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42478641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2021 年全国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检测试题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卷满分为3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分)1、广文馆的设立表明唐代政府()A.重视来唐留学生的教育B.加强教育的等级性C.重视科举考试D.加强博通人才的培养2、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

2、巴特D.第斯多惠3、凯 M斯倡导的教育行动研究类型是:()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研究4、某幼儿园教师欲对班上每个孩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参与情况(如滑滑梯、玩积木、做手工、看图书等)进行观察研究。他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A.事件取样记录法B.行为核查记录法C.时间取样记录法D.轶事描述记录法5、有的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而面对不喜欢的老师则不愿意努力学习。此时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A.成就动机B.认知动机C.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6、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

3、()A.家庭教育B.礼文教育C.侍从教育D.社会教育7、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8、中国近现代教育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9、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第 2 页 共 10 页A.孟轲、王守仁B.孟轲、朱熹C.荀况、王守仁D.荀况、朱熹10、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儒家“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A.经述之才B.吏治之才C.辞章之才D.货殖之才11、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A.推崇绅士教育B.推崇经院教育C.推崇文雅教育D.推崇骑士教育12、下列关于总体的界定表述错误的是()A.总体的界定是抽样设计的基础B.总体的界定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C.总体的界定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方法D.总体的界定要兼顾研究的外部效度和可行性13、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这句话蕴藏着()A.负强化B.替代强化C.内在强化D.外在强化14、1862 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A.初级学院B.社区学院C.赠地学院D.技术学院15、在职业选择的问题上,法国

5、教育家卢梭反对的是()A.选择适合儿童禀赋的职业B.选择对社会有用的职业C.选择为法国政府服务的职业D.选择有教育意义的职业16、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1922 年新学制D.戊辰学制17、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A.科学取向B.实践取向C.规范取向D.人文取向18、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认知失调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效果律D.准备律第 3 页 共 10 页19、1928 年 5 月,中华民国

6、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提出整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颁行“戊辰学制”,该学制颁定后进过多次局部的曾该和调整,越来越重视()A.乡村教育B.普通教育C.师范教育D.职业教育20、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D.差距评价模式2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A.实战能力B.创新能力C.理性思维能力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2、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 名学生合住的200

7、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 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23、场依存认知风格者偏向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索学习D.有意义学习24、. 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A.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B.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C.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D.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25、严复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受斯宾塞“三育论”的影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和()A.新民德B.移民风C.增民财D.强民体26、学生必须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因为有

8、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能力,将来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对未来作了最充分准备的优秀公民和劳动者。秉持这种观点的人在课程类型上倾向于()A.学科中心课程B.学生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活动中心课程27、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此主张实施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古希腊教育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28、“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第 4 页 共 10 页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29、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A.程

9、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0、“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31、下列不属于迁移的是()A.吃一堑,长一智B.近墨者黑C.因噎废食D.温故知新32、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B.外在教育目的论C.教育准备生活说D.教育适应生活说3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A.评价目的不同B.评价方法不同C.评价内容不同D.评价主体不同34、同概念一

10、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得寸进尺C.入乡随俗D.吃小亏得大便宜35、西欧中世纪大学所设学科一般为()A.文科、法学科、医学科、神学科B.文科、理科、医学科、神学科C.文科、理科、法学科、医学科D.文科、理科、法学科、神学科36、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37、拿破仑执政时期所建立的帝国大学实质上是()A.帝国的最高教育领导机构B.由帝国建立的大学C.帝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称D.由帝国统辖的大学38、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经典课程是为了()

11、第 5 页 共 10 页A.满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D.便于学生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立足39、行动研究的旨归是()A.理论工作者指导实践工作者B.解决教育实际问题C.由理论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D.由实践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40、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41、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42

12、、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43、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44、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45、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

13、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二、辨析题(共3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5分)1、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2、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第 6 页 共 10 页3、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只需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三、简答题(共 5 小题,每题 15 分,共 75 分)1、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2、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3、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4、简述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

14、实验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5、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四、分析论述题(共3 小题,每题 30分,共 90 分)1、请回答以下问题:(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2、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卡洛斯是个墨西哥裔美国男孩,英语说的不怎么顺溜,他用英语讲话时,经常会被同学取笑。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逐渐学会了在教室里保持沉默。在这个问题上,他甚至跟老师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一言不发,把自己埋在课堂活动喧嚣中,再

15、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反过来,老师也不会抽他回答问题了,老师下这样的决心,其动机相当单纯;她不想看到其他孩子取笑卡洛斯,不想让他蒙羞,但是,老师忽视卡洛斯的存在,实际上就把他给“勾销”了。她的行为是在暗示自己不值得为卡洛斯烦心,也给其它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既然老师都不太叫卡洛斯回答问题,那一定是因为他笨。久而久之,连卡洛斯本人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笨。卡洛斯终于在拆拼课程(jigsaw classroom)中发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他所在的阅读小组和班上别的小组一样,正在阅读约瑟夫普利策的传记。读完之后,全班同学马上就要迎来一场有关这位著名报人一生经历的测验。普利策的传记太厚了,任何人

16、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读完传记。所以,各个阅读小组都采用了分工策略- 每小组员各个度读一部分,再将自己了解到的重要信息告诉给小组其他成员。卡洛斯的任务是了解普利策的中年生活经历,并将所得信息告知本组成员,他发现,其他阅第 7 页 共 10 页读小组也有同学承担了跟他一样的阅读任务。于是,他们围坐在一张课桌旁,认真地研究普利策先生在中年时代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在共同学习中,卡洛斯顺利掌握了这部分阅读内容,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阅读小组。小组同伴报告完普利策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后,就轮到卡洛斯发言,报告普利策中年时代的重大生活经历。他结结巴巴,犹犹豫豫,紧张得要命,组里其他同学不帮忙,反而像早已习惯的那样奚落他,嘲笑他:“啊,你根本就不不了解。”“你可真是大笨蛋!”你太笨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每当听到这种嘲讽,在一旁观察的老师和助手就会插嘴,提些建议,例如”好吧,要是你愿意,要是你觉得有趣,那就尽管取笑他好了。但是,这么做没法让你了解普利策的中身生活经历。你得记住,有过一小时考试就开始了!“准则中提醒让劝阻成员意识到,羞辱卡洛斯得不到任何好处,相反还可能遭受到更大的损失。几天之后,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