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设计概论》“1-4-6-1”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来源: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齐鲁非遗手工艺融入小学美育课程体系—以〈设计概论〉课程为例》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为实现设计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与“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解决传统设计学本科生培养模式中的痛点问题,立足创新性教育理念和方法对设计学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解构和重构是必然趋势,《设计概论》作为设计学科基础理论课程,对其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具有现实价值关键词:OBE;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创新设计学本科教育应培养具备坚实设计理论功底与科研能力、高水平设计应用与服务能力的德才兼备的新文科人才,但长期以来设计学本科教育存在培养理念不清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培养模式不成体系、研究与实践的割裂、忽视教学中的技术驱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不足、重专业轻思政等痛点问题为解决设计学本科教育痛点和实现设计学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结合设计学科的学科特点与学校综合类艺术院校特色,《设计概论》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提炼出基于OBE教育理念下成果导向为核心的设计学学术型本科的创新培养模式,其基本结构是由“1-4-6-1”框架构成的培养体系。
一、设计学本科教学创新现状与痛点我国设计学本科培养模式,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为代表, 以史论研究为特色;一种是以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学为代表, 以重市场研究为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南京艺术学院詹和平对设计艺术学专业本科“研究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以“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为主线的设计学本科培养思路,为设计学本科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思路;中央美术学院孙彤对中外设计学本科教育进行东西比较,从教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结构、毕业环节等方面系统、详细地进行比较;广东工业大学黄华明对设计学硕士本科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从课程建设角度进行创新突破;广西艺术学院尹红对设计学本科培养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根据学生优势与特点,“学者型”“思辨型”“开放型”“开拓型”的“四型”人才培养方向,根据人才目标定位因材施教地进行本科培养;广州美术学院梁小雁对设计学几种类型的本科培养基地建设进行研究,重视研究基地建设基础上构建“学习、研究与个体”的系统关系;浙江工业大学刘德从社会学的人格分析与专业属性角度对设计学本科创新力培养进行研究,探索“6+2”的个体创造力的培养模式。
在数字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国内结合“新文科”和高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设计学本科培养模式的相应研究较少,对OBE教育理念的研究主要针对本科教学研究,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角度反向推导本科培养模式的相应研究较少2. OBE理念下《设计概论》“1-4-6-1”教学创新模式的内涵与构成为解决设计学《设计概论》中的痛点,本项目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引,构建了一个适用于设计学本科创新性培养的“1-4-6-1”模式这一模式是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首先设定设计学人才培养的成果目标,然后以成果目标为起点和指引,反向推导出设计学本科教育的应然性模式,形成一个创新培养的逻辑闭环1-4-6-1”模式是对设计学本科培养模式进行重构:“1”是指“1个成果目标”即设计学本科培养的育人成果目标为实现“1”的整体成果目标本项目将成果目标具体分解为“4个成果层次”成果:以教学方法和内容创新为主要构成的“基础成果”;以师生科研与实践成果为主要构成的“衍生成果”;以社会公共服务、创新创业和产教融合成绩为主要构成的“拓展成果”;以毕业成果和就业质量为主要构成的育人成效,称之为“最终成果”为达到这“4”个成果目标层次,通过OBE的反向推导逻辑,设计学本科教育改革需要从三年本科学习过程分布的“6个实施环节”展开,分别是第一学年基于课程教学创新的“课程思政规划、建设与实施环节”“MOOK+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环节”,第二学年基于本科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产教融合项目实习环节”“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环节”“科研课题联合研究环节”,第三学年基于毕业论文和其他毕业成果的“成果提炼总结与最终形成环节”。
最后的“1”是指将过程育人中的实际成果与第一个“1”所制定的期望成果目标进行对照,查找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和分析其原因,以在下一轮的实施中进一步优化过程通过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引导,结合“1-4-6-1”的创新育人模式的实施,将“1”个成果目标作为标准,通过4个层次和6个环节的实施过程,对照“1”的成果目标,回归到最终成果实施效果的“1”中实现通过构建创新性、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才兼备,培养具备扎实设计理论功底与设计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设计学本科人才基于设计学本科教育存在痛点问题分析,本项目主要解决在设计学本科培养过程中缺乏目标意识、过程考核和反思过程,缺乏完整系统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和理念不清晰、教学创新和课程思政改革系统性不足等关键问题三、OBE理念下《设计概论》“1-4-6-1”教学创新模式的实施基于OBE理念的设计学培养模式的应用性个案研究是重点,其主要实施过程与方案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制定“1”总体成果目标和和“4”分层成果目标根据学校特色与专业优势,制定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设计学本科教育成果目标,并将成果目标具体分解成“基础成果目标”“衍生成果目标”“拓展成果目标”和“最终成果目标”四个层次。
第二个环节,基于“1-4”成果目标的“6环节”实施根据四个层次成果目标的内容,分别对“6个实施环节”展开具体布置:1、夯实基础:对照“新文科”和高质量大学建设要求,结合数字媒体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案等进行系统修改和优化,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对“课程思政规划、建设与实施环节”和“MOOK+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环节”进行改革;2、压实能力:在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学习的基础上,需重点提升各方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提升学生的科研与艺术实践能力、产教融合项目实施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等,可以根据人才类型特征、就业意向与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能力培养实训小组,例如本科联合培养基地实训组、专业课题与科研项目研究组、创新创业实践组、工作室与企业产教融合项目组、设计公共服务组等,从而对“产教融合项目实习环节”“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环节”“科研课题联合研究环节”进行实践3、做实成果通过对毕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学习成果等总结提炼,策划组织毕业系列展演活动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具体成果形式实施“成果提炼总结与最终形成环节”第三个环节,“从1到1”的检验与考核。
在预期成果制定和实施过程结束后,回归到现实成果的反向推导逻辑,考量本科培养预期成果和实际成果的差异,以考量OBE理念下创新培养模式的效果和实现程度,由此对培养环节中的问题进行修正和优化,以在下一轮的实施中进一步完善这一以成果目标定位为基础的“1-4-6-1”培养模式从大环境上来看,建设顺应“新文科”需求的高质量本科硕士点是必然趋势我校作为综合性艺术院校具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艺术氛围,近年来不断加大设计学科研究投入和力度,对《设计概论》这一基础核心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赵佳伟.基于OBE的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1,38(24):78-80.[2]唐庆杰,吴文荣,陆银平,张火利,张光辉,徐冰,范云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的课堂教学活动之设计、组织与实施[J].高教学刊,2021,7(23):93-96.[3]刘晶鑫.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构想[J].美与时代(上),2021(08):131-133.[4]沈晓,董国娟.基于OBE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3D Max课程为教学范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4):221-223+228.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