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1_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优课教案(配套A)

上传人:zhugu****g126 文档编号:243024460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1_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优课教案(配套A)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1_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优课教案(配套A)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1_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优课教案(配套A)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1_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优课教案(配套A)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1_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优课教案(配套A)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1_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优课教案(配套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1.1_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优课教案(配套A)(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2、过程与方法:在猜想、验证、推理、归纳的探索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增强推理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及应用。(二)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的探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三)课堂小结(六)达标检测(七)作业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园工艺人打

2、算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荒地上种植四种不同的花草树木,且这四种花草树木的面积相等,园艺工人是这样设计的. 你认为园艺工人设计的合理吗?用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园艺工人植树造林的问题导入新课,并进行爱护自然环境的教育。学生很感兴趣。探究一教师先引导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然后利用折叠、测量、旋转的方法进行验证,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然后让学生证明。 接着师生共同写已经和求证。已知: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OA=OC,OB=OD 接着让学生自己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

3、相平分,让学生记忆,并让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出示例2情景再现解决园工艺人设计的合理吗?探究二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直线EF过点O,与 AB 、CD分别相交于E 、F,试探究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将例题进行变形,在上述问题中,若直线EF绕点O旋转与边DA、BC的延长线交于点E、F,(如图2),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试说明理由。把这个题目继续进行变形:在上述问题中,若将直线EF绕点O旋转至下图(3)的位置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引申思考:在这块平行四

4、边形的园林里有一口井(M处),为了浇水方便,园艺工人计划经过水井修一条路,把园林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帮助园艺工人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自我尝试的相关题目。这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做达标检测课本44页练习 第1、2题课本49页习题18.1 第3、8题习总书记的号召保护自然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下,园林工人植树造林的问题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是通过猜想、验证,折叠、旋转来探究性质的,需要学生先思考再进行回答。根据课件提示的验证方法进行验证,教师在下面巡视,不合适的地方及时的指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用符号语言来表示

5、,可以强化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便学生以后在做题中运用。通过做例2,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解决“园艺工人设计的合理吗?”这一问题,解决情景导入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思考之后,对于不理解的同学,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生回答问题。 对于错误的地方及时进行方法的指导。设计引申思考这个题目,帮助园艺工人解决问题始终贯穿这节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充分调动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加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让学生谈这本节课的收获,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有情感上的收获。让学生在下面做题,完成的小组可以相互之间讨论做题的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关难度的作业会更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