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模板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241933996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模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模板你知道怎么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吗?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一起看看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欢迎查阅!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运用读图、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雾”“淘气”“岸”“躲”“消失”等词的意思。2.借助课题,利用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有序表达雾的行踪,体会雾的活泼与淘气。3.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细读语段,照样子说清事情,进一步感受雾神奇可爱的淘气形象。【教学重难点】借助课题,能利用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有序表达雾的行踪;通过朗读、

2、想象等方式细读语段,照样子说话,进一步感受雾的淘气和神奇。【设计理念】童话之美,在于语言和形象,由文本传出,驻足心间。本课教学基于童话故事的文体特点,以“淘气”为线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展开学习过程,与小雾孩共同历经的心里路程,品语词之美,悟形象之趣。【预设过程】(一)、板块一:识“淘气”,感知“雾”的样子1.看图识雾:(1)写“雾”。(2)看图激趣:这是山里的云雾,这是城市里的大雾。在我们眼里雾是白白的,浓浓的,但是有一位作家他说雾是什么呢?2.初知形象。引出故事: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指名读,这位作家说雾是什么?理解“淘气”:怎样的孩子是淘气的孩子?3.揭题。(二)、板块二:知“

3、淘气”,练说“雾”的行踪这个淘气的雾孩子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看看读书要求。1.自由读文,提出要求:2.读一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3.想一想:雾在哪里?用“”画出句子。4.反馈导学:雾在哪里?(出示句子)(1)雾先来到哪里呢?(板画大海)(2)再来到哪里?识“岸”:看看图,找找岸边在哪里?跟着放大镜一起去看看,你找对了吗?岸,就是靠近水边的高地,所以上面有个山字头。海边的高地是(板画海岸)拓展:河边的高地湖边的高地(3)接着雾又来到哪里?(板画城市)这是海岸边的城市。识“躲”:你能给躲换个词吗?(藏)还可以换什么词?比较:如果把他换成(飘)读读看,你觉得哪个字更可爱更淘气?指名读

4、。(4)最后雾去哪里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消失”。(5)小结。(6)完成练习一:填一填。(三)、板块三:读“淘气”,品味“雾”的活泼1.自由读第3段,思考:他把什么藏起来?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大海、船只、海水和蓝色的远方)(1)理解“蓝色的远方”以及与大海的关系。如果只能用这里一个词来回答雾把什么藏起来,你觉得哪个词最正确呢?(2)句式练说:雾还会把大海里的什么藏起来呢?(出示图+句式)2.反馈导学:(1)重点指导:读好雾说的话。(2)读出淘气的语气。(3)齐读语段。3.小结:活泼淘气的雾孩子竟然把大海都藏起来,他还把什么藏起来呢?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四)、板块四:说“淘气”,体会

5、“雾”的神奇1.读4-9段,要求:学习要求:想一想,选择一处地方和同桌说一说。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 )。2.反馈导学3.写一写完成练习二:选择一处地方写。4.小结: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瞧,这就是大雾笼罩下的世界;最后雾孩子藏来藏去,把自己也藏起来。这时,世界上的一切又都出现了。多么神奇淘气的雾孩子啊!结课:孩子们,在今天的童话故事里,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朋友,那就是雾孩子,在作家的眼里,他是淘气的孩子,那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

6、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的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3.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安排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岸、屋”4个字。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点把握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有时候,我们推开窗,会发现天地之间好像挂起了一道巨大的纱帘,房屋、树木、行人都隐隐约约的,看不真切。原来,

7、是淘气的雾孩子来和我们捉迷藏啦!雾孩子是怎么和我们捉迷藏的呢?学完雾在哪里,我们就明白啦!出示谜语。满天满地似白烟,不熏不呛性子绵。风儿吹来轻轻飘,太阳一晒就不见。(打一自然现象)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出示山川、树林雾气弥漫的图片。(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2)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3.回顾谚语。预设: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说说你知道的与雾相关的谚语。(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4.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湿度很大等。)5.理解课题。(

