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故都的秋

上传人:汭*** 文档编号:243028866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故都的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故都的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故都的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故都的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故都的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故都的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题--故都的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故都的秋基础过关练(2021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

2、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1.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A.B.C.D.2.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A.引

3、用B.比喻C.设问D.比拟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一些?简述理由。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性强议论成分较多的抒情散文。所以,文中“秋”的形态、神韵的着笔,目的表达对故都的眷恋与哀婉之情。作者的爱国、爱民与“落寞”“衰弱”的真实感情,融进了故都的北国的秋中,因而独特,又平凡。读完全文,我们的确感到:“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A而/在于甚至也B但对/以致更C而且

4、于是/虽D/对于在于以至既5.(2021海南高一上调研)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地球第四极”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载人深潜“奋斗者”号成功坐底“挑战者深渊”,深度10909米,创下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就在此10多天前,“奋斗者”号在同一海域下潜一举突破1万米(10058米)大关。这连续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中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海试取得成功。6.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秋雨庭院树叶人三年模拟练(2020山东滨州博兴第三中学高三月考)阅

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风中的芦苇梅洁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我一直想,我这一生,总会和芦苇不期而遇。在深秋白茫茫的芦苇荡里,和着盛开的芦花留下我的身影,那怕从此我随风而去我这样如痴如醉地想了许多年,想得有些莫名,有些怪异。我知道这是我生命中的一道信息,但我不知道它的由来。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许多年后的八月,朋友约我去南大港湿地,他们告诉我说,湿地里的芦苇浩浩荡荡。“湿地”之说是近两年的事情,它是大地的最宝贵的一个器官,如人的肝、胃、肺叶、心脏什么的,它叫“地球之肾”。它的重要已是很明显的了,但我知道,此去南大港,我心醉神往的是芦苇。地处渤海湾里的南大港,俗称大洼

6、,属传说中林冲发配的荒凉之地沧州。千万年里,海水在这里涨了退了,汹涌了平静了,留下了茫茫无垠的盐碱滩,芦苇在盐碱滩、在沼泽泞泥的大洼开始了千万年的生长,寂寥而沉静。八月的芦苇是盐碱地绝妙的幻想,那绿色让人恍入梦境。于是我看到,满目的芦苇一泻千里,它们从地平线的天际处漫过来,是一种没有边际的逶迤。我知道,地平线之外是渤海。海风吹过来,湿地掀起了芦苇的大涛,这时,我离海还有一段路程,但我已经听到了属于海的呼啸,还有一种属于海的力量,有些雷霆万钧。稍刻,海风过去,八十平方公里涌起了芦苇绿色的涟漪,涟漪抚弄衣裙,仿佛是一种温柔的牵携,这时,我肯定还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和絮语。大自然成长的声音从芦苇荡里

7、传出来,轻盈的唰唰声,唰唰唰唰声音在风中荡漾,有一种启示般的感动。很难想象,很难想象这一片盐碱地里有如此挡不住的生机。在芦苇荡里,我遇见了华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人都在忍受饥馑,于是,一群拓荒者走进了大洼,他们在这里开垦了几十万亩稻地,建造了一处北方粮仓南大港农场。拓荒者中走着一个九岁的男孩,他随父母兄妹一起从遥远的川南走来,蜀道迢迢,几千里南方北方,小男孩和父辈一起背负着历史的原罪似这芦苇,岁岁枯荣;如这潮汐,月涨月退。四十多年走过,小男孩把失望与希望、困苦与挣脱、爱与孤独以及全部的生命都交给了大洼,小男孩一生没走出芦苇。回过头一想,这一切,最初和最终似乎都是与生俱来,都是为了不辜负父

8、亲赐予的那个名字华北。此刻,华北和我们一起站在八月的芦苇荡里。“大洼连续七年干旱。我来大洼四十二年了,第一次看到大洼干得滴水全无”华北有些忧郁。许多年里,中国人到处在填海造田、围湖垦地,原本六十万亩铺天盖地的芦苇荡,只幸存下五分之一。后来,大洼发现了石油,于是大洼不允许再蓄水了。上游的河流也被截断了,大洼连年干旱。大洼的油田在贡献石油富庶的同时,也在丢失着千年万年的绿色和静美。“保护湿地”仅是大洼人近几年刚刚获得的信息,那是人类文明生存的智慧。为了幸存的芦苇,为了芦苇里千千万万迁徙的鸟儿,千千万万的鱼,以及千千万万在芦苇里栖息的蛙、蟾蜍、狐狸人们说它们有的已成了精大洼人开始从黄河给湿地买水,一

9、年一千万方、两千万方地买。今年,没有钱买水,大洼干涸了。干涸的大洼今年闹蝗灾,蝗虫飞来时,天空顿时一片昏黑,邪魔穿过一般。苇地里一平方米就有六千多头蝗虫,一脚踩下去,能踩死二百多头!蝗虫几天之内可把芦苇连叶带杆全部啃尽,大地顿时寸草不生。飞机开始撒药灭蝗。后来人们看到,无边无际的芦苇地里铺满了蝗虫的尸体!为了消灭彻底,大洼人如祖先那样,开始点火烧蝗。于是,十几万亩的芦苇荡燃起了冲天大火,几天几夜。百里外的沧州市民也看到了大洼人烧蝗的滚滚烟云。蒙昧在接受大罚。然而眼下,大火劫后的芦苇在依然干涸的大洼又生成了连天的葱郁。这让人想到上苍对苦难的赐予,命运不会就此倒伏。想象亿万条魔虫“沙沙沙沙”啃咬之

10、后的复生,想象冲天大火焚烧之后丝毫也不怯弱的生长,我倏忽感到,眼前的绿色已不是一种植物,每一棵芦苇都该是一种精神。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是邪恶绝对娼淫不了的,万劫不死的精神是凌翔天空的大鸟!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华北说。(选自中华散文2005年第12期)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我”和朋友到湿地看芦苇的经历,围绕“我无法说清我何以如此挚爱芦苇!”的话题,展现了作者对芦苇由衷喜爱的主题。B.湿地的前身为盐碱地,却孕育出生机勃勃的芦苇,这既表达了作者的震撼,又体现了盐碱地的生态价值。C.“原罪”一词本义为人类诞生时所犯的原始罪过,作者借用此词

11、来表达对人们蓄意破坏芦苇荡行为的复杂心理。D.“蒙昧在接受大罚”具体指人类利用古法烧蝗的野蛮做法,造成了十几万亩芦苇荡被毁的巨大损失。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生长在南方没有芦苇的汉水之滨”,照应前文“我”对芦苇荡的遐想,补充说明“我无法说清”的缘由。B.“我”并未亲眼看见大洼闹蝗灾的情形,但几组数字对比绘成的画面,使这一情景真实可见,令人惊心动魄。C.人们开采大洼石油富庶之后再给大洼买水,展现了一种取之于斯,用之于斯的理念。D.“深秋来大洼吧,那时芦苇就开花了”,结尾以华北的话来描绘未来湿地的美好图景,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3.()赏析文中画

12、横线的句子。(4分)4.()华北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五年高考练散文阅读之品味语言(2018浙江,1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汴京的星河叶文玲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傻念头想过万万千

13、,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先说那街。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