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绿合作社放心蔬菜基地建设总结201x.11doc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42892322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绿合作社放心蔬菜基地建设总结201x.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绿合作社放心蔬菜基地建设总结201x.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绿合作社放心蔬菜基地建设总结201x.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绿合作社放心蔬菜基地建设总结201x.1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绿合作社放心蔬菜基地建设总结201x.11doc天绿合作社放心蔬菜基地建设总结201*.11doc利津县绿野“放心食用菌”基地建设工作总结-利津县天绿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化水平和标准化生产程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提高。我们按照201*年东营市放心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地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业链条,多层次开拓市场,重点对所属的蔬菜放心连锁店、金针菇深加工项目、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北张村生产基地这4个项目实施了规范化建设。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基地建设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一、

2、目标明确、基地建设成效显著1、基地建设推动有力。北张村基地就是今年新发展的金针菇种植基地。我们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为村民发展致富产业的机遇,积极与明集乡党委、政府取得联系,发动村民参与金针菇基地建设,同时我们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引导村民参观,派遣驻村技术人员和赊销菌种物料等形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目前基地占地23345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大棚50个,办公室四间,基础设施完善,现已种植大棚20个,投料20多万斤,金针菇年生产能力达到750吨。随着一系列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调整了种植结构,而且提高了基地项目的综合生产能力,扩大了基地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2、食用菌加工迈出实质性步伐。金针菇深加工车间

3、内部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购置蒸煮设备、压扎、甩干设备,并对车间1的排水设施、卫生设施进行了改造,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而生产的标准化也不断提高。高薪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今年6月份进行正常生产,全部完成预算投资额。现在产品已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日生产能力5吨,年产值2300万元以上,通过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1000多户食用菌产业的发展。3、放心店展示了公司形象。公司的放心连锁店地处县城中心地带和津苑小区,营业面积570平方米,已投资40万元。设有食用菌专柜,建有农药残留检测台,配备了保鲜冷库、恒温展示柜,产品丰富、设施齐全。通过这一平台,真正让香菇、茶树菇、金针菇、蟹味菇、杏

4、鲍菇等众多名优食用菌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进一步倡导了食用菌消费,开拓了食用菌市场,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4、工厂化生产为企业增添活力。实施的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加工项目,项目建设占地201*平方米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主体工程已完成,准备购置调温机30台,生产珍稀食用菌和杏鲍菇、白金针菇,达到常年出菇,日生产能力2.5吨。为全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主要做法1、建立组织、强化组织领导为把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始终把强化组织领导放在首位。公司组织骨干技术人员成立了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对每个重点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分别安排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5、,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并制订了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强化了工作措施。先后就人员管理和技术管理分别制定了基地管理制度、基地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农产品质量内部检测制度以及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并严格要求个项目小组按照公司指定的管理文件执行。在基地项目建设中,公司定期组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不断推广菇农种植的先进经验,促进共同提高。2、制定优惠政策公司将在北张村发展订单式种植基地。种植金针菇的农民,公司将与其签订合同,负责提供菌种、物料和全程的技术服务技术,并统一回收产品。聘请技术人员常驻金针菇基地,参与金针菇种植、管理和采收的全过程,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可确保每斤栽培料出菇1.5斤。产品回收

6、按最低保护价每斤2元,当地兑现现金,绝不出现拖欠。同时我们把基地农户全部纳入公司管理,为北张村食用菌种植户购置灭菌锅、搅拌机、装袋机等公用设备,统一安装水电等公用设施。对菇农采取四统一,即:统一供应物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采收运输、统一回收产品,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题。3、加大舆论宣传在基地项目建设之初,公司就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建设订单式金针菇种植基地、北岭蔬菜放心店投入运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等信息先后被山东科技日报、东营日报、山东电视台、东营电台、东营电视台、利津电台、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山东科技日报利用专版报道公司食用菌发展取得成就和技术研究成果,并对公司总经理进

7、行了专门报道。公司在基地项目建设中的新技术、新经验也多次在食用菌周刊等多个刊物上转载。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巡视员牛丽华、山东省妇联副主席郭翠芬陪同下到我公司进行视察,并对公司为种植菇农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给予充分肯定。通过舆论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基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促进基地项目规范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4、强化技术服务在基地建设中,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菇农签订合同,从菌种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实行最低保护价回收产品。每年免费举办培训班5-8期,发放技术资料13000余份,培训菇农3000多人次。为提高菇农的种植技术水平,公司多次聘请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

