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永丰乡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3024512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永丰乡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永丰乡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永丰乡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永丰乡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永丰乡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永丰乡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9分)一国传统法律文化是该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是指该国在传统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积淀的全部法律成果的总称。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的法律文化以及以传统法律思想、法律观念为主的心理或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其中,心理或意识层面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传统社会业已形成并在后世得

2、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深刻反映出该民族国家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在法制现代化理论中,根据法治生成的基础与来源的不同,世界各国的现代法治可以被归为两类:“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在“内生型”法治国家中,其现代法治系由本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自然孕育、演化而来,两者之间的继承、传续关系十分明显,在基本精神与价值观念上相互契合、几无差异。相反,在“外生型”的法治国家,由于其现代法治的生成并非社会内部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借鉴移植、消化吸收他国法律制度才得以确立的,因此,作为一种外来的制度文化,其现代法治与本国固有

3、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两种异质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甚至构成其法制现代化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作为一个“外生型”法治国家,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这两种异质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我国近现代法制起步于清末修律,其主要方式是移植他国“先进”的制度文化来改造、重塑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以适应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实际需要,即所谓“折中世界大同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沈家本语)。尽管如此,应当看到,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华法系的解体,我国本土生成的传统法律文化虽然在制度层面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中所包含

4、的法观念、法意识作为某种“活”的法律文化积淀仍然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左右民族每一成员的法律思维与行为选择。现代法治在规范社会生活、构建法律秩序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来自传统的阻力,难以从“纸面上”落实到社会成员的“行动中”,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理性反思百余年来法制现代化进程在目标、路径上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有效对接。节选自陈敬刚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题文】下列关于“传统法律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法律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宽泛来讲,是在传统社会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和积淀的全部法律的成果的总称。B传统法律文化包括

5、以传统社会法律设施为主的器物层面,古代法律规范,法律技术为主的制度层面,传统法律思想为主的意识层面的法律文化。 C传统法律文化深刻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法律的内在精神及独特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其法治建设的发展过程,是其法制现代化的关健。 D传统法律文化能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传统社会形成并在后世得以传承延续有关法和法律现象的群体性认知、评价、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社会思潮并用

6、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方向、路线、政策的改变引发了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汹涌而来的商品潮,大大地激发了中国知识界的批判意识。终于有人领悟到了,时代的前进使人面临着一种问题转换:知识分子的使命不仅止于抨击守旧意识,为改革鼓与呼,而且要从价值层面对现代化的方向、后果或伴随现象加以监督,做社会公正的发言人,精神和文化的守护者。中国文化传统中,批判的精神相对薄弱,要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事批判,更是资源难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一个现存的武器库,而且以其深刻锐利令人倾倒。使有些中国文化人感到惊喜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7、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竟与自己对当前现实的感触相差无几。比如,他们指出,在商品丰富、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新的匮乏产生了,即精神的空虚和痛苦:人们成了商品的俘虏,他们被动地接受传媒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广告制造虚假的、强迫性的需求,人们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大厂商调度和控制,毫无理性地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商品;在虚假的满足中,人丧失了自己的天性,甚至丧失了痛苦的感觉,这并不是说明痛苦不存在,而是说明人已被异化得失去了自我。大众文化、商品文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享受(实质上是文化消费)摆脱了贵族化限制,而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深刻而尖锐

8、地揭露了这种庸俗文化的本质:这种大批量制造的文化商品使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萎缩乃至消失,它们不是按照艺术品的内在逻辑创造出来,而是按投资者和制造商对投入一效益的估计批量生产,它们的价格越便宜,内容就越贫乏,品质就越低劣。但大众的口味就这样被调配,以至于人们在表述内心生活和倾诉感情时,都按照文化工业提供的单一模式进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指出,由于异化性的高消费、高生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早已不复存在,双方处于极度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中;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驱使人不加节制地开发自然,这实际上成了盘剥和破坏自然。他们警告说,自然界对人类的侵略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它会进行报复,在人与自然的战

9、斗中,最终吃亏的还是人。他们主张重建新的经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凡此种种,在中国是别开生面。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它提出和发展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抵制物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盛行,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摘编自徐友渔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注】下面试题中,“西马”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简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反思并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动因。B. “西马”尖锐批判了工业社会物质丰富、精神贫乏的现象,中

10、国知识分子对此深有同感。C. 商品文化带来的异化机制固化了人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失去了想象力和个性化表达。D. “西马”认为高消费、高生产破坏了自然界资源,回归自然和谐的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负面现象与西方工业文明遇到的问题相似,这是本文论述的前提。B. 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也是种种负面现象的总根源。C. 文章始终从变革和批判的角度探讨社会问题,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鲜明的现实指向性。D. 文章从人的异化、文化庸俗化、自然环境恶化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逐步展开,层次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B.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时间很短,这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C. 中国农业文明传统缺少批判精神,以致我们难以找到批判工业文明弊端的素材。D.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是我们守护精神文化、监督现代文明的锐利武器。参考答案:1. D 2. B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前工业文明势在必然”错,源于第六段,“前工业文明”是推论式理解,而作者只是主张“重建新的经

12、济模式,限制消费,降低生产,扭转浪费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趋势”,这种主张并不是“前工业文明”,推论不成立。故选D。【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人在商品大潮中被异化并丧失了理性,是本文的核心观点”错,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介绍“西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揭发与批判,以及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第四段批判人的异化只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

13、说成是“核心观点”“总根源”于文无据。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必然影响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错,因果倒置,社会巨变是方针、政策改变的结果。B项,“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其借鉴的谨慎”有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并不能因此得出“谨慎”之说。C项,推论正确,从第三段

14、演绎而出。D项,从文章结尾“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价值的内涵是它的批判精神具有可贵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可以看出,D项夸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作用。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3.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

15、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乐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乐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

16、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