”对老人人性美的关注与认识。批评乌先生高高在上的人生态度及其等级观念,暗示出不应轻蔑社会下层人民的意思。把卖蚯蚓的老人与乌先生、莫先生进行对比,批评泛泛空谈的现象,倡导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

15、。(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从形式上讲:承上启下。承上:接续了“我”与卖蚯蚓人对话的情节。启下:引出了“我”对生活现象的评说,从而突出文本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莫言不倦的探索者 杨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还认为,“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莫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红高粱被称为是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从红高粱家族到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再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莫言的作品在主体意向非常充分的视角下展现乡土中国的历史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