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创新乡村人才机制、激发乡村人才活力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要素和重要资源乡村人才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还是质量,依然是农业农村发展全局中的薄弱环节本人通过分析杭州乡村人才发展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完善多元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创新科学的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健全高层次乡村人才认定机制、实施有序的城乡人才交流机制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人才、农业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要素和重要资源近年来,杭州市十分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工作环境,在推进我市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美丽乡村-网红打卡”“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商-带货直播”等新元素、新业态、新动力不断蓬勃涌现,农业农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乡村人才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还是质量,依然是农业农村发展全局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仍然是杭州“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
1. 乡村人才发展现状与不足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是乡村人才中的骨干力量其中,农业科技人才是指专门从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服务等专业性工作的人员;农村实用人才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才的方向,主要可分为生产型人才、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力量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人才工作的重点领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从调查统计情况来看,我市乡村人才队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以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乡村人才总量偏少截止2017年底,杭州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仅为927人,平均每名农业专技人才要指导服务2400余亩的耕地面积截止2019年底,杭州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约为16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人口254.83万人的6.3%二是乡村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以农村实用人才为例,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性专业技能培训,大多通过代际或师承、自学等自然成长途径成才,有关部门开展的专门培训也多停留在种植和养殖等层面上,导致其在涉及产业发展前景问题上站不高、看不远,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所处领域不能有较持久发展有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养殖业打拼多年,见形势不佳或技术更新不够,便选择放弃或转型,致使其就业和涉足产业都具有不稳定性。
三是乡村人才培育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投入有限、社会资金投入意愿不强自2011年以来,杭州对乡村人才的投入资金呈逐年减少趋势镇、村两级均没有单列乡村人才工作经费,导致很多科技实验工作和培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四是乡村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尚待完善不少具有较高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因为职称聘用职数限制而导致“高职低聘”,严重影响了现有乡村人才努力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同时,从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统计来看,技术职称评定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表彰和激励机制也待落实,农村实用人才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低于10%五是乡村人才在高层次人才认定分类中可适用的目录类别偏少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高层次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支撑性作用近年来,杭州农业领域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然而,2017年杭州全市列入D类及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仅20人修订后的《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在适用乡村人才的目录类别没有增加,与其它行业领域相比乡村人才可适用的条目少之又少,导致高层次乡村人才无法享受相应的购房、就学等人才保障政策,严重制约了领军型、骨干型高层次乡村人才的引进和培育2.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人才兴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加大乡村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畅通智力、技术和管理的下乡通道,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为此,建议从稳定乡村人才队伍、发挥乡村人才工作积极性上下功夫,积极创新乡村人才机制、激发乡村人才活力一是要完善多元的乡村人才培育机制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乡村人才培育经费投入,促进乡村人才各项技能综合提升在培育内容上,结合新元素、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需求,坚持“增收增效”为目标和“就业创业”为导向,精细化安排培训项目,重点加强产业技能、政策法规、市场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教育,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坚持的复合型乡村人才在培育方式上,重视发挥市场化作用在发挥现有农校、成校等作用的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标培训课程和团队,更多地依靠地方各类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职业学院抓培训,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更多类别的实训基地,实现双向选择,择优而训,模拟实训,训用一致此外,还应组织人员到专业院校、科研机构学习,跨县跨省考察取经,开阔眼界,提高乡村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二是要创新科学的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注重考察岗位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度,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限制,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机制,根据乡村不同工作领域分类设置评价标准,健全完善符合乡村人才发展要求的职称评价标准和评审程序,拓宽乡村各类人才职称评审通道,扩大乡村人才职称评价覆盖面。
同时,应当创新推动形成各类乡村人才职业素养水平同技能等级、职称资格相挂钩机制在此基础上,坚持“评有所用”的原则,建立定期表彰制度,运用特岗特聘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建立能上能下职称聘用机制,灵活破解职称聘任难题在乡村人才职称评聘上予以适当倾斜,增强获评乡村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创业创新动力,调动起广大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和干事热情三是要健全高层次乡村人才认定机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要,可以在《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的修订中相应增加和扩容涉及乡村人才的相关目录类别可将涉及“三农”的各级奖励和荣誉对应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的细化指标中去,如省部级奖励和荣誉可以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列为C类,市级奖励和荣誉可以认定为市级领军人才,列为D类通过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让乡村人才享受相应的购房、就学等人才保障政策,解决好高层次乡村人才引留困难的问题四是要实施有序的城乡人才交流机制建议逐步建立有效的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打破人才的编制壁垒、行业壁垒,建立城市人才、乡村人才融合发展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行柔性引才方式,支持海内外院士专家,通过兼职挂职、入股合作等形式“上山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
同时,支持和选拔一批乡村产业、乡村治理领军人才到高校兼职从事教学科研,推动高校和地方人才相互兼职、交流共享,构建人才城乡环流态势,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参考文献[1]袁建涛,谭桔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强农战略:价值、挑战与对策[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1,37(04):89-96.[2]陈长雄.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N]. 团结报,2021-08-02(005).[3]江山,汪勤芳,周铁锋,吕晓菡,王晓军.乡村振兴背景下杭州农业科技人才体系构建思路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21,62(06):1240-1243.2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