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培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2564696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培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培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培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培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培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琐屑忆宗江邵燕祥回忆宗江而流于琐屑,是不是对逝者的不敬?我不这样看,我想宗江生时也不会这样看。宗江是性情中人,我们聚会时也往往是闲聊以至于“神聊”。听说宗江病危后,曾经想吃“杏仁豆腐”,而且说“要冰镇的”。我知道,作为出生在古城的“老北京”,他爱吃杏仁豆腐(一种较细致的乳酪制品,入口滑嫩微甜)。九十年代有一次不记得怎么说起,我提到五十年代西单“公义号”的杏仁豆腐,他则说起崇文门新侨饭店边上新开的“梅园”,兴致勃勃,好像如果我响应,可以马上同去一吃。很可能将来

2、流传的黄宗江遗言,不是一本正经的“宏大叙事”,而是要吃杏仁豆腐冰镇的!就像金圣叹的遗言是“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吃,有火腿之味”似的。过去有俗话说“才华横溢”,这个“横溢”用在宗江身上,再合适不过。一来,他多才多艺,文化艺术上涉及影视话剧戏曲编剧导演表演散文随笔以及剧评诸多领域,不是一般玩票,都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二来,不仅是才华,更是才情,他所致力,无不全身心投入,总想做到最好,不但做,还要说,热情洋溢,即使在餐桌上,也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他走到哪里,哪里的气氛就热火起来。见不着面,就打电话,但近年来,他逐渐失聪,虽然拿起电话还是不愿放下,毕竟反应不那么灵敏了。宗江真的是不知老之“将”至,仍然雄心

3、勃勃。参加了生死桥的演出,还想预约再演下一场戏。他说过,上过一次台的,就老想上台。他不光是演戏上瘾,写文章出书,也是一样,书出了一本又一本,比有些专业作家写得还多。而且他的字斟句酌,虽不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总要在遣词造句上独出心裁。人们只看到他“名士派”的一面,好像老是在交游,吃饭,“侃大山”,不知他一个人默默地赶稿子下多大工夫,我就在杨宪益家聚会时,看到他还带着一篇待发的文章在推敲。宗江一生与戏剧相伴。正所谓“一登红氍毹,至死不渝”,视戏剧如生命。他生命力旺盛,对戏剧热爱不衰,一说戏剧就来神。中国电影百年,话剧百年,直到不久前纪念曹禺百年,他都认真写了文章。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他那谈戏说

4、影以至于议政的篇篇可读的文章了,不免深深遗憾。我想,宗江也必定有他的遗憾,我知道的,就是他关于红楼梦的争鸣文章未见发表,很可能还没有终篇。那是今年春四月,他打电话来,说起他要跟他南开中学的老同学、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商榷他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不应一笔否定。他这个观点已经形成大半辈子了。我知道他热爱红楼梦,但我劝他不必介入这个一时说不清的学术议题了,他不听。我的女儿一直没读过红楼梦,因为幼时奶奶对她说女孩子先不要读这部书,长大了一来二去也没补上这一课,宗江听说了,记住了,引为遗憾,在电话里多次嘱咐她这是“必读书”,碰上就问,从我女儿十几二十岁问到她四十岁了。这回我都觉得该借为宗江送行的时机,叫她

5、找时间一读此古典名著,也解除热爱红楼梦的宗江的遗憾,一慰其在天之灵。虽说世界上没有没有遗憾的生活。黄宗江住在西南郊金朝遗留的莲花池畔,莲花池紧靠六里桥。九十年代初,有一次我和毕朔望同志一起去他家,忘记是他请我们看一个什么录像了。他说他欣赏我的一首七律六里桥,让我什么时候给他写一个条幅。我答说没问题,但你现在书画满墙,我的似不般配,诗属打油,不遵格律,字也随兴,不依法度,有心补壁,还须假以时日,我再好好练练吧。这样就拖延下来。二十年了,这是我欠宗江的一笔老账。欠账是一定要还的,什么时候才得以挂剑垄上呢!?(摘编自温州都市报)【注】氍毹:借指舞台。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 )(5分)A黄宗江是位“老北京”,为人风趣,临终前留下的遗言与众不同,与金圣叹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时广为流传。B黄宗江富有才华和才情,生活上有着健谈善侃的“名士”作派,事业上又能全身心地投入,认真严谨,精益求精。C文章写黄宗江“上过一次台的,就老想上台”“一说戏剧就来神”,表现了他对戏剧的热爱和执着的性格特征。D黄宗江认为不应一笔否定高鹗对红楼梦的续写,但为了不伤害老同学周汝昌,他一直没有公开自己的观点。E本文并没有借助宏大事件的叙写,而是通过点滴追忆来表现黄宗江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敬仰与缅怀之情。14文中说“世界上没有没有遗憾的生活”,作者和黄宗江各有什么遗憾?请简要概括。(4分)答: 15