8、到当地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还购置了技术服务车,巡回为菇农讲解技术。同时还发行北岭食用菌半年刊,编制平菇栽培高产技术双孢菇栽培新技术,设立了网站,多渠道为农户提供先进信息、推广先进种植技术。5、科技示范带动为引导新基地农民科学生产,提供安全、优质、营养的食用菌产品,在公司内种植金针菇大棚6个,建立科技示范棚区3组。一是引进名特优食用菌新品种。引进以平菇C5、金针菇8号等名特优新食用菌品种8个;二是示范推广了金针菇新栽培;三是大力推广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控制性技术,保证产品质量。6、强化质量监测为使产品的质量安全达到无公害标准,合作社对各个基4地食用菌生产进行全程监控,严格按照合作社制定的无公害

9、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同时在种植户中选用种植技术高、责任心强、有群众威信的人员作为产品质量责任人,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对当批产品进行销毁,并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同时合作社还建立了定期检测制度,在产品的采收期,定期安排检测人员到基地进行抽样检测,并严格对检测结果进行登记备案,进行公示,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7、开展产品认证为打造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品牌,合作社在做好监督管理的同时,在原有7个无公害认证的同时,积极向国家任监委申请,开展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目前合作社有平菇、鸡腿菇、金针菇、香菇、双孢菇、茶树菇、杏鲍菇共5个品种、1个深加工有机食品认证已获得了国家认监委现场审核等待

10、证书颁发。同时合作社大力开展品牌建设,注册了“忠春”牌商标,为了市场占有率今年新注册“乙休”、“开轩”商标,建立了营销队伍、扩展了营销网络,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合作社有两个产品获“山东名牌”称号,同时合作社还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省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市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科技兴农先进单位”、“东营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食用菌生产单位。三、存在的问题及打算1、新建基地农民认识不足,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年新建食用菌基地区域内,部分农民对发展食用菌生产的认识不足,生产积极性不高。菇农种植水平低,关键技术掌握不

11、够,系统的技术培训和引导仍需进一步加强。2、技术管理人员欠缺,给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产业带来一定的困难。3、基地项目建设投入资金较大,面临资金不足,上级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4、搞好食用菌深加工和净包装。以公司深加工车间为主体,搞好订单生产;打造“忠春”品牌,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加工升值。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扩展阅读:合作社总结呼兰区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报告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开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而深远的意

12、义。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农民群众在农村经营体制和组织制度方面的创新,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现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宣传培训、指导服务、典型带动、政策扶持等工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区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365家,比上年增加6%,其中:种植业215家、养殖业76家、农机服务69家、林业3家、加工业2家;

13、成员1.5万余人,带动农户6万户,年实现经营收入1.2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载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对农村发展要求的优化配置以及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氛围。全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财会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的培训600人次,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领头人管理水平,促进其进

14、一步向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2、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整章建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为指导,全面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章程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管理办法为重点,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及会计规范化为出发点,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指导每家专业合作社完善章程,规范民主管理,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二是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管理和使用,加强会计核算和统计分析,完善报表体系,进一步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3、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目前注册登记户达到365家,实现培育发展一批,规范

15、改造一批,做大做强一批,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和机制创新。目前打造了“大用农机作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和一批省市级示范社。通过“大用农机作业合作社”等一批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集中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社员带动多,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市场品牌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其示范作用。把郎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晨光蔬菜专业合作社2家打造为省级市级示范社,把沈家成伟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8家打造为市级示范社。4、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争取财政扶持力度。国家和省级财政累计扶持资金9500万元,市、区财政扶持资金2800万元,其中:大

16、用农机合作社201*年前省、市、区财政扶持1500万,201*年市、区各财政扶持201*万;201*年前哈尔滨市呼兰区富强益民奶牛专业合作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市级财政资金扶持,争取扶持资金50万元;为哈尔滨市呼兰区双井镇为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省级财政资金扶持,争取扶持资金30万元。区农业开发办等相关部门也对部分发展潜力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农业开发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合作社给予了信贷支持。二是推行项目支持。鼓励和支持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探索通过合作社落实项目资金和各类扶持资金的新途径。全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落到在大用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两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三是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税务部门及有关方面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