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

上传人:快乐****天 文档编号:242869227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PPTX 页数:185 大小:18.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1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归隐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诗兴大发,陆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这些诗歌大多直抒胸臆,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的诗作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古体诗 韵律特点: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文体知识文体知识u有感

2、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为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lxunxin hun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照“二三”式来停顿,语调宜舒缓。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诗词诵读诗词诵读u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喧嚣扰攘的尘世。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译 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

3、此,这样。闲适淡泊的样子。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见到南山。译 文山气日夕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傍晚。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译 文山间的云气。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点明归隐之所,指喧嚣扰攘的尘世。代表追名逐利的官场,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走的写照。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引发读者对此种情形的思考。赏 析因这组诗为“既醉之后”所作,故以“饮酒”为题。诗词品读诗

4、词品读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指代上两句内容。 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说明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显得偏僻安静,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赏 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清风亮节”的象征。写出诗人闲适、淡泊的心境。“见”字写出了诗人无意为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穆、淡远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赏 析默写常考句(遵义中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诗人“悠然”的情趣。考点品析诗歌炼字答题思路释含义:理解字词本义及语境义明手法

5、析感情:分析字词表达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角度表现手法角度词性角度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描绘了一幅悠远、恬静、自然、和谐的画卷,含蓄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后的自在心境。赏 析(广州中考)“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考点分析诗歌情感答题思路 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抓“诗眼”或关键词;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为主。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表

6、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此时此地的景和情。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点明了全诗主旨。化用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和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说明恬静安适的田园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赏 析闲适心境恬静生活山间美景人生真意饮酒(其五)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东篱悠然见山山气佳飞鸟还此中真意欲辨忘言热爱自然 淡泊名利结构梳理结构梳理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志趣,以及闲适淡泊、物我两忘的心境。主旨归

7、纳主旨归纳 结合本诗内容及下面的两则材料,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材料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有一次,郡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郡守面前汇报时,工作的好坏全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他

8、听后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的官俸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材料二】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参考答案 【示例】我看到了一个顺应天性、坚守本真、洒脱恬淡 、崇尚自然 的诗人形象。春 望杜 甫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二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在鄜(f)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

9、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他的诗作望岳登高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一般有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

10、准字音,读出节奏。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jinsoshn zn 【诵读指导】全诗深沉蕴藉,感情真挚,朗读时应用沉郁、伤感的语气。本诗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二三”式,如“国破山河在,城春 草木深”。诗词诵读诗词诵读结合注释,读通大意。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感伤时事,恨别家人,看到鲜花反而流泪,听到鸟啼反而心惊。译 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簪。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11、 战事接连数月,(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抓越短,稀疏难绾,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译 文能够承受、禁得起。插不住簪子。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简直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望见长安的破败景象; 盼望收到家人音讯; 渴望早日平定叛乱。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沦陷的长安城城空人稀、乱草遍地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远景、中景(寄情于景) 【起】首联写望中所见。这一联交代了写作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赏 析诗词品读诗词品读(海南中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考点赏析名句

12、参考答案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国事的忧虑“溅”“惊”二字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近景(触景生情) 【承】颔联承接上联,写望中所感。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移情于物,突出了时局的危殆和诗人心情的沉痛。赏 析默写常考句(贺州中考)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考点描绘诗歌画面 答题思路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绘画面,发挥想象,

13、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感到阵阵心悸。返回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战乱时间之长。 【转】颈联写出了诗人与家人消息隔绝之后,对家书的急切期盼之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赏 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家书的珍贵。默写常考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时年四十五岁, 却如此苍老,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特写 【转】尾联借“不胜簪”的细节,描写了头发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赏

14、 析动作描写,一个“搔”字写出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 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云鬟(hu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清辉月光。虚幌(hung)薄到透明的帘帷。双照共照两人。深入探究深入探究相同点不同点春望月夜思想感情写作手法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感情深挚都很能体

15、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 “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相同点不同点春望月夜诗歌画面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稀疏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直到尾联变成“特写镜头”,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镜头”集中而具体,以便表现人物的神与态,一如丈夫(父亲)凝视的目光。全诗描写比较“静”的画面,既“美”且“

16、悲”,透露出战乱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春 望望春城败象念家人境况所见:国破 草木深所感:花溅泪 鸟惊心 期盼:家书抵万金忧愁:白发不胜簪(寄情于景)(触景生情)(夸张)(细节)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结构梳理结构梳理 这首诗描写了战乱时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主旨归纳主旨归纳对比分析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下表。春 望杜 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对 雪唐杜 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 ,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释】本诗约作于至德元载(756)冬,稍早于春望。绿以酒的绿色来指代酒。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着字。诗题鉴赏策略春望对雪知人论世捕捉意象诗史花鸟乱云急雪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_”,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这两首诗都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_”“_”本是赏心悦目之物,但诗人反而“溅泪”“惊心”,营造出悲伤恐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伤“_”“_”渲染了冬天昏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