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探讨

1768****00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94KB
约8页
文档ID:242365038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探讨_第1页
1/8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探讨  摘要: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考察的全部过程中梳理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进展演进脉络,辨析不同共同体中人的进展与自由程度,考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原初本意,不仅有助于我们真正体会到其精神内涵和价值旨趣,而且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对前人的思想进行批判总结,对共同体进展的历史样态认真考究,最终构建出来的科学理论区分于其他共同体理论,马克思将“现实的人〞基于生存诉求的实践活动作为共同体生成的前提,重视人的进展与自由程度深入学习马克思的共同体科学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切实地回来这一思想的原初本意,而且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动和谐社会的有效进程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成追溯  任何思想都是所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思想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批判、继承与进展,从而形成的理论视角共同体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共同体,当时的哲学家们从城邦出发,说明城邦共同体是以善的原则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希腊城邦瓦解后,神学共同体逐步建立,并与世俗的王权展开了斗争。

在近代的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之后,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涌现出了一批哲学家,他们分别从不同视角论证了共同体的形成及其正当性在当代,学者多立足于抽象的、思辨的政治哲学来论述共同体及其价值与一般共同体思想谱系的理论不同,马克思以现实个体的实践活动作为共同体解析的前提在马克思的视域中,共同体并非抽象的理论范畴,而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生存方式他指出,人类历史的基本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1],对法的关系的认识不能从精神的一般进展来理解,需要从物质生活中查找根源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现实个体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类历史活动展开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确定着共同体的性质与特征他从人类社会进展的历史维度对共同体做了科学区分,指出了自然形成共同体的构成,揭示了资本主义共同体的虚幻特征,设想了对它进行扬弃后进入的真正共同体  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演进脉络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经受了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这一进展历程与其本人思想的转变与成熟有着亲密联系马克思经过长期探究得出的这一科学认识,在其各个时期的作品中均有表达〔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初期探究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崇尚人的理性与自由,这是他探求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的开始。

通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全文,我们不难发觉,他关于职业选择所受到的影响因素的思索,透露着诸多的理性成分可见,理性思维方式为其考究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思想支撑在其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的无神论思想作了评价,他认可伊壁鸠鲁对自由的追求,主见人应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见,马克思在这时留意到了个人价值的重要作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国家共同体的思索发生了转变,社会进展的现状令他对理性国家产生了质疑一方面,书报检查令的提出引发了马克思的质疑他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剧烈责备了法令的不合理性,指责这一法令是束缚人自由进展的枷锁,另外,林木盗窃法的出台引起了马克思的思索他指出,法律成为容克地主追求私利的工具,成为“林木全部者的耳、目、手,为林木占有者的利益探听、窥视、估价、守护、逮捕和奔波〞[2]在退出《莱茵报》后,他展开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投入探究市民社会共同体一方面,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了其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颠倒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市民社会对于国家是起确定作用的应当在社会中去探寻国家的根源另一方面,马克思索察了法和财产的关系,批判了黑格尔在国家、法、私有财产方面的唯心主义倾向,揭示了财产关系对法和国家的确定作用。

〔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逐步进展时期随着对社会的深入讨论与探析,马克思发觉政治解放尚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自由进展因此,他将讨论的视角转向了人类的解放,通过对现有政治共同体局限性的剖析,揭示了抽象共同体的实质,意图构建“真正的共同体〞首先,马克思揭露了现存社会共同体的缺乏之处他强调,政治解放是针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解放,而人类的解放是要使人从身、心两个方面得到解放在《论犹太人的问题》中他指出,政治解放后仍存在着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要想实现人类的解放,必需进行彻底深刻的社会革命而且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就在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通过彻底的革命解放了自身,进而改造实际生活中不符合人类进展的共同体其次,马克思揭示了市民社会的本质在1844年的手稿中,马克思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分析了私有财产带来的后果及影响,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异化本质,对将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设想马克思提出,资产阶级的掌握使得社会只能是异化的存在,人应当抛弃异化劳动,实现对自我本质的回来与占有在马克思看来,将来共同体放弃了财产的私有,剔除了一切不合理,不公平的社会关系,人不再是异化的产物。

最终,马克思基于对上述两点的论述与揭露,区分了“虚假共同体〞与“真正共同体〞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第一次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指出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他指出分工是共同体进展的动力,“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进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3]〔三〕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成熟完善期马克思从历史角度出发,回顾了共同体的最初形态即“自然共同体〞,进一步挖掘了个人与共同体的联系这说明了马克思的共同体学说走向了成熟与完善一方面,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进展的一般规律,阐发了对“自由人联合体〞的设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批判了反动的社会主义,揭示了他们的本质,描述了共产主义将来联合体他强调无产阶级应当承当自己的历史使命,通过革命建立一个“新社会〞共同体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共同体应当是“虚假共同体〞的取代物,在那里,人作为自由的人独立存在,不再受异化的压迫,实现自由全面进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回顾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之前的共同体进展其中,马克思在其经济学手稿中,对亚细亚的共同体等三种社会共同体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他指出,这种“自然共同体〞的形成是生产力水平、血缘关系的凝聚,由于它自身存在局限,难以保证体制内每个人的自由进展,所以最终被资产阶级社会所代替同样,资本主义共同体最终也将会被“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因为其私有的社会根源也难以保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  三、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实践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为当前社会历史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马克思强调必需重建实现独特自由与全面进展的“真正共同体〞然而,“真正共同体〞的实现,需要人类之间有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需要世界各国有通力合作的全球观念而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二者的关系可以概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始于“自然共同体〞,但是它又超越了“虚幻的共同体〞,它与“真正的共同体〞有共性价值共同体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历史进展的产物,从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始于自然共同体的但不行否认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涵盖面相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要广得多,深得多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虚幻的共同体有三方面缘由: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见互相敬重,平等互利,这与资本主义追求霸权、强权形成了鲜亮的对比;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强调的美美与共的文明观也不同于资本主义自我独尊的文化观念色彩;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合作进展,共赢共利,也远远高于资本主义的侵略与剥削的本质。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真正的共同体有共通之处二者将人的进展作为根本目标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指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身类本质异化,于是他提出了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对全世界人民诉求的呼应,是对他们自身利益的现实关照二者的价值旨趣在于维护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社会进展趋势的科学设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也是以维护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导向的;最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理想社会的实现马克思所提倡的真正的共同体建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好是立足现实实践来为马克思理想社会的实现创造契机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4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作者:牛红红 孙娇娇 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 2.天津大学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