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绿茂学区绿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27610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绿茂学区绿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绿茂学区绿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绿茂学区绿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绿茂学区绿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绿茂学区绿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云南省昆明市绿茂学区绿茂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经中“和”的审美意蕴和观念十分丰富,构成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意识发展演化的重要一环。诗经中直接出现“和”一词地方共 12 处,其内涵较为丰富,几乎涵盖了西周至春秋时期 言“和”的几 种主要涵义。 但其“和”的意义不仅仅 从在语词方面 有体现,还蕴含在其整体 艺术形象中的,表现在其所确立的人 生态度和审美方式上。徐复观先生说 ,中国文化“走 的是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方向”。这种人与自然 的亲和倾 向,最早在诗经中得到最 集中、最完整的体现。睹桃花灼灼

2、,即感女之青春 和美艳(桃夭);观梅花盛 开而衰,即悲 青春和爱情之 流逝(摽有 梅);见风 雨鸡鸣,则有 亲人之盼(风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均成为诗人情感心灵的写照。诗经以鸟兽草木等起兴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意识已非常成熟,这正是诗“和”之审 美的重要意蕴所在,对中国古代“和”的审美理想和方式的形成,无疑也有重要意义。刘勰 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的人与自然和谐融怡的“物感”审美方式,早在诗经中就具备了 基本的审美原型。言诗经之“和”,我们还必须看到,诗经中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和关系把握,实与它所表现的人伦亲情和关爱是深刻统一的。诗经多以鸟兽草木起兴,这不仅是一个人与自然的感情,

3、心灵对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伦内涵。那种 本源于周代礼乐文 化的对家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 关系的关爱,均在诗经 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小雅常棣是最早歌唱兄弟友爱的诗;大雅灵台则把君臣之乐渲染得无比温馨和谐;而王风葛藟 ,表达一个孤儿 孤苦无依,欲认他人做父母,皆得不到帮助 、顾念和关怀,其语沉痛之至 ,又不忍卒读。显然 ,若没有人与人之间那种忠诚恻怛、和睦关爱的 情感,是不能写出的。 这种人伦亲情之“和”的表现,亦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晏婴、子产等人都曾言“和”,但均未进入人伦亲情这一领域。儒家从孔子起提倡“中和”,包含着对人伦亲情的重视。应该说,这种重视,与诗

4、经有直接的关系,不然,孔子就不会把“中和”美的思想概括在对关雎的评价上,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命题。不少人认为,是孔子等提出的 “中和”论为后世艺术审美奠定了基本原则和标准。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若没有诗经这一类作品的艺术实践和开掘,由孔子提出的儒家“中和”理论,就很可能还是一个较为空 洞、抽象的理论原则,难以化成一种深醇、亲心相通的现实感受,也很难真正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审美的重要方式 和原则。(毛宣国美学论,有删改)1. 下列有关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要了解诗经“和”的意义,既要考虑语词涵义,又要考虑其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方式。B. 诗经 的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已

5、 非常成熟的以鸟兽草木等 起兴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 生命共感意识。C. 刘勰所言的人 与自然和谐融怡的“物感”审美方式 ,其基础是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方式。D. 诗经中包 含深刻社会人伦内涵的根源是因为其 诗歌具有人与人之间那种忠诚恻怛、和睦关爱的情感。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多个方 面论证了诗经之“和”对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意识发展演化的重要意义。B. 文章通过多以 鸟兽草木起兴论证了诗经中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与人伦亲情是深刻统一的。C. 文章写小雅?常棣大雅?灵台等篇目,为诗经包含着深 刻的社会人伦内涵提供了例证。D. 文章写晏婴、子产等人事例是为了论证孔

6、子“中和”论为后世艺术审美奠定了基本原则和标准。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中歌唱兄弟友爱,渲染温馨和谐的君臣之乐的诗篇,正是诗经具有深刻的社会人伦内涵的体现 。B. 孔子提出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命题,恰恰反映了诗经“中和”思想对孔子的影响。C. 氓一文中以“桑葚”起兴,鲜明地体现了诗经中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伦内 涵。D. 正是因为诗经等作品的艺术实践和开掘,使得“中和”理论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重要原则成为可能 。参考答案:1. A 2. D 3. B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有关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

