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Mr****ng 文档编号:242558852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2019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半支蜡烛谢志强那天出差,我来到北方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馆。进进出出的,都是陌生面孔。房间内有三个床位。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担心着随时可能闯进一个陌生人来。我看着电视,荧屏一闪一闪换着人物,很频繁。我略为轻松了。蓦然,荧屏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室内一片漆黑,像隆重的舞会一下断了电。楼外的灯光也消逝了。整幢楼传出惊愕的呼叫。我摸近写字台,拉开抽屉,捏住了空荡荡的抽屉一隅的半截蜡烛。这是我进入这个房间时,无意中发现的秘密。半支蜡烛,很细很圆,也很凉,它躺

2、了不知多久,几乎被遗忘了,连服务员清理房间时也忽视了它的存在。我捏着它。我没有火柴,捏着蜡烛,走出房门,能看到长长的走廊尽头一扇窗口外边朦胧的夜色。走廊内一片混乱,开门声、脚步声、召唤声。显然,大家都没料到断电。于是,我想,迎面闪过一个身影。我说:有没有火柴?她说没有。她一开口,我才知道是个女性,声音使我想到了山泉。她喊服务员,声音包含着恐慌。我说我有蜡烛。她便朝走廊内毫无目标地喊,谁有火柴打火机,点个亮。她仿佛向人间呼吁。我继续试探着朝走廊尽头的窗口方向走。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突然降临的黑暗。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他说快点快点。一个中年男子粗犷的喉音

3、。我赶上前,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像恋人美好深情的吻。蜡烛的火苗陶醉般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我看着他们并不陌生的陌生的脸,我也笑了。我没急于返回房间。这亮光属于众人,我不能独自享用。她说:你倒有经验,出差还备着这玩意儿。我说:我在抽屉里发现的我可没先见之明。现在出差到哪里会没有电灯呢?在城市,蜡烛已成稀罕物了。我持着蜡烛,缓缓地走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迎接光明的门,我十分乐意地接受里边的旅客偶尔提出借个光的要求。他们是在寻觅断电的瞬间失却或遗落的物件;找着了那物件,像重逢一样的欢欣,简直显出孩童

4、的纯真。我的心房也随着烛光一亮一亮闪动。这个旅馆这座城市不再陌生和恐惧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地难免生出的感觉。经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我到达了房间门口。又是意外,霍然灯火通明,荧屏又出现一个彩色的世界。走廊传来惊喜的声音,接着,传来纷纷“砰砰”关闭房门的响声。我也关上了房门。(选自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借写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反映了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用“半截蜡烛”来审视人性的变化,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B小说开头反复渲染“陌生”的感触,说明“我”在这座北方小城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内心孤独寂寞,难免生出陌生的感觉。C“

5、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黑夜中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运用比喻和夸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苗”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温暖、抚慰与希望。D突然断电的情节安排巧妙而有深意:突然降临的黑暗虽然一时引起恐慌,但人们为找寻光亮,却能打破隔阂,消除戒备,以至相互帮助扶持。E“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通过神情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我”的感激和对蜡烛的喜爱。(2)“半载蜡烛”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结尾写来电后大家纷纷“砰砰”关上门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4)这篇小说通过简单情节巧妙地揭示了人们微妙的心理,揭示了哪些

6、微妙心理?由此你获得哪些启示?谈谈你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是对主题分析,正确。B项“说明我在寂寞”牵强,用意应是说明人与人的距离远、冷漠。C项“夸张”错。D项对情节作用分析,正确。E项“表现喜爱”错,应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陌生、警戒在这小小烛光下消溶了。)(2)在结构上,“半截蜡烛”构成情节的线索,使情节集中,紧凑;在内容上,它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友爱。(每点3分)(3)说明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冷漠隔阂的程度太大,需要有强烈的热情(真情、爱)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冷漠,给人深刻的反思;结

