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杨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24818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北京杨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北京杨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北京杨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北京杨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北京杨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北京杨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梯 子 周 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

2、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

3、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

4、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会更深刻。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小说以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爸爸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

5、出了主题。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子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2)根据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爸爸的形象。(6分)(3)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分别简析其作用。(6分)(4)小说中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8分)参考答案:(1)C E 解析:A项“这一情节不真实”评价错误。B项,“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理解错误,“儿子”和

6、“父亲”都是典型环境中(梯子上)的典型人物;“儿子”是“道理的传声者”也不当。D项,“两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错误,小说中两个“儿子”没有构成对比。(2)爱儿子,是一位有爱心、责任心的父亲。具有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有理性,会教育,善于抓住时机,用巧妙的方法教育儿子,培养儿子健康的世界观。解析: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在小说中,爸爸这一形象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上。(3)墙头的野花:交代事情的起因。笑声像牵牛花吹出来的:生动的描绘出儿子笑声的欢快和开心。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的脸上:形象地描绘出儿子的灿烂笑容,表现其内心由惊惧转为欣喜的变化

7、和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解析:对小说中细节描写的理解分析。小说中三次写到“花”,而且三次各不相同。有真实的花,也有比喻性的花。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4)我认为第一句话有道理。在这个乱象杂生的社会中,教育孩子学会怀疑、 学会自我保护更重要。爸爸这样说,并不表示他对社会和他人的不信任, 他是教孩子多一种提防,多一种生活常识。我认为第二句话有道理。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教育他提防他人、怀疑一切,未必是理智的,也未必是正确的。我们承认这个社会上有不值得信任的人,但我们也得承认,这个社会上未必人人都不值得相信。如果一个连他父亲都要怀疑,我们无法设想他在这个社会上还能相信什么。解析: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然后围

8、绕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要言之成理,持之依据。略2. 现代文阅读(共20分,共4小题)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 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

9、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 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

10、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 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 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

11、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 可惜,往往很晚才懂。 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已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 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

12、时到达终点,所以我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 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选自散文2014年第3期)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几乎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个“爱”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B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 C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 D文中写到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 E母亲身上的

13、多种优秀品质使得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都很敬重她,包括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17“日本友人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处?(4分) 18从行文思路来看,文章后半部分引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跟前面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何联系?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19文章结尾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请结合文意及自己的感悟,并联系现实对作者“叩问”的“答案”加以探究。(8分) 参考答案:16(4分)C E (A项“没有留下精神财富”错。B项“继承了母亲温厚而乐观的秉性”错,应该是“勤劳”。D项“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错,应该主要是为了突出当时一家人生活的温馨。)17(4分)可敬之处:母亲的任劳任怨(勤劳)、温厚乐观、平凡朴素、担当起哺育四个子女的重任等。(一个要点1分)18(4分)母亲虽平凡,她一生忧虑辛劳不肯停歇的精神特质与圣贤孔子勉励子贡“生无所息”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教诲是相通的。(2分)这种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正体现了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