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

上传人:zhugu****g126 文档编号:242874678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PPTX 页数:120 大小:2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饮酒(其五) 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学习目标1.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背诵并能理解默写这五首诗词。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古诗饮酒(其五),来感受作者那超然的心境。导入新课饮酒 陶渊明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

2、,体味诗人的感情。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性格:爱好:喜爱的花卉:理想生活:陶渊明档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嗜酒”“晋陶渊明独爱菊”世外桃源结庐结庐/ /在在/ /人境,而无人境,而无/ /车马车马/ /喧。喧。问君问君/ /何何/ /能尔能尔? ? 心远心远/ /地地/ /自偏。自偏。采菊采菊/ /东篱东篱/ /下,悠然下,悠然/ /见见/ /南山。南山。山气山气/ /日夕日夕/ /佳,飞鸟佳,飞鸟/ /相与相与/ /还。还。此中此中/ /有有/ /真意,欲辨真意,

3、欲辨/ /已已/ /忘忘/ /言。言。饮酒 陶渊明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结 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 喧。问 君 何 能 尔,心 远 地 自 偏。吵闹的声音。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构筑。简陋的房屋。如此,这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建造屋舍(住)在人间,却听不到马车的喧闹。请问您如何能够这样呢?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释释 义: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分辨。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傍晚。相

4、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释释 义义: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古代的人出行一般双脚。车马达官显贵。) “车马喧”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研读赏析研读赏析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心远”。即心志高远。“远”,有远离的意思,远离官场,远离名利

5、,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脱尘世。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前四句写自己远离世俗的情怀,他虽然“结庐在人境”,但对车马喧闹他却充耳不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看破了现实而超脱于世外,是因为“心远”才有了“地偏”。启示:在热闹的现实生活中,只要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世俗,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宁静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显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悠然见南山”理解:悠然的自己看见南山;自己看

6、见悠然的南山;悠然的自己看见悠然的南山。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情感)?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傍晚时分,作者在东边的篱笆下,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撷(xi)着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看到夕阳西下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通过这几句诗,作者营造了一种自然恬淡、安静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充分表达诗人热爱自然、悠闲自适的情感和超然物外、豁达宽广的心胸。3.这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因喜欢而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心灵是自由的。 菊象征着隐士,可见作者的归隐之心,超脱尘世的情

7、趣。作者一心要回归田园,当置身于大自然当中时又满怀喜悦,可知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4.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周敦颐爱莲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象征着隐士的超凡脱俗和高洁的情操。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换成“看”或“望”?词语赏析答题模式解释词语意思用在句中表示表现了作者之情“见”的意思是偶然发现,强调的是物主动地出现;“看和望”强调的是人主观地观望。“见”用在句中表示猛然抬头,南山主动映入眼帘。表现了作者无意中看到南山的欣喜之情。所以不能换。6.如何理解“飞鸟相与还”的“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羁

8、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此句勾起作者无限联想: 1. 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 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自勉劝人自勉劝人远离远离尘世纷扰尘世纷扰回归自然怀抱回归自然怀抱坚守心灵净土坚守心灵净土这句诗的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生活是那样的优雅;“悠然见南山”,心境又是多么超然,眼看山中的景色到傍晚时越发美好,飞

9、鸟们也相约结伴而回,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丽图画啊!启示: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净化的,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改变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比如作业太难,同学不好相处、在学校很心烦,你应该多去关注那些美的东西,比如小草有多绿,花儿开得多艳丽,小鸟的叫声多么动听,哪位同学曾经帮助过你,哪位老师曾经关心过你等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美,充满幸福。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真意”指什么?指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实指作者乐于隐居、回归田园、陶醉自然、洁身自好的情趣。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7.“此中”“真意真意”“ ”“

10、忘言忘言” ”分分别别指什么?指什么?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此中有此中有真意真意欲欲辨已忘言辨已忘言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厌恶官场生活,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2、谨记:1)情景交融的句子: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总结总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11、欲辨已忘言。考一考: 一、背诵默写1. 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_,_ 。 2. 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_,_。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C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

12、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A昔日长安城: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1.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繁华热闹诗人笔下长安城:破败荒凉他是谁?他就是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

13、年代。学习方法:知人杜甫章春望学习目标1.品味诗中的字词句。2.知人论世,理解诗中寄寓的忧国念亲的情怀。3.掌握“读、品、思、说”的学诗方法。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学习方法:论世如何学习诗歌?多读第一招读诗

14、句感悟诗味读诗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溅()抵()搔()浑()胜()簪()jin溅落d值得so用指甲挠zn shng能够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字音,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hn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n朗读方法提示:中速 、低沉节奏和重读如图上示(加横线为重读)/读准节奏、轻重音、语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

15、欲/不胜簪。zn感情基调:沉郁顿挫/读出感情第二招品诗句感悟诗境多品如何学习诗歌?诗人所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城: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深:茂盛。译文:国都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长安城春意盎然,草木茂盛。古义:国都今义:国家国 国破,草木深和平年代热闹繁华人来人往安史之乱残破荒凉杂草丛生 长安城一个“破”字写尽国破家恨的悲哀;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 )国都( )山河( )长安城( )草木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荒凉景象: 国都破败,虽然山河还是原来的山河,可是杂草丛生,使人满目凄然,表达了诗人_破败的原来的春意盎然的遍地乱生的诗人看到的景象:沉痛悲苦的心情。感时花溅泪,恨

16、别鸟惊心 感时:感伤时局恨别:痛恨离别。别,不是普通的分别,而是生离死别。译文:感伤时局,连花都落泪了; 痛恨离别,鸟都感到心惊。花溅泪,鸟惊心 拟人化的写法,将花鸟人格化,诗人杜甫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花落泪,鸟惊心,其实就是诗人因感伤时事而落泪,诗人因痛恨别离而惊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表面上读的是景色,其实读的却是作者的感情。 诗人看到_ 景象而产生的_ 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都破败不堪,杂草丛生的一片荒凉沉痛悲伤的忧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战火三月:三是复数,三月表示数月,时间长的意思。抵:值,相当。译文:战火连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值得上万两黄金啊!一封薄薄的家书 万两黄金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一句写诗人因难与家人通信,家人的安危使他心里不安,更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然而,无论在战乱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这句话都可以表达游子的共同心声,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理倾向。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情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