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68059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八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怎样表达乡愁乡愁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隔千年,历久弥坚。乡愁作为“人类一种难以捕捉的情愫”、无法解开的情结和回家的冲动,是中国诗歌中的永恒话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研究乡愁诗就是回望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历史,这历史就是一幅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的浓情画卷;是故园家国的情怀,风物长宜的胸襟;是乡土、乡音和乡味的牵挂。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溢着乡愁的历史,乡关何处的追问从秦时明月到汉时雄关,无论是“千

2、里江陵一日还”的喜悦,还是“近乡情更怯”的忐忑,都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情感。从颠沛流离的民国往事到狂飙突进的城市中国,故乡总是魂牵梦绕,让游子夜不能寐,挥毫抒写对故乡的眷恋。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在任何地方都想要回家的冲动。”中国人的乡愁是一脉相承的,重土轻迁,“父母在,不远游”,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因此,乡土中国的乡愁始终都流露着东方人文化哲学的思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表达了中国人的乡愁观,穿越时空,感动今人。乡愁作为一种情

3、感表达方式,具有时代烙印。有学者认为:“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所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农耕时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人们颠沛流离,“黄鹤一去不复返”,“少小离家老大回”是人生常态。而现代人类社会进入科技超速发展时期,有人称之为“最好的时代”,城市化让人和故乡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后,许多社会问题显露出来,乡愁不仅是文化反嚼,更是对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的反思追问,只是以乡愁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如邹广文先生所说:“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流动性、多变性

4、、快速化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进入市场化阶段进程中,传统乡村结构、宗族关系解体,但是新的乡村关系却没有建立起来,大量农民身份转化为农民工,随着城市的持续扩张而将乡愁传递到角角落落,于是人们开始怀念过去,当然,怀念不是要恢复到以前的穷苦生活,而是对由于经济发展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反思。8.下列选项中关于“乡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市化的中国,人们始终都流露着东方人文化哲学思考的乡愁,这种乡愁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盛衰。B.当现代人类社会进入科技超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这种反思也以乡愁的形式表达出来。C.

5、传统意义的乡愁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前者指向的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而后者所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D.城市化让人和故乡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后,许多社会问题显露出来。9.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乡愁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是中国诗歌中的永恒话题,“黄鹤一去不复返”,“少小离家老大回”至今都在频繁地上演。B.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的背景下,乡愁是对文化个性消弭的反抗,是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C.中国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使得中国传统乡村结构、宗族关系解体,大量农民身份转化为农民工,形成了新的乡村关系。D.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

6、传统乡村结构的解体,乡愁传递到了角角落落,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的生活,表现了对生活的憧憬。10.概括新时代乡愁的内涵。 参考答案:8. B(A. “这种乡愁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维系着整个民族”无中生有;C. “前者指向的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绝对化;D.与“乡愁”不相关)9.D(A. “至今都在频繁地上演”,错误;B.“乡愁是对文化个性消弭的反抗”错误C.“形成了新的乡村关系”将未然变为已然)10.新时代的乡愁是一种文化反嚼,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是对由于经济发展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反思。2. 文学类文本阅读诗棺 张晓林 于之渔这个诗人,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茶壶里丢三

7、五片竹叶有时用柿树叶代替,很清淡。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姜,枣,桂皮,茱萸,薄荷,都不喜欢。他说,如果加上配料,那茶就成“沟渠间的弃水”了,不是品茶的正道。他写了很多“闺怨诗”。还写了一些“离妇辞” “青楼曲”。他的诗写得都很“寒”。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于之渔长得丑,没有家室,却有过一件美事。圉镇卫畋之员外,家有一千金,才十七八岁,正是一朵含苞的红莲。她读于之渔的诗,都读出相思来了。秋雨海棠,眼见一天天憔悴。老员外可怜女儿,有一天,他请于之渔来家里小酌,丫环领着卫小姐,就站在葡萄架下,点破窗纸,往屋内偷看。只一眼,小姐就晕倒在丫环怀里。她回到闺阁,把于之渔的诗

8、全焚烧掉了。于之渔真是太丑了!于之渔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雍丘县尉许某,得空常来拜访他,一来就“纵谈天下大事”。于之渔很厌恶许县尉。每次许某来,他都拼命饮酒,直饮到烂醉如泥,一句话都说不成了。时间一长,那县尉就不再来。他收藏着许多印章。没事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小屋子里,揣摩这些印章。于之渔和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他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诗友捉弄他,把他灌醉,抬进了“桂香楼”。之渔醒过来,脸就黑了也更丑了。他一句话没说就走下楼去了。他到外面游玩,都要多挎一个小布袋,有巴掌那么大,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是个“诗袋”。于

9、之渔一个人住着一间小草房。逢连阴雨,草房上会生出蘑菇来,都很细弱,很小,一长出来就黑了。到了年关,家家贴了春联,西邻“啪!”东邻“啪!”,都放了鞭炮了,他还连写春联的纸都没有!他就在柴门上题起诗来。他的诗友来看他,一见这首诗就笑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都在别人家”。再朝下看,诗友不笑了。“今年年关过不得!”诗友心中一寒:怎么?他要干什么?“携带诗笺赏梅花。”于之渔小草屋的后面,种了二三十棵梅树,这时已开得很热闹了。圉镇一带,种梅树的人家很少,像他这样一种二三十棵的,没有。那诗友在梅树间寻到他时,他张口就来一句:“我得佳句矣!”于之渔口袋里不能有钱,有钱他就拿去喝酒。往“醉刘伶”柜台前一站,咕