7、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以偏概全,文中说的“ 诗经”中“ 和”的审美意蕴;C.无中 生有。诗经 中体现出来的审美方式并非基础。文章只说“早在诗经中就具备了基本的审美原型;D.强加因果。点睛:考核理解文本内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的错误主要有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

8、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是为了证明孔子提倡的“中 和”论中包含 着的对人伦亲情的重视与 诗经有直 接的 关系。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偷换概念,诗经“中和”思想是孔子提出来的,所以谈不上对他的影响。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68题地球新冰川期或因全球变暖推迟数千年一项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称,由于人类运动引起全球变暖,下一个冰川期会姗姗来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全面的研究。 目前,北极地区的温度处于近2000年

9、来的最高水平,这一趋势将扭转由地球轴心摇摆来定义的自然冷却循环。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过去400年北极气温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最新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吉福德米勒指出,那项研究表明北极气温在20世纪达到最高值,但当时尚不确定导致北极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是自然变化进程。米勒及同事又向前推算了北极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全球气候突然变暖事实上打断了持续数千年的稳定的自然冷却循环。米勒说:“很显然,有关自然冷却循环被逆转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温室气体增多。”据他介绍,研究人员制作的气候变化模型与有关沉积岩心、树木年轮等实地数据相吻合,米勒表示,最终地球会再次陷入

10、自然循环的冰川期模式,但可能要比预期“迟到”数千年。为精确估算出北极过去的温度,米勒的研究小组调查分析了北极河湖沉淀物和之前的冰川期冰芯和树木年轮数据。他们还根据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数据制作了一个全球气候变化的电脑模型。米勒和同事发现,地球倾斜发生的摇摆使得北极温度在自然冷却周期以每千年0.36华氏度的速度下降。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全面压抑了这种自然的逐渐冷却,使北极温度在过去几十年间升高约2.5华氏度。根据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2000年里,在温度最高的五个十年里,有四次出现在1950年以后。据专家介绍,气候变更对北极的影响尤其大,北极气温上升的速度超过地球上

11、其他任何地方,这是因为北极温度主要受到夏季海冰和永冻土融化的冲击。北极在夏季融化的海冰量曾在2007年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可能会在2030年前全体融化。若没有大量浮冰将阳光折射到大气的话,这些光线会被接收到北极海洋,从而加速该地区的变暖趋势。与此同时,融化的永冻土已开始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二氧化碳和甲烷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本来沉积在北极地下,温度上升令其释放出来。米勒说:“很显然,气温升高会在将来有继续加强的趋势。这将对北极发生直接的冲击。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冰川一旦融化,海平面就会上升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布雷特哈特也以为,北极气温升高不断增强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直至

12、夏季海冰全体消散,而且,短期内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扭转这种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应当采用任何举动” 。6. 下列对“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项最新研究涉及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进程两个方面,是目前人类对北极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最全面的一次研究。B. 研究人员在最新研究中对过去400年的北极气温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北极气温在20世纪达到最高值。C. 人类活动使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自然冷却循环使北极地区的气温下降,但二者不足以相互抵消以维持平衡。D. 人类活动逆转了地球轴心摇摆导致的自然冷却循环,使本应该下降的北极气温升高,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7. 下列

13、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北极气温升高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北极永冻土和海冰的融化。B. 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北极地区的温度处于近200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该地区的气温升高将呈现出一种加速趋势。C. 温室气体排放、北极永冻土融化、北极夏季海冰的减少,都有可能加速北极气温的升高。D. 人类活动不断产生温室气体,逆转自然变化进程,有可能导致海水水位升高这一全球性问题。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由最新研究的结果可推知,进入20世纪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升温效应压制了自然冷却循环的降温作用。B. 全球气温加速变化即便引起人们足够的重

14、视并采取措施,北极气温升高的状况也难以迅速随之改变。C.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推迟可怕的冰川期的到来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D. 人们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可以使北极气温的升高速度变缓,从而减轻对北极的冲击。参考答案:3. 阅读下面一则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1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不同B与的“惑”相同,与的“所以”亦相同C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也不同D与的“惑”不相同,与的“所以”相同12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