7、构上首尾照应,“我”又回到了城市的“陌生”之中。(每点3分)(4)揭示的微妙心理:人的内心对陌生人往往有防备和警戒;当黑暗来袭时,人们开始有共患难的意识,故而走近彼此,相互帮助、扶持。获得的启示:真情(或爱)一直存在,我们要做的只是点燃它,相互帮助中使人性的光辉复苏。(言之成理即可)。(心理4分,启示4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半便士少年犯教养所600个男孩当中,有个叫“半便士”的小男孩,快12岁了,来自布罗姆芳汀。他说他母亲在白人家做女佣,他有两个兄弟和两个姐姐。 可是,在“半便士”的档案里清楚地记着,他是个流浪儿,没有任何亲人。他从这个家里被带到那个家里,最后学会了偷窃。通过书信

8、备查簿,我发现“半便士”常给贝蒂玛尔蔓太太写信。玛尔蔓太太住弗拉克街48号,可她从来也没回过信。 社会福利局来信表明玛尔蔓太太确有其人,有4个孩子,可根本没有“半便士”这个儿子。玛尔蔓太太只知他是个街头的小野种。她也从不回信,因为“半便士”总在信中称呼她为妈妈,而她既不是他真正的母亲,也不愿收他做儿子。 可“半便士”决不是普通的少年犯。他多么渴望有个家,而且他在教养所里的表现也无可指责。我感到一种难以放弃的义务,他对他的“母亲”不可能知道很多,只说她诚实美丽,她的家干干净净,她对子女关怀备至。 “你有这么好的妈妈,为什么还要偷?”我突然问。 他显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回答。骗局终于被识破,他病倒了,

9、医生说他患了肺结核。我立即写信告诉了玛尔蔓太太。可玛尔蔓太太却回信表示此事与她无关,其中有个缘故,“半便士”是非洲部族人,而她是白色人种。 肺结核日益严重,“半便士”将要从我们身边离去了,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我寄信给玛尔蔓太太,希望她来。在这一关键时刻,她终于顾不上窘迫和别人的议论,认“半便士”为她的儿子。她整天陪着他,告诉他四个兄弟姊妹的事。 “半便士”也倾吐着他对妈妈的爱。我去看他时,他总显得那么愉快。可他还是去了!我们将“半便士”埋在教养所农场里。玛尔蔓太太庄重地对我说:“请在他坟上的十字架上写上他是我的儿子。” (1)请分析“半便士”的人物形象。(6分)(2)文章最能打动人的就是小说所展

10、现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6分)参考答案:小说中的半便士是一个虽然贫困,却对爱始终充满向往并执着追求的流浪儿。流浪贫困不能磨灭他对爱的幻想,他在心中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梦想的爱之家。虽然他在世人眼中不是一个好孩子,但他的心中也有一份令人感动的对人间平淡的幸福的向往,他不顾贝蒂?玛尔蔓太太的冷淡,而始终给她写信,在最后,贝蒂?玛尔蔓太太被他的执著感动,终于承认半便士作为她的儿子,虽然半便士那时已经离开了人间,但这一份对爱执著和向往的精神却打动了人最本质的那一份感情。(2)小说最打动人心应该就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一份人文情怀,是对人始终有一份热爱之情和对人性的美好的肯定。

11、无论是半便士的对母爱执著向往、贝蒂?玛尔蔓太太的慈悲、还是作者的人文式关怀,都给人一种对美好人性的感动。这也恰是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缺乏的。(言之成理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文化强调,人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中国文化则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分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

1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

13、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不难看出, 。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及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

14、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工业化和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选自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13依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语句。(2分)14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请根据文意作答。(4分)15请自举一例分析“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今世界工业化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3分) 参考答案:13.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4. 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

15、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去认识自然,使之成为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从而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5.示例:如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事例;分析略。(3分。举例恰当,进行针对性分析。有欠缺酌扣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陈汝咸,字华学,浙江鄞县人。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县中赋役故责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缘为奸。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民乐输将,赋无逋负。 俗轻生,多因细故服断肠草死,挟以图财。汝咸力惩其弊,令当刑者掘草根赎罪。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毁学宫伽蓝祠,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表章之。归诚书院,乃黄道周讲学地,为僧据,逐而新之。无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籍其居为育婴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将于漳浦开堂,却止之。修文庙,造祭器,时会邑中士绅于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