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同和街道办事处同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473520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同和街道办事处同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同和街道办事处同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同和街道办事处同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同和街道办事处同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同和街道办事处同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7题。(22分)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

2、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

3、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4、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

5、,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14、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第节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5分) 15、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5分) 16、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5分) 17、(1)

6、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请默写一句这类型的诗。(2分) (2)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这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5分) 参考答案:14. (5分)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15. (5分)李清照的“美”体现在: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追求人格的超俗;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16. 答案、(5分)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

7、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17.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读项羽本纪,都会注意到对城下决战的精彩写述,楚霸王英雄生涯最后一幕的重要情节,让人印象至深。“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在太史公笔下,和项羽“力拔山兮”悲歌知名度大致相当的,还有刘邦的大风歌。“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

8、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有一样人未必识道理,然事事敢做,是他气大。”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便是这样的“气”,须是有盖世之气方得。高祖“泣数行下”与“项王泣数行下”的表情记录,完全相同,一字不差。项羽歌“力拔山兮”,刘邦歌“大风起兮”,虽一胜一负,一败一成,一枯一荣,但各自均“气大敢做”的两位英雄,在彼此不同的故事情境中,却有相近的表现。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悲剧结局,自为壮歌,“泣数行下”。一个成功的英雄,面对“神光一万八千里”,“西南扫地迎天子”的胜利庆典,同样在“自为歌诗”,“令儿皆和习之”之后,“泣

9、数行下”。在刘项故事两处各见“泣数行下”四字的背后,太史公有什么深意吗?对于项羽与刘邦之歌哭,太史公笔法近似的描写,是否意味着有意在二者之间的情感天平上维持了一种特殊的等衡,以此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呢?有关项羽言行的记述,吴见思说:“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而郭嵩焘特别指出,“垓下”史事的记述,“自是史公项羽本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宇”,太史公对项羽事迹的回顾,固然倾注了自己深切的同情,然而基本史实的记录,应当坚持了严肃史家的清醒。就刘邦“酒酣”唱“大风”故事的描写,李晚芳有评价“沛中留饮,处处画出豁达大度”。“泣数行下”是否可以理

10、解为“豁达”的表现,我认为还需要细心体味。而有的学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使他处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的因由。顾颉刚认为史记除了“生龙活虎绘声绘色”,表现出“文学造诣之高”而外,“其史学见解之深辟又可知”。从刘项自为歌诗又“泣数行下”的记述形式中,或许可以体会太史公“史学见解之深辟”。(摘编自王子今太史公笔下刘项的心思和表情)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迁对“力拔山兮”“大风起兮”情节都进行了精彩的描述。B. 在作者看来刘邦和项羽虽然结局不同,但都是气大敢为的英雄。C. 对垓下史事的记述

11、体现出司马迁作为严肃史家的坚守与清醒。D. 刘邦在成功后的“泣数行下”是因为功名成就后的寂寞与孤独。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引用郭嵩焘的论述,证明史记创作体现文学功能,但坚守了史实精神。B. 李晚芳“豁达”典出高祖本纪中“意豁如”,作者认同他重史实的判断。C. 顾颉刚的话“生龙活虎绘声绘色”肯定了史记在史学见解上的成就。D. 从全篇看,作者对项羽刘邦表情及背后内容分析,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17. 作者认为“泣数行下”背后的“深意”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5. D 16. A 17. 从史学的角度,司马迁真实呈现刘项成败的历史事实;从文学创作的层面,司马迁礼赞

12、项羽是失败的英雄,描述刘邦作为胜利者的悲凉;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1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D项,“刘邦在成功后的泣数行下是因为功名成就后的寂寞与孤独”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而有的学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名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使他处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的因由”,由“说不定”可知,这仅仅是作者的猜测,而且第三段中还有人认为是“豁达”的表现,选项对刘邦“泣数行下”的原因分析过于绝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3、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A项,该考查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与文本一致。B项,“作者认同他重史实的判断”错误,根据文章第三段“泣数行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豁达的表现,我认为还需要细心体味”可知,作者并不完全认同。C项,“顾颉刚的话生龙活虎绘声绘色肯定了史记在史学见解上的成就”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顾颉刚认为史记除了生龙活虎绘声绘色,表现出文学造诣之高而外,其史学见解之深辟又可知”中“除了而外”可知,这应是文学上的成就。D项,“运用了

14、正反对比论证”错误,这不是对比论证,而是在塑造这二人的过程中展现了史学家文学和史学的结合之妙。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作者认为泣数行下背后的深意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然后到文中圈出作者分析司马迁设置刘邦和项羽“泣数行下”有哪些“深意”,即圈出作者分析评述的内容,最后进行概括。第三段开头说“在刘项故事两处各见泣数行下四字的背后,太史公有什么深意吗”,这就提示了设题的区域,主要应在第三段前后,如第三段中“对于项羽与刘邦之歌哭,太史公笔法近似的描写,是否意味着有意在二者之间的情感天平上维持了一种特殊的等衡,以此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呢”,由此可知这深意是指“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如第三段中“太史公对项羽事迹的回顾,固然倾注了自己深切的同情,然而基本史实的记录,应当坚持了严肃史家的清醒”和第四段“从刘项自为歌诗又泣数行下的记述形式中,或许可以体会太史公史学见解之深辟”,由此可知这“深意”是指“司马迁真实呈现刘项成败的历史事实”;如第三段“而有的学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使他处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