8、板书课题)“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哪里”带有疑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随文识字,整体把握1.看动画,听教师范读: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淘气。)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词。3.识记生字。(1)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再进行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说“湖岸”,河的两边叫“两岸”。(2)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没有太阳就“暗”,有了太阳就“明”,知道“暗”与“明”是一组反义词。(3)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组的词最多。雾(大雾)(雾气)淘(淘米)(淘

9、气)于(于是)(终于)暗(暗中)(黑暗)岸(上岸)(海岸)街(大街)(上街)梁(房梁)(上梁)甚(甚至)(甚于)至(至今)(至此)切(亲切)(关切)躲(躲藏)(躲避)失(消失)(失去)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然后同桌互相细读并点评。(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三、观察探究,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于是、无论、

10、海岸、房屋。2.指名读词语。注意,“论”的声母是“l”,“岸”是零声母音节。3.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于、论、岸、屋”。指名朗读并组词,其他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笔顺。4.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并范写。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书空练习。于第二笔横较长,第三笔竖钩的竖段落到竖中线上。论左窄右宽。第一笔点与第二笔不要贴上;右上部撇稍收,捺舒展,盖住下部,最后一笔竖弯钩的竖段落到竖中线上。岸“山”要写得扁一些,第五笔撇要写舒展,第六笔横在横中线上。屋字形上短下长,第三笔撇要写得长而舒展,“至”的各笔画要写得紧凑些。5.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后,在田字格中描红,再各写两遍。要求做到书写正确、

11、端正。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思考:“雾”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点几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词卡:淘气。3.课件出示雾自言自语的句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示范指导。(2)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3)在小组内交流: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4)课件出示,填一填:雾把( )、( )连同( )、( )都藏起来了,最后把( )也藏了起来。(5)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明确,完成填空。雾把大海、天空连同

12、太阳、海岸都藏起来了,最后把自己也藏了起来。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雾,还知道雾很淘气,藏起了很多东西。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学会了“于、岸、论、屋”等字的书写,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真是太棒了!2.作业:把雾在哪里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2.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的,体会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趣。要点把握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雾宝宝,大

13、家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淘气。)淘气的雾宝宝把课文中学过的字词拼音也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们吗?谁读准了词语,拼音就会出来哦。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认读正确,显示拼音。淘气于是变暗岸边街道桥梁甚至躲藏一切消失一片雾2.回顾课文:雾把什么都藏起来了?引导学生用“雾真淘气啊,把藏了起来”的句式说一说雾来时的景象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深入地认识这个淘气的孩子。(齐读课题)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读课文第36自然段。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2.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的句子,逐句指导朗读理解。(1)预设句一: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

14、,都看不见了。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大雾中大海的景色,说说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学生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被藏起来的事物,由海水到船只,再到蓝色的远方,几乎涵盖了海面上的所有景物,再与“都看不见了”相连,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整片大海被浓雾笼罩的情景。(2)预设句二: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指导学生用调皮的语气读一读。教师引读,学生自主理解“霎时”的意思,给“霎时”找近义词。(立刻、瞬间。)播放视频(碧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明亮的太阳挂在天空。接着,一阵雾飘过来,什么都看不见了),说一说雾藏万物的情景。比较预设句一,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

15、的地方。(3)预设句三: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指名读句子。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明确:在大雾之下,远处大的事物,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都看不见了,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大雾遮蔽了一切,更令人感受到大雾笼罩万物的神奇景象。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顿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适当加重语气。过渡: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最后,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3.第3、

16、4、6自然段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4.读第9、10自然段,理解填空。(课件出示)雾把藏了起来。不久,大海连同,天空连同,海岸连同,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预设:(1)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再用课件显示完整句子。(2)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朗读时,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5.出示三组对比图,说一说感受。一组是大雾中的大海和雾散后的大海,一组是大雾中的天空和雾散后的天空,一组是大雾中的城市和雾散后的城市。预设:生1:我很高兴,一切又能看清楚了。生2:我觉得雾真有趣,原来一切都看不见,现在又全都露出来了。生3:我有些疑惑,雾把自己藏到哪里去了?6.理解雾的消失。(1)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2)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给出科学解释。7.仿照下列句式练习说话。雾把藏了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