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融入高等农职院校的措施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42479484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融入高等农职院校的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音乐融入高等农职院校的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音乐融入高等农职院校的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音乐融入高等农职院校的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融入高等农职院校的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融入高等农职院校的措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音乐融入高等农职院校的措施 刘欢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核心,21世纪新时代文化思想的落脚点应该是以人为本,艺术融入高等学校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深度、广度不断加强。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根基较浅,校园文化团工作在实践中遇到很多困境,旨在对高等农业院校展开视角讨论团工作的现状、问题、措施、思考及意义与方法。关 键 词 音乐;高等农职院校;措施 G712 文献标志码 A 2096-0603(2020)52-0164-02一、研究背景(一)现状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作品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源头活水,文艺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明晰了传统文化与艺

2、术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肯定了其相互促进发展的必要性。高校作为育人及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阵地,其艺术教育承载着思想引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大学的真正成就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洪堡的思想强调了美育对人的积极正面的影响,甚至是对人本质的影响,是对道德与精神的完善,这些都是超越知识层面的更高层面的追求。反观我国高校大多数职业院校达不到“文化”育人的层次,停留在技能培养层面,当然这也是职业院校的立校之本,但从以人为本的视角看,人的发展才是最本质的。目前在

3、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以及艺术课堂方式上分为两种模式:公共选修课和艺术院校的专业必修课。非艺术院校对艺术课程大部分停留在选修课课程模式。而我国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太过于依赖课堂教育,即被动接受课堂知识这一层面的学习。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乡村地区,与音乐艺术的接触机会较少,对艺术的感知较弱,而学校学习课程以农科为主,缺少艺术氛围的熏陶,这对学生以人为本及全面发展不利。音乐实践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对农职院校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方式方法不先进、学生热情不够、艺术氛围不高等问题,而艺术里的音乐现状则更加弱势。音乐实践也只是停留在选修课和团活动等方面。因此

4、,必须优化农林高校艺术素养课程设置,整合艺术素养教学资源,增强艺术专业学科在农林院校艺术素养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这既发挥了农林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专长,又提升了农业院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二)研究意义艺术融入农职院校的意义在于思想和方法。其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方法是课程学习为主体,社团活动为辅助,团工作实践活动为依托等。研究此问题给农职和其相关专业性标签较强的院校提供参考和启示。“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艺术范畴里的音乐实践也同样适用。如何“发现”艺术,在“静默”的校园里如何让校园“唱”起歌来,艺术氛围的营造不仅仅需要长期的显性“给予”

5、,更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再参与、再创造的良性循环。二、艺术融入高等农业院校的方法及措施(一)加强思想重视农职院校因为专业局限,相较于综合类大学专业涉及较窄,因此专业能够辐射的范围比较有限,科學以及人文社科都比较薄弱,更多专业是针对职业技能方面所设立的专业,在科学精神、人文、社科等方面都比较浅薄。从而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精神文化世界,学生既往的教育经历中对自己未知的领域极大概率就是表现出恐惧和排斥。这对艺术活动开展团工作的展开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对于艺术如何融入农职院校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刻板认知中上层建筑高于人的精神追求,无法在短期速成,提高学生及学校整体文化氛围,也很难在短期内有成效,这些

6、都对艺术融入农职院校团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力。如何在思想层面重视艺术在学生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团工作以及学生自主活动方面注入艺术的能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成为一个难题。(二)丰富音乐团活动种类农职院校团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音乐活动也多种多样,传统团活动中音乐类有合唱、舞蹈健美操、晚会等。种类局限于传统的校园形式中,相对音乐学院中的具有专业背景的活动相对薄弱,比如在演唱方面,有小合唱、多声部合唱以及不同演唱方式的独唱等;在演奏方面,有各种乐器独奏及社团类型的室内小乐队等,在表演方面,有舞蹈、音乐剧等种类可以渗入团活动和社团组织。如何开拓音乐种类渗入团工作是一个复杂艰深的问题。考虑现实困难和农职院校

7、面对的实际情况,在拓展音乐表演种类方面仍需要细化其工作。在学生特长挖掘、音乐能力培养以及参与度积极性等多方面都需要做有针对性的整理和研究。对学生的外在动机和内在文化心理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选择和拓展音乐活动形式,丰富团学工作以及社团种类等。增加新的活动种类意味着需要学校支持、师资基础和学生的参与度。在学校支持方面需要发展方向和资金等思想指导和财力支撑,对于师资,农职院校专业涉及农学等,艺术师资薄弱不利于校园文化的营造,社团活动和公选课也比较有限。农职院校生源分为很多种类,有注册入学,有提前招生,有普通高考,有中职转段,文化素养不同,教学也比较难统一,兴趣也很难被激发。(三)接轨最新音乐艺术形式

