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砺儒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31419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5.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砺儒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砺儒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砺儒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砺儒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砺儒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广东省茂名市信宜砺儒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中国文化道的大传统与术的小传统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厘清,除了有助于还原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认识到该文化的整体有机外,亦对今天我们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不可否认,今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和实践的一大误区,就是重视大传统而忽视小传统,对在术名下的小传统视为不入流的、细枝末节和雕虫小技的甚至封建迷信的东西,而将其打入中国文化的另册之中。但是,二者的互为因果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却决定了,无论是道的大传统还是术的小传统都是极其重要的,它们都是

2、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故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不能厚此而薄彼,而是既要重视大传统,又要重视小传统,更重要的,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到,就中国文化的“下学上达”“心以身显”和“即用显体”的性质而言,“以小见大”非常重要。事实胜于雄辩。当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现实经历表明,今天外域民族开始接受乃至崇拜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一般是通过诸如中国烹饪、中国武术、禅定、中医这些人们更为喜闻乐见并可切身体会的术的形式得以实现的。例如,正是通过遍及世界各地的中餐馆,使外国人在大快朵颐之中切实地体验到并沉醉于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味道”。例如,20世纪西方中国文化热的出现,其直接导源于李小龙、李连杰

3、的中国武术功夫在西方观众中的风靡。也正是在其静若止水动若霹雳的一招一式中,使观众领悟到讲求“一阴一阳”“大道无形”的中国文化大化之道的神奇。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素被西医视为难以攻克的不治之症,然而,美国神经医学专家的课题研究却发现,在专家指导下练习太极拳,在延缓该症的发展上可以达到与服用药物同样的疗效。这一案例使西方医学界不能不领略到“中国功夫”在强身健脑方面令人称奇的奥妙。“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如古人所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之旅固然离不开道的文化大传统的思想指导,其具体举措却要求我们应从术的文化小传统起步。正是经由这种切身的践履之术,不仅可以让我们自下而上地跻身于形上之道的至境,也可以使

4、我们由近及远地步入“化成天下”的文化之伟途。(张再林 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关系的启示)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中的“道”和“术”互为因果,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B. 当今的中国人重“道”轻“术”,的确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和实践存在着误读。C. 中国烹饪、中国武术、中医、禅定这些传统形式,有助于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D.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离不开道的文化大传统的思想指导,也离不开术的文化小传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阐明了厘清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关系的作用。B. 本

5、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和“术“的辩证统一的关系。C.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径一般是先“术”后“道”。D. 篇末引用名言,总结全文,昭示中国文化发展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以小见大”这一说法,正是体现出中国文化从“道”中体现“术”的特点。B. 对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不入流的、雕虫小技的东西,不能将其打入中国文化的另册。C. 练习太极拳可以攻克连西医难以攻克的不治之症,可见中国功夫有令人称奇的奥妙。D.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厚“道”薄“术”,就可以步入“化成天下”的文化伟途。参考答案:1. C 2

6、. A 3. 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中国烹饪、中国武术、中医、禅定这些传统形式,有助于还原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错误,从文章第一段中“对中国文化道的大传统与术的小传统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厘清,有助于还原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可知,要还原中国文化的本来面目,是要厘清大小传统的关系,而中国烹饪、中国武术、中医、禅定这些传统形式只代表着术这一个方面。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

7、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A项,“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错误,从开头来看,“对中国文化道的大传统与术的小传统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厘清”,这只是引入话题“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关系”,并未亮出观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

8、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正是体现出中国文化从道中体现术的特点”错误,从第三段来看,“无论是道的大传统还是术的小传统”,由此可知,“以小见大”中“小”是“术”,“大”是“道”,所以应该是从“术”中体现“道”。C项,“练习太极拳可以攻克连西医难以攻克的不治之症”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倒数第二段中,练习太极拳可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9、的发展,达到与服用药物同样的疗效,并不能攻克所有的西医难以攻克的不治之症。D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厚道薄术,就可以步入化成天下的文化伟途”错误,“就”的说法太绝对,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也可以使我们由近及远地步入化成天下的文化之伟途”。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10、“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

11、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不败的秘密 梁 刚 肖华刚上大学,师姐就告诉他:校门口有两家糖炒栗子店,斜对门开着。一家店的糖炒栗子每斤6元,另一家是5元,质量差不多。当然,学生们通过性价比,卖5元一斤的那家店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偶有情侣经过,或是怕排队耽误时间的,或死认“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人才会光顾一下。 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一边还大声吆喝:“好吃来,又甜又香的糖炒栗子!”但吆喝来的人上前一问价,侧眼看见斜对面排着长队的那家店,便折身过去问价,这一问,就

12、坚定不移地排到这店的队伍后去了。这店的老板并不吆喝,他只在店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糖炒栗子每斤5元。两家店较着劲开了三年,也没见哪家关门大吉。肖华就有些好奇,肖华是学营销专业的,他知道扎堆原理,但他不明白生意好坏如此悬殊的两家店怎么开到了一起?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笑着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肖华疑惑了,明明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怎么说好呢?老板看了肖华一眼说:“有人愿意买5元一斤的糖炒栗子,也有人愿意买6元的,这没什么稀奇的。”肖华想想也对,市场消费是多元的,但问题是,剔除成本,边际利润必须等于或大于边际成本,根据

13、其客流估算,他不可能盈利,除非他另有销路。 老板笑而不答,肖华更加疑惑。继之,肖华又去问生意特别好的那家店老板:“你的糖炒栗子比对面每斤贱卖1元,质量是否会有问题?”老板说:“怎么可能呢,我是薄利多销,而且我的货销售得越多,进货价格就会越便宜,货销得越快,就会越新鲜越好。”肖华暗想:这个老板的营销方法是符合营销学原理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一家店照例是生意红火,一家店依然是门庭冷落,但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那香味一阵阵飘过学校教室,把学生们的馋虫引诱得满肚子翻腾。但肖华心中的疙瘩却一直未解开,四年大学就将毕业,他将独自面对市场,但他

14、始终无法明白那家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这不符合市场营销学原理。为了弄清楚这家店背后的秘密和生存之道,他决定再次一探究竟。这天肖华装成一个卖报者在这家生意清淡的店门前逗留,一边暗中打量老板的经营过程。店门前人流不断,有问价后折身走开的,也有毫不在乎掏钱就买的,但老板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生意,他的眼睛不停地扫视着斜对面的经营状况,他炒完一锅装出几小袋之后,全部将其倒入一个大桶,拖进内屋,然后重新将麻袋中的生栗子倒入锅中,重新开始加工。肖华不知那些被拖到屋内去的栗子怎么处理,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绕到店后去看个究竟,这一看让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见一个工人将刚才那个装有熟栗子的大桶搬上黄鱼车,

15、然后推着走了。绕过一个大弯,肖华见黄鱼车拐进了对面那家糖炒栗子店的后门,肖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一家的呀! 肖华拍着脑门暗道:这种营销方法绝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小说开篇直接写到有两家糖炒栗子店,一家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门前冷落车马稀”,体现了小小说的语言简洁、要言不繁的特点。B“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一个“溢”字,似乎让人能够感受到糖炒栗子的香味,用词非常的准确。C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笑着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充分展示老板的性格。D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小说写到这里,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两家店铺有可能就是一家,秘密揭开了。E为解开心中的疙瘩,了解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的秘密,肖华再次一探究竟,最终让他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就是是一家的。14“肖华就有些好奇”“肖华疑惑了”“肖华更加疑惑”,请从写作的角度简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答: 15对糖炒栗子店的营销方法,众说纷纭,评价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