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42487081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24分)潘光旦:寂寞鸿儒,强国优种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开了一门课中国历史研究法,学期末,潘光旦向老师交了一篇读书报告,梁启超看后,写了这样一段批语:“善为精密观察,持此法以治百学,蔑(没有)不济(成功)矣。”这篇报告就是22岁的潘光旦写的冯小青考,今天这已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冯小青是明代才女,但却红颜薄命,她的死因后人众说纷纭。潘光旦借助西方性科学的原理,对冯的死因作了分析,得出了冯小青是死于她病态的“自恋”。这在对“性”讳莫如深的中国社会里,可谓惊世骇俗

2、。冯小青考是潘光旦借助近现代科学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剖析的一次实践,也是近现代国人对这个古老民族人性深处最初的科学探索和思考。或许是为这个民族前途的忧虑,也或许是个人遭遇的感慨,潘光旦在美国选择了生物学、遗传学,并专攻了从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学推演出来的优生学,他同时广泛涉猎心理学、文学、哲学等领域。在潘光旦看来,优生学是研究人类品性的遗传与文化选择的利弊的,以求达到比较优良的人类繁殖方法,可以谋人类之进步。1926年潘光旦回到上海开始了教书,他在国内创设了优生学课程,主编了优生月刊。教书之外,他关注着社会,为中国找寻出路。他认为中国民族在根本上有大危险,中国不缺人,缺的是心理健全、身体健康、资

3、质聪颖的社会分子。一个民族要想富强就要优生,不是数量多少的问题,而是质量高低的问题。他认为,生育孩子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使命,更是社会的安危所系。深厚的文化根底,使他的思想超越了一般的社会学范畴,而且洋溢着重人道的社会理想。他撰写了大量的著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典范之作。他通过家族的兴衰,揭示遗传和环境对造成人的优良品性的重要。他通过对美国、西班牙、古罗马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比较研究,探寻一个民族兴盛衰亡的缘由。更重要的是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揭示了造成国人特性中所体现出的“私、愚、病、贫、乱”的民族病态的根源,指出要想民族振兴,民族卫生、民族健康和优生优育是最重要的出路。潘光旦从优生学的理论

4、出发,对中国国民性进行了深入透彻的解析“中国民族有许多弱点,其中最叫人失望的是利己心的畸形发展和利他心的薄弱。”他在学术上有一种很博大的气魄,他不愿意人们称中国为“老大之中国”,他说:“如果老字指的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那还可以,假若是指民族,我就不敢苟同了。”他的心中同样有着一个少年中国,只是这个少年中国发育还不很健全!可以说潘光旦是在近百年中国里,最早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优生优育”的学者。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忧患,有识之士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救国保种的道路。潘光旦先生逝世20周年时,费孝通曾说潘先生一生的学术,最基本的目的是“强国优种”,从德智体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5、,希望能提高中国人的根本素质。潘光旦主张教育应当培养出“士”的情志,平时牢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危难中体现“见危授命”、“士可杀不可辱”的志节。针对我们民族的弱点,潘先生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生育节制,生得优,而且都留得住;增益民族身心品性中刚劲的成分等。潘光旦认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不在政治、经济、社会的种种安排,而在教育。我们“毕竟是中国人,将来是要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事的。读洋书与去国外,只是为达此目的而进行的一个手段”。他主张大力提倡通才教育,革除把科学偶像化的教育,重新认识科学的真正性能:存疑而不武断,宽容而不排斥,通达而不蔽锢。此外,潘光旦还旗帜鲜明地提出“人文学科必须东山

6、再起”的观点。潘光旦是学行合一的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节选自中国那些范儿,有删改)相关链接卢沟桥烽火燃起,作为教务长的他来到校园,日本兵还没到,却看见同胞在翻箱倒柜搬拿东西,一片狼藉,如同自毁巢穴,他悲从中来,放声痛哭。(引自潘光旦图南日记)。拿学术沽名钓誉的出风头的那些学者不寂寞,我说真实的学者是寂寞的,因为知音者稀。你看潘先生生前,有多少人能够了解他呢?他生前寂寞极了。(邓锐龄访谈录)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小青考是潘光旦对人性深处进行的一次科学探索和思考,他借助近现代科学理论对

