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24550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58题。红叶归处是秋风查干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己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

2、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

3、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不料,这一天的

4、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

5、个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5文章第段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己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哲理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答:_6文章描写红叶,为什么在第段写到“一大群高大的水鹿”?答:_7文章第段中说,“读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分析“灰”和“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答:_8文中作者先称“人是万物之灵”,文末却说人“非万物之灵”。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答:_参

6、考答案:5答案 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就能天人合一。自然万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非万物之灵,要顺从生与死的自然规律。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可筛选出第段“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第段“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第段“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第段“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第段“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

7、”等句子整合概括。6答案 一群水鹿的出现,表明喇叭河风景区不仅有迷人的红叶,也有美丽的动物,衬托环境优美。“我”纵情歌唱,水鹿聆听,为“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的观点作铺垫。突出了全文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深化了文章立意。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探讨作者创作意图,赏析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文章的主体形象是红叶,写红叶和写水鹿一样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7答案 “灰”是指山风刮起后,作者对红叶的命运的担忧和忧郁。“红”是指意识到躺了一山的落叶完成的是生命的仪式的交接,作者心中的坦然和释然。(能答出“担忧和忧郁”到“坦然和释然”的感情变化过程

8、即可得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题意,可联系第段和第段“我心中起忧,”“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等句意,理解作者的情感。8答案 看似矛盾的表述,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人由凌驾于自然之上到与自然万物平等相处,这种认识是可贵的。第一处,“万物之灵”是作为红叶的对立物出现的,他以帝王将相为代表;他们没有表现出“万物之灵”的坦然和睿智。第二处,作者直接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他观察红叶飘零等自然景观,悟到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生与死,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红叶飘落,万物有福

9、。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文意,作者对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的认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因而应首先认定作者的观点并不矛盾,进而根据作者思考的过程阐释并不矛盾的理由。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天殷嘱我重斯文记“两弹”元勋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彭桓武出生于吉林长春。16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作为“清华四杰”之一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跟随周培源教授进行相对论研究。1938年,彭桓武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马克斯玻恩,后与波动力学创始人薛定谔一起做研究,在固体理论、介子物理和量子场

10、论等前沿研究领域做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他与玻恩等合作进行场论方面的研究,共同获得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1947年底,彭桓武回到祖国。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950年,他参与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理论物理组组长、副所长,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曾有记者问彭桓武,当年在国外已大有成就,为什么还要回到千疮百孔的中国?他气愤地说:“你这个问题的提法不对!你应该说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他还作诗言道:“

11、世乱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1961年初,全国抽调了一批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北京第九研究所,后被公认为核武器研制“三根台柱”的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彭桓武作为主管理论部的副所长,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理论研究,加速了原子弹、氢弹理论突破的进程。他大力倡导“粗估”法则,引导大家抓主要矛盾,化繁为简,缩短研究周期。这一法则成为当年理论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突破原子弹原理的“九次计算”攻关,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原子弹设计工作得以全面展开。通过大量计算和系列理论研究,攻克一道道难关,我国终于掌握了原子弹爆炸过程的基本规律,于1963年完成了原子弹装置初步物理设计方案。彭桓武随即迅速组织力量向突破氢弹理论转移。在他的领导下,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发扬学术民主和协同攻关等原子弹突破的成功经验,也成为突破氢弹原理的利器。彭桓武指挥,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