7、文章写黄宗江病危后想吃“杏仁豆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13(5分)A D(A.黄宗江的遗言并没有广为流传。D.“为了不伤害老同学周汝昌”于文无据。)14(4分)作者的遗憾:自己再也不能读到黄宗江的新文章了;答应送给黄宗江六里桥条幅,但未能在黄宗江生前实现。黄宗江的遗憾:自己关于红楼梦的争鸣文章未能发表;作者的女儿没读过红楼梦。15(6分)答案示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细节生动表现了黄宗江作为性情中人的朴实。引出后文对黄宗江的回忆,特别是作者与黄宗江交往往事的回忆,表现黄宗江的丰富个性,表达作者与黄宗江的深厚感情。呼应标题中“琐屑”二字,以小见大,增强文章

8、的生活情趣与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始自1928年的殷墟发掘并非中国境内最早的田野考古工作。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在华北、西北等地考察遗址、收集古物。1921年,西方学者甚至已经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和北京房山周口店进行发掘。1926年,中国学者李济、袁复礼又实施了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工作。然而这些早期田野工作皆由国外学术团体出资,无论发掘选点还是工作思路,皆由外国学者主导。此外,这些发掘无一例外地没有按自然地层收集遗物。因而这些只是考古学诞生之前的孕育或准备阶段的工作。与以上的田野发掘不同,殷墟发掘是中国学界主动接受现

9、代考古学的结果,其策划和组织者是中国官方学术机构。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殷墟发掘的选点受其影响,也打上了深深的金石学烙印,带有强烈的“证史”目的。殷墟发掘是持续的田野工作,主要的发掘主持人受过西方训练,这些为田野考古学在中国落地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条件和学术条件。更重要的是,考古地层学作为最重要的考古学方法,是在殷墟发掘中发展成熟起来的。中国考古学与殷墟科学发掘的渊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殷墟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因此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学的起点。第二,殷墟科学发掘使得中国考古学打下了深深的“证史”烙印,这使得中国考古学一直从属于历史学科。殷墟发掘选点受到金石学影响,早在发掘之前,中国学者即

10、已经知道殷墟是商代甲骨文出土地,因而殷墟的考古工作某种程度上是从“证史”开始的。第三,殷墟发掘给我们提供了年代距今最远的“已知点”,中国考古学的展开即从殷墟考古出发。殷墟既是寻找夏王朝的基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基础。第四,殷墟发据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贡献了“地层学”,地层学是考古学中最重要的方法。第五,殷墟发掘为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殷墟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然而在殷墟发掘过程中,尤其是殷墟发掘后期,中国考古学的整体氛围也反过来给殷墟发掘带来重要影响,延续了殷墟溯源中华文明的灯塔地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殷墟文化分期”得益于中国考古学的整体进步。中国考古学中的器物类

11、型学并非诞生于殷墟,而是在宝鸡、洛阳等地的考古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是借助了器物类型学的“他山之石”,殷墟在20世纪60年代初成功实现了“文化分期”。其次,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第二次进入中国。区域考古调查本是首先从美国发展起来的古代聚落研究法,1996年,中国学者将此方法应用到殷墟考古工作中,从而获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包括发现洹北商城。再次,殷墟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也是中国考古学整体进步的结果。受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影响,2006年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摘编自崔志坚追溯考古学与殷墟发据的渊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期的田野

12、发掘选点和思路不具自主性,工作不具连续性,不能算真正的考古学。B. 地层学这一考古方法发端于殷墟发掘,按自然地层收集考古遗物为其主要特征之一。C. 殷墟发掘主持人受过西方训练,这为田野考古学在中国落地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条件。D. 殷墟发掘作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一个标志,对中国考古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重点阐述早期国内田野考古工作,主要作用是引出下文的殷墟发掘的特点。B. 文中既有深厚的考古学理论,又佐以考古实例,增强了文章学术性和说服力。C. 末段提及殷墟申遗成功,重在论证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对我国考古学的影响。D. 文章辩证论述了中

13、国考古学与殷墟发掘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骨文的发现使殷墟发掘选点受到金石学影响,因而殷墟发掘有“证史”烙印。B. 殷墟作为溯源中华文明的灯塔,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考古学的整体氛围。C. 器物类型学并非诞生于殷墟,却为殷墟成功实现“文化分期”提供了理论依据。D. 殷墟发掘获得重要考古成果,与区域考古调查法1996年首次引入中国关系密切。参考答案:1. D 2. C 3. D【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A项,“不具自主性”只是对中国而言,混淆范

14、围。B项,“发端于殷墟发掘”错,由“考古地层学作为最重要的考古学方法,是在殷墟发掘中发展成熟起来的”可知此时的地层学已经“发展成熟”,曲解文意。C项,并非所有的“主持人”,而是“主要的发掘主持人”,混淆范围;非“时间条件”而是“学术条件”,曲解文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C项, “重在论证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对我国考古学的影响”错,应是论证“殷墟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也是中国考古学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