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上仓初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32386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上仓初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上仓初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上仓初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上仓初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上仓初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上仓初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世襄:世好妍华,我耽拙朴田家青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而“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轻松愉快联系起来。实际上,在治学、研究中,王先生凭的是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 “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随心所欲联系在一起,事实上,生活中的王先生讲究原则,对自我的要求严谨至极。 我认为,王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他在一生中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这对当今刚刚从物质上富裕起来的社会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在我眼中

2、,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收藏家和中国文化的实践者。 三十年前尚未结识他时,我对他的认识与当前人们对他的认识大致相似: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会玩儿、有天分,眼力好、神。我第一次去见王先生时,还抱着“会一会”的心态。与王先生一交谈,令人折服。他对行话、术语不仅很熟,尤其用词之间的搭配准确,俨如硕果仅存的老木匠。这不仅要具有工匠一样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对古建、园林、大木作、小器作的工艺和技法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更需极深厚的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 王先生的收藏涉及古琴、漆器、家具、造像等诸多门类,多著录于自珍集等著作,出版至今未发生真伪之议,可见其鉴赏水准。对于出书他有一股和

3、自己过不去的精神:每本书内容必须新,观点需明确、考据要翔实他曾多次说过,出版著作最怕重复,不应给读者“炒冷饭”。 王先生既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业界公认的权威,还能被工匠称为“行家”。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学者。 这么多年来,海内外的朋友们请王先生吃饭,常去比较讲究的酒店,生性简朴的王先生其实并不喜欢。每一道菜上来,他会下意识地先拿筷子把菜里边放的虚的东西,如刻的萝卜花、雕的仙鹤、搭的小桥,挑出去-我看得出来,他并不是真的刻意想做这件事,这个动作完全是出于对形式主义潜在厌恶的本能。 原因在于,王先生奉行的原则是干实事,不务虚。恰似明式家具,不设非功能的装饰部件。好的明式家具,拆不

4、走一个部件,一拆它就塌了,就散了。换言之就是没有纯为装饰而设置的部件,不刻意装饰却能做到最佳的装饰效果,这才是真本事。多年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爱讲形式,重宣传、包装、依赖炒作,一些行业、一些活动,本来与文化无关,却拿“文化”说事,对此,王先生曾笑称“这叫缺什么补什么”。 王先生一生研究古代家具,他一直想设计打造一件融入自己思想的家具,一九九五年得到了两块花梨大板,他约我与他一同设计打造了一件大画案。务使两块木料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同时要让大案有时代感和艺术性,结构考究,无钉无胶。大案制成后,重近半吨,好不容易请人搬上了六层的公寓。 第二天,师母告诉我,他搬完大案回芳嘉园小院时天已黑了,一

5、进院门,就跟孩子似地喊:“我回来了啦!大案子上去啦!” 大案一直在王先生的书房,锦灰堆、自珍集等广大读者喜爱的著作都是他在此案写就的。他特作了一篇案铭,其中“世好妍华,我耽拙朴”言简意赅地表述了王先生的审美观。 中国文化孕育出的艺术,追求的是格调和品位,反映到器物上就表现为和谐和文人气质。此案当为一例,其通体无一处刻意装饰,既有宋元的神,亦富时代感,其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环球人物2015年第2期,有删改)【相关链接】 到底明式家具的特色在哪里?它为什么吸引着王世襄六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呢?王世襄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国传统家具从明代至清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个时期的家具,采用了性坚

6、质细的硬木材料,在制作上榫卯严密精巧,造型上简练典雅,风格独特,现在全世界都公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家具流派到了明中叶,家具不只工艺好,木料也好,尤其是以黄花梨木造成的家具,天然文理,尤为华美。” (荣宏君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实录)7. 下列不属于王世襄先生“明代家具观“的内容的一项是 ( )A. 讲求实用,不刻意装饰却能收到最好装饰效果。B. 制作精巧,造型简练典雅,风格独特。C. 精于选料,最大限度合理利用材料,保留材料天然的纹理。D. 追求格调和品位,反映的是和谐和文人气质。8.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这与他在治学、研究

7、中,有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是分不开的。B. 王世襄先生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这对当今的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C. 王世襄先生在酒店吃饭,总会把菜里边刻的萝卜花、雕的仙鹤、搭的小桥、放的花瓣等挑出来,以此表达他对形式主义的厌恶。D. “他搬完大案回芳嘉园小院时天已黑了,一进院门,就跟孩子似地喊:我回来了啦!大案子上去啦!”这一细节表现了王先生的率真和拙朴。E. 王先生一生注重做实事,他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工匠眼中的“行家”,他做事力求完美,自我要求严谨。9. 为什么说“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收藏家和中国文化的实

8、践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D 8. BE 9. 是真正的学者他是学界领头人,业界公认的权威、“行家”;学术态度严谨,追求完美,不断创新;注重做实事,不务虚是真正的收藏家有天分,眼力好;实践经验丰富,对工艺和技法理解深刻;历史和人文知识丰富,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深厚;收藏门类多,自珍集等专著鉴赏水准高是中国文化的实践者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亲自设计打造融入自己思想的传统家具;著书立说,传播简练拙朴的审美文化观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追求

9、格调和品位,反映的是和谐和文人气质”说的是整体性,从文末可知,这是中国整体性的家具观念的体现,并非是王世襄先生“明代家具观”的体现。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前后无因果关系,原文表述为“当今,人们称王世襄先生是大玩儿家,而玩儿难免使人把它与轻松愉快联系起来实际上,在治学、研究中,王先生凭的是一股一丝不苟的狠劲儿和傻劲儿”; C项,“以此表达”不准确,原文是“潜在厌恶的本能”;D项,不够准确,主要是突出他高兴的心情和率真的性情。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

10、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题目要求“王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真正的收藏家和中国文化的实践者”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王先生最大的贡献是他在一生中致力于展示、宣传中国文化最核心、最精华和最本质的精神:格调、品位、和谐”“有天分,眼力好、神”“这不仅要具有工匠一样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对古建、园林、大木作、小器作的工艺和技法的深刻理解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更需极深厚的古文献和文字学功底”“王先生的收藏涉及古琴、漆器、家具、造像等诸多门类,多著录于自珍集等著作,出版至今未发生真伪之议,可见其鉴赏水准”“原因在于,王先生奉行的原则是干实事,不务虚”“王先

11、生既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业界公认的权威,还能被工匠称为行家”“每本书内容必须新,观点需明确、考据要翔实”概括答题要求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上。但乡土社会不是人治,可以

12、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做得对的,对实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这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传统。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人

13、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用以获得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其祖其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传统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论语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和法律不同

14、了,甚至不同于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能逃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與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孔子一再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法治和礼治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只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

15、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的社会。B. 礼和法律同中有异:它们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但两者用以维持行为规范的力量不同。C. 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约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D. 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先由“人们”的观点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并强调了礼治和人治的不同。B. 第二段首先阐述礼的内涵,然后比较礼盒法的异同,最后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C. 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论证法。D. 文章引用了论语中“颜渊问仁”的相关文字,这是为了说明古人遵循礼一般具有主动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土社会中,礼的运行并不需要有形的国家机构来维持,它依靠的是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B. 乡土社会虽然从某种角度说是“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