8、相较于上一点的音乐活动种类,新音乐艺术形式是音乐种类的延伸,也是接轨新音乐艺术形式的基礎。在丰富音乐艺术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最新的音乐形式,比如多媒体音乐会、音乐剧、音乐戏剧、舞台剧即兴表演等形式,这些音乐以及姐妹艺术的新形式可以更加与时俱进,更加贴近学生的审美和欣赏习惯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年来,多媒体音乐会等形式,光、影、电、声结合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方式,不仅仅是传统的音乐会模式,这些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是新的审美方式,把这些渗入课堂、团工作活动和社团等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舞台剧、音乐剧属于更加综合的音乐艺术,不仅有音乐,还有舞蹈、戏剧等元素,有助于学生接轨最新的艺术形

9、式,艺术的眼界也决定人的眼界,而决定人的往往是未知的东西。在最前沿艺术形式方面,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主动了解,从而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和认识深度。新音乐形式具有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等特点,在接受度上很有优势。对文化知识底蕴的要求比传统艺术如古典音乐等艺术形式更容易。新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亲民”艺术形式,但对于农职院校也存在一定难度,农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是传统艺术形式缺乏底蕴,新音乐形式缺乏窗口,无法高效对接最新的音乐,表演形式相对局限。(四)沉淀研究成果虽然农职院校在文化建设等方面有很多困境和不利条件,但仍会有很多积累和沉淀。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历经那么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国家级

10、、省级等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其表演形式涉及合唱、小合唱、管乐队、舞蹈团、话剧等。主要的表演形式还是局限在传统音乐形式上,就在选拔、组织、排练、演出等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农职院校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相对薄弱,在参加比赛时优势较弱,所以学校、教师、学生都付出了比其他具有相关专业的学校更多的努力。在研究成果方面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摸索出一套与学校语境相匹配的工作方法,比如学校教师与校外聘请的专业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人才选拔方面主动关注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对社团进行相对专业化的培训以及在表演活动中“寻找”程度较高的具有音乐表演能力的学生加入音乐团体,组织合唱团、舞蹈团等排练,丰富校园文化,建立文化组织,

11、以老带新长期培养学生的表演队伍。其二是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等文化表演、比赛演出中总结经验,包括选曲、排练、演出等有组织、有规范的音乐实践。(五)构建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的搭建依靠国家素质教育的方针、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参与,多方因素才能使校园文化有长期的良性氛围。校园文化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在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有所渗透。在课堂教学方面,多开展艺术相关公选课,尽量辐射到更多的学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艺术以及艺术表演等。如果没有艺术课程对文化的引导,文化会呈现没有“根”的浮躁气质,艺术课程可以很好地把控文化方向,对学生文化底蕴以及文化知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效率渗透,也可以

12、建立学生的审美标准,学生带着这些审美能力去参与文化活动才能避免浮躁环境的影响和低俗趣味,形成良性循环,成为校园文化的根基。在公共的艺术课程基础上,搭建社团文化,如果说艺术课程是学校层面搭建的文化知识框架,那么艺术社团就是学生自行组织的以爱好、特长、兴趣而组成的联盟,学生可以在社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位置,对于丰富学生大学生活是极其重要的一课,这一课不在课内,在课外,但是社团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学生课程之外的实践方面的缺失。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触碰到音乐表演的实质,课堂上的艺术知识和艺术审美给学生指引,课外的社团组织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选择的机会。在课堂、课外还有艺术演出或艺术比赛等项目可

13、以辐射到一些音乐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给这些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在表演实践中深入音乐审美和音乐实践也有助于营造校园文化,他们是校园文化的“顶层建筑”,代表了学校的音乐表演最高水平,起到指引艺术文化的作用,同时也“反哺”课堂教学和社团组织的作用。课堂的教学、社团实践以及项目演出三者相互扶助,营造良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三、结语在未来的社会,更多的是“审美盲”,大学生是社会最为主体的文化载体,他们是未来社会文化的营造者和创造者,他们的审美、趣味以及综合素质影响着整个社会。在农职院校这一视角下,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策略使艺术融入农职学校,从课堂、社团以及项目三层面营造立体、全景的文化氛围。在内容方面,不仅要

14、加强传统音乐形式的建设,还要开发接轨新音乐形式,在音乐、表演、实践、审美等方面都与时俱进地跟上新时代、新脚步。在此过程中不断沉淀教学组织等方法和成果,积累音乐文化沉淀,为校园文化、艺术再发展提供基础。参考文献:1侯美玲.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7).2杨玲燕.论高职院校学生艺术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3(5).3陆枉娟,吕燕.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4(5).4张萌.艺术教育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艺术教育,2012(3).5张榄.论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融合模式的建构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胡志峰.高校团学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编辑 马燕萍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