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田家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471738 上传时间:2022-01-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田家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田家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田家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田家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襄樊田家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当年明月:我看了15年古书吴虹飞先是在网络上,明朝那些事儿作为历史小说,点击惊人;后来,这本非专业作家的著作正式出版了,成了畅销书。“当年明月”这个奇特的笔名,也被众人所知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何其深远,爱好者甚众,而历史典籍对普通读者来说,有难度。 当年明月,研究明代史,恰巧又是说故事的好手。有剧情,有悬疑,有冷不防的幽默,用网络的话,真是“太有才了”。于是明朝那些事儿红了,4册书,卖了100万册。他少年得志,口才了得,之所以还没上百家讲坛

2、,是因为他还是一张娃娃脸,怕是难以服众。 他的袖口被消毒水烧坏了,因为不小心。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超烂。他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学习法律。据他自己说,他的法律学得并不好。 他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5岁时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摞厚厚的上下五千年,从此读上历史。大学一毕业,考取公务员,加入海关行列。从科员做起。现在,他的工作单位是长安街上的海关总署。穿制服、打领带的机关环境一点儿没有让他不自在。“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2000年大家一起进海关,几年来他绝对默默无闻。平时习惯独来独往,书不离手,思维独特,说话总让人莫名其妙。没想到,有这般能耐!高人,果然高深莫测!厉害!领导真是看走眼咯。

3、”一名海关职员说。 “我的生活很枯燥,不抽烟,不喝酒,不谈恋爱。”一切按部就班,缺乏戏剧性。“历史拿走了我对很多东西的兴趣。你要拉我去玩,我有时候会去,但我不投入。我是个什么样的生活?白天上班,晚上回去就看书,查资料。惟一的兴趣就是听听音乐,看看碟。” 对古文的兴趣,始于11岁时的那本古文观止。“我还记得一本叫诸葛亮传的书,我在亲戚家看这本书,坐了一天,也没人管我,我就一直看一直看,到最后他们才发现我。” 从那时起,每天晚上两小时的历史阅读,雷打不动,“这么多年,可能就高考那两个月停过。”他看了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看完的书。“二十四史,看过来了,好几千万字吧。”指的是中华书局那套绿皮书。 “这是

4、一个懒人当道的世界。当年梁启超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我们今天看着觉得很难,但你知道当时那个文章叫什么?叫时体文,就是写给大街上的,没多少文化的人看的。我看了15年古书,我的感觉是什么?不容易!” 历史带给他的首先是知识上的享受。“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他一边读书一边写,记忆超群。“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有什么事呢?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接着是经济上的巨大回报版税。“我现在得到的东西,别人可能要三四十岁才能得到。

5、我最想要的,还是每天晚上读书的那种纯粹。” 他甚至还是明史研究会的会员。他看重来自专业圈子的认可。他自认为跟明史研究大家王学典先生有一层师生之谊。 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待人接物有分寸。“人要有一点理想,但不能太多。理想太多,就会把自己太当回事。我原来是研究明代思想史的,就是王阳明、李贽,还有顾炎武之类的。我的书之所以畅销,不是因为历史研究水平有多高,主要是我能够把研究放到读者能接受的水平上,跟讲故事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我就是知道怎么把故事讲好。调侃,幽默,讲故事,甚至悬疑,那都是手段。手段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我的哲学观,世界观,对人性的认识。”人物周刊:一边做公务员,一

6、边写历史,您喜欢现在的状态吗? 当年明月:我喜欢我以前的状态,就是一心看书,没有目的,很纯粹。我今天写书还有版税问题,肯定有功利性了。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现在所谓的“当年明月”不是我。我感觉我经常看着他,看着这个聚光在媒体圈的人,这个所谓的畅销书作家,所谓的历史研究者。我在想,这个人什么时候会消失?我永远不会跟他合二为一,因为这个人不是我。我一直对这个很清醒,我知道我自个儿。 历史告诉我,无论脑袋多清醒,被人捧久了,就会变傻,就会认为你所得到的那些东西是你应该得到的。大家都夸你,于是乎,你就真地说,哎呀,我就是行。什么玩意儿?比你有水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人物周刊:您喜欢交流吗? 当年明月

7、:之前,我没有跟工作以外的人太多交流过。我虽然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但是我不会跟人讲。但是富豪榜把你圈进去了,说你是作家,学术圈我也进去了,但是明显功力不够,因为那些都是老专家,还有吴晗先生的弟子。历史是属于多数人的,但是研究历史的人属于少数。我非常非常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我能学到东西。历史研究我每期都看,我认为水平很高。(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8期,有删改)19文中说“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当年明月的“骄傲”和“谦逊”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分)20当年明月的特点有很多,文章为什么要以“我看了十五年古书”为标题?(4分)21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议结合,后半部分采用访谈的

8、形式,这样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22“当年明月”成功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阅读经典有怎样的启示?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认识。(不超过80字。)(6分)参考答案:19“骄傲”体现在:他认为自己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他觉得自己得到了三四十岁的人才可能得到的财富。他有自己的哲学观、世界观及对人性的认识。他觉得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很强。 “谦逊”体现在:他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他乐于跟研究历史的专家学习,觉得能学到很多东西。他觉得自己不会被媒体的吹捧和已取得的成绩弄昏了头脑。20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大获成功,得益于当年明月扎实的古文功底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而“看了十五年古书”正