10、咕咕,一小瓶白酒就灌下肚了。“再来一瓶!”他喊道。还有钱,他就打一葫芦回去钱喝完了,喝完就喝完了。他不经商,也不种地,好睡个懒觉,衣服里的虱子很多。他喝酒的钱哪里来的呢?圉镇这个地方,有个很古老的习俗。有钱人家死了人,就用歌诗的方式来悼念亡灵。搭起灵堂,摆下宴席,上一道菜肴,就歌一首诗。会歌诗的多是些秀才雅士:一个人,二个人,或五六个人,都行。歌诗,歌前人的诗,也歌自己新作的诗,一般的秀才雅士都喜欢歌自己作的诗。于之渔的歌诗还颇有点名气可他只歌前人的诗,他从不歌自己的诗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歌诗很有点讲究,差不多要一字一词一拖音,拖得很慢很长:故人罗西呀辞哎黄鹤个楼呃烟罗嗬花呀三月嘞下哟嗬扬州哎

11、还真有点悲痛欲绝之势!这怎么叫歌诗呢?叫哭诗才对!做一回歌诗,能得到五六两银子(够一两个月的酒钱了)比现在的稿费还可观。于之渔也死了。他在那片梅林间挖了一个形如棺状的大穴,穴的四壁,都贴满了诗稿,那全是他自己的诗稿!他就躺在了这些诗稿间,他的身上,也被他的诗稿覆盖着有谁见过这样的奇棺!于之渔从不歌自己的诗,却用它筑成了自己的坟墓。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年关时节,戏言柴米油盐都在别人家的落魄诗人,却在小草屋后那一片梅树下,悠然赏梅吟诗,足见其超然高雅的情怀。B. 于之渔写诗随地取材,无论是客栈、饭铺,还是田间、苇塘,皆可成为其创作的对象,被收藏于

12、诗袋。C. 于之渔为亡者歌诗从来只吟唱前人的诗,从不歌自己的诗,因为他想表现出与一般秀才雅士不同的一面以博得名声。D. 于之渔“长得丑”“真是太丑了”,道出了于之渔人生艳事失败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其外形丑陋的厌恶。5. 小说中的主人公于之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小说结尾于之渔将平生诗稿与自己一起埋葬在了棺里,请结合文本并联系自己的认知体验,谈谈你对其行为的理解。参考答案:4. A 5. 于之渔是一位志趣高雅、清高孤傲、淡泊名利、怀才不遇、生活散漫、爱饮酒的落魄诗人。情趣高雅。他不喜欢在茶中加配料,家里很穷却爱种梅花;收藏了许多印章,墓穴四周贴满了自己的诗稿。(2)清高孤傲(

13、淡泊名利)。他爱黄昏到野外去煮茶喝,他写的诗都很“寒”;他厌恶与官道上的人来往,他很厌恶许县尉;与一般的诗人不一样,从不去“桂香楼”这样的地方。怀才不遇。他长相丑陋却满腹文才,曾被员外家的小姐痴恋;他时运不济,生活懒散,沉湎饮酒,难以自拔。(后面分析只要写到两点即可) 6. 这是于之渔进行“自我祭奠”的一种方式,他用诗墙筑成自己的墓穴,是在完成一生的不掺杂任何俗念的艺术修为,是为了固守孤傲的内心对于生活的执着信念。这种信念渗透在他的日常生活行为之中:喝茶只品清淡纯味之茶;不近女色,醉辞权贵,与梅为邻;从不歌自己的诗,绝不让自己的心血沦为自己被迫谋生的工具。古往今来,或因性格孤傲或因怀才不遇或因

14、命途多舛有过不少在行为方式上放荡不羁的文人墨客,譬如“醉卧三年”的刘伶,“铁铺问答”的嵇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而于之渔只是以极端怪癖的方式坚守自我人生价值取向的一员而已,值得我们敬佩。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中,B项,原文说“在客栈,在饭铺,在田间的小路上,在芦苇塘边每觅得新句,哪怕半联,或是一句两句,都装进这个小布袋”,这句话的意思是客栈、饭铺、田间、苇塘都是他寻得佳句的场所,并不是将这些场所作为诗歌的创

15、作对象。C项,于之渔不是为博名声而故意与众不同,而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换取生活费用的无奈,只能用从不歌自己的诗的方式来坚守内心的精神信念。D项,作者并没有厌恶。于之渔长得丑是客观描述其外貌,而“真是太丑了”是作者对世人不识人才,只看外表的庸俗见识的批评,为于之渔的命运感到不平和惋惜。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主人公于之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是人物形象题。应到文中找出直接描写于之渔言行举止的内容,然后据此概括;也可以找出他人或他物对其的衬托。从他的喜好来看,饮茶、种梅等爱好,显示他高雅的情趣;从他的创作来看,“他的诗写得都很寒。愁,冷,悲,苦,秋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诗中随处都可拾得”,从他交友的情况来看,“不大喜欢和官道上的人来往”,这些内容都彰显出他的清高孤傲;从他的遭遇来看,满腹才华却时运不济,可见其怀才不遇。点睛: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下: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