7、冯小青的死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她死于自己病态的“自恋”。B优生学是研究人类品性的遗传与文化利弊的选择的,以达到比较优良的人类繁殖方法,因而潘光旦的思想超越了家族使命和社会学范畴。C潘光旦不愿意中国被称为“老大之中国”,原因是中国虽然历史文化悠久,但依然是一个少年中国,而且这个少年中国发育还不很健全。D潘光旦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途径在于教育,需重新认识科学的真正性能。认为欲振兴民族,民族卫生、民族健康和优生优育是最重要的出路。E作者认为拿学术沽名钓誉的出风头的学者不寂寞,而潘光旦不拿学术沽名钓誉出风头,他生前朋友稀少,没有多少人了解他,所以寂寞。开头段写梁启超对潘光旦的冯小青考的批语有什么作用?

8、潘光旦提出“优生优育”“强国优种”这一观点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章最后一段说“潘光旦是学行合一的一代鸿儒”,其“学行合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 E不给分。内容上,表达了对潘光旦的治学方法的高度赞赏;(2分)强调突出潘光旦年轻有为,才华出众,终有成就。(2分)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2分)(6分)国人现状:中国缺少心理健全、身体健康、资质聪颖的社会分子。(2分)民族弱点:国人特性中所体现出的“私、愚、病、贫、乱”的民族病态或利己心的畸形发展和利他心的薄弱或危难中缺乏“见危授命”“士可杀不可辱”的志节或民族身

9、心品性中缺乏刚劲的成分。(2分,任意1点给2分)历史与现实: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帝国的欺辱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2分)(8分)他在美国选择了生物学、遗传学,并专攻了优生学,在国内创设了优生学课程,主编了优生月刊。教书之外,他关注社会,为中国找寻出路。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揭示遗传和环境对造成人的优良品性的重要,探寻一个民族兴盛衰亡的缘由。他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优生优育”“强国优种”观点,主张通才教育,从德智体三个方面提高中国人的根本素质。他认为中国人读洋书与去国外,只是为将来替自己的国家做些事的一个手段。他的回国和卢沟桥事变后的悲从中来,放声痛哭,体现了

10、一个学者的爱国情怀。(每点2分。如答有关“冯小青考”的内容则不给分,只答纯学术上的观点酌情给1分)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将选项分别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取舍,B原文是“文化选择的利弊”“超越了一般的社会学范畴”;“因而”的原因,原文是“深厚的文化根底”。C“依然是一个少年中国”是潘光旦“心中有着”的。E链接材料中“寂寞”是指学术方面,选项是指生活方面。故选DA。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引用及段首在文本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应结合着引用名人话语在传记文学中的一般性作

11、用,然后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读后可知,第一段在内容上写梁启超的批语,从批语内容即能得出潘光旦的人物精神;从下文有关对潘光旦的事迹的描述来看,此处也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分析时,应先从文本中找到与潘光旦提出“优生优育”“强国优种”这一观点的背景相关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语段的内容提示筛选出关键语句归纳概括出来。读后可知,答题区间在第4第5第6段,可根据这些段落内容提炼概括即可。例如,第4段,“他认为中国民族在根本上有大危险,中国不缺人,缺的是心理健全、身体健康、资质聪颖的社会分子

12、”。以此类推即可。dcoob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理解“学行合一”的意思,然后再结合着文本中潘光旦在学术成就和言行举止等方面的一致性筛选出关键语句,再提炼概括,例如,第两点文段中有直接对应语句,第点结合第910两段归纳,第点结合倒数第2段和链接材料归纳。答题提示:本题紧扣显性要求“学行合一”和隐性要求“一代鸿儒”“他不仅读书和做学问,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学问和行动能够直接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阅读下面的文

13、字,完成下列小题。易水不寒卢世龙(1)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2)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锄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3)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溶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4)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

14、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5)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6)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

15、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地踩出大串印痕,它也在我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砂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绊人跌撞。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湫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7)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8)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