9、是他写作的基础。以此为题,鲜明地揭示了他成功的秘密。21前半部分用作者的叙述介绍人物的经历、成就、性格特点,能让读者对当年明月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作者边叙边议,表达了对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后半部分只如实记录当年明月的回答,不加作者的评判,能让读者产生与人物面对面交谈的感觉,人物的音容笑貌、内在品格自然凸显在读者自己心中。22(1)广泛地阅读经典著作,才能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厚积薄发,创作出自己的作品;(2)才能开启自己的心智,获得深厚的教养,提高自己的境界。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不久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锡圭教授发表声明,称自己2012年发表

10、的一篇论文“可谓毫无是处,自应作废”,此事引发一片叫好声。人们为裘先生叫好,既表达了对裘老先生自我批评精神的敬佩,也透露出对健康学术批评生态的渴盼。严于律己,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是裘先生一贯的治学态度。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很多次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拿裘锡圭学术文集来说,在此书出版前,裘先生不仅请同事、学生为自己挑错,而且通过互联网向网友征求意见。该书对旧作中的错误的修订随处可见,而且都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了说明,不少地方甚至措辞严厉。比如,1977年发表的在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会上的发言,他认为“当时对殷墟青铜器时代的看法是错误的,强不知以为知,很不应该”。这次,他在自己供职的发表学术论文时,加了

11、几句话,向读者说明此前撰写的那篇论文存在错误,希望通过这篇新作“稍赎前愆”。这称不上大张旗鼓地发布声明,只是有心的媒体把相关内容“发掘”出来,才引起众人的关注。良性的学术批评是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世人皆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学者虽然推崇裘先生的严于律己、实事求是,但也只是“心向往之”,真正能够效法实践的又有几人?在各种学术著作的前言或后记中,作者大多会客气地写上一句“敬请批评指正”,事实上却难有“闻过则喜”的大度,特别是对公开的批评心存芥蒂,更别说自我批评了。究其原因,很多学者发表学术成果,不仅是为了交流学问,也是为评职称、评项目、评奖项等诸多学术之外的现实考虑。公开的批评,

12、有可能会成为他们达成这些目的的绊脚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正常的学术批评,往往也会被怀疑别有用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不批评”,成了“学术共同体”的一种默契。不过,这样的一团和气,让学术界少了几分生气。除了“不批评”,借学术批评之名行排挤打击之实的“乱批评”也不罕见。而你要挑我的错,我就挖你的“黑历史”,你来我往,相互攻讦,有时甚至拉帮结伙,将其上升为不同师承、不同学术团体间的“集体作战”。这种变了味儿的学术批评,难免让学界乌烟瘴气。梁启超曾如此概括清代的“朴学”:“所见不合,则相辩诘,虽弟子驳难本师,亦所不避,受之者从不以为忤。”“辩诘以本问题为范围,词旨务笃实温厚。虽不肯枉自己意见,同时

13、仍尊重别人意见。有盛气凌轹,或支离牵涉,或影射讥笑者,认为不德。”这样健康的学术批评生态,是学界共同向往的“桃花源”。我们希望“桃花源”从理想成为现实,希望学者多一些“为学问而学问”的纯粹,少一点“为批评而批评”的戾气,我们更希望社会环境给批评者足够的空间,对被批评者有全面准确的判断,让学术回归学术,而不能让正常的学术批评堵死被批评者的学术之路。在这样的“桃花源”里,像裘先生这样的人应该更多一些。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裘锡圭教授在裘锡圭学术文集出版前后曾多次请同事、学生挑错,并进行多次修订。B. 裘锡圭教授勇于自我批评,这是令人敬佩的,但现代学术界缺乏健康的学

14、术批评生态。C. 不少学术著作的前言或后记中都有“敬请批评指正”等文字,但真正能接受批评的人很少。D. 无论是“不批评”,还是“乱批评”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多一些“为学问而学问”的纯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二段引用了具体的事例,证明裘锡圭教授严于律己、实事求是,且虚心听取他人意见。B. 文章从裘锡圭教授敢于自我批评推广到所有学者,进行正反对比,指出学术界存在的问题。C. 文章第三段介绍当前学术批评情况,正面证明了良性的学术批评能推动学术进步的观点。D.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梁启超关于清代“朴学”的阐述,并且对学术界的学者提出了希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15、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批评者不敢对学术论文进行批评,或趁机排挤打击他人,将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B. 批评别人可以,但如果被别人批评可就难以接受了,学者需要在个人涵养上多下功夫。C. 批评者不盛气凌人,不影射讥笑,被批评者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是学术界向往的“桃花源”。D. 当学问附加上名誉和利益时,往往会被怀疑别有用心,因此学问不能与名誉和利益挂钩。参考答案:1. A 2. C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出版前后”错误,原文只是说“在此书出版前”;另外,“并进行多次修订”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该书对旧作中的错误的修订随处可见”,而非对裘锡圭学术文集进行多次修订。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正面证明了良性的学术批评能推动学术进步的观点”错,梳理文章内容可以发现,第三段是对学术批评乱象进行的介绍,无法从正面证明段首“良性的学术批评是推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