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241890214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清 名 梁晓声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2、。“八十三了。”“八十三还采茶?!”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 “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

3、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意能说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流行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4、!”?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

5、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啊!”我一时失语。?“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

6、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

7、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我似乎倾听到了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二字而已。?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

8、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绘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C. 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一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D. 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钦佩。E. 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2) 文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9、)(3) 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6分)(4) 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是什么意思?(2分)此句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1)C D ( D项中内容概括有误,“忍辱负重”应该为“看重清名”;C项语句理解有误,“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服之情”没有依据)(2)清明时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1分),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好了铺垫(2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或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1分),衬托(比喻

10、)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2分)。或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1分)为下文写徐阿婆追求一生的清明做铺垫(2分)。(3).“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正直的、有良知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善良、有同情心。“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尚礼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善于反省。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时,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愧,因我亦如此”,这些地方都表明我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正直、有良知。当“我”听到副县长的所作所为时,一时无语,可见“我”对他的做法

11、持否定态度,所以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任选两种性格,性格概括2分,分析得当2分)(4)“可以干,不可以浊”意思是做人,可以忍受贫困,承受打击乃至死亡,但不可玷污了自己清清白白的名声。(意思对也可,2分)现实生活中,如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杨善洲,以他甘守清贫、不谋私利的磊落的一生,无愧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称号。(能举出实例给2分,并能作恰当的分析给4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木匠刘亮程赵木匠家弟兄五个,以前都是木匠,现在剩下他一个干木匠活儿。菜籽沟村的老木匠活儿只剩下一件:做棺材。这个活儿一个木匠就够做了,做多少都有数,只少不多。村里七十岁以上的,一人一个,六十

12、岁以上的也一人一个,算好的。也有人一直活到八九十岁,木匠先走了,干不上他的活儿,这个不知道赵木匠想过没有。也有人被儿女接到城里住,但人没了都会接回来。赵木匠的工棚里,堆了够做几十个寿房的厚松木板,一个寿房五块板,所谓三长两短。我在里面看了好一阵,想选几块做书院的板桌,又觉得不合适,那些板子在赵木匠心里早有了下家,哪五块给哪个人,都定了。做一个寿房多少钱,也都定了,不会有多大出入的。村里的老人或许不知道赵木匠心里定的事。有时哪家儿子看着老父亲气儿不够可能活不过冬天,就早早地给赵木匠搁下些定金,让把寿房的料备好,到时候很快能装出来。更多时候是赵木匠自己做主,把他想到的那些老人的寿房都定制了。早晚都

13、是他的活儿,人家不急他急,他得趁自己有气力时把活儿先做了,万一几个人凑一起走了,他又没个打下手的,那就麻烦了。赵木匠心里定了的事,旁人不知道,鬼会知道。鬼半夜里忙活着抬板子,三长两短盖房子,给每人盖一间,盖到天亮前拆了板子抬回原处。我不能买老木匠和鬼都动过心思的板子,看几眼,倒退着出来,临出门弯个腰,算请罪了。我们的大书架和板桌、木桥,原打算请赵木匠做的,问了下工钱,也不贵,但最后请了英格堡乡打工的外地木匠。也是想着赵木匠二十年来只做寿房,他把菜籽沟的门窗、立柜、橱柜、八仙桌还有木车都做完了,一个老木匠时代的活儿,都叫他干完,我不忍再往他手里递活儿。另一个我就是考虑他脑子里下料、掏卯、刨可能都

14、想的是打寿房的事,我不能让他把这个活儿干成那个活儿。赵木匠到我们书院串过几次门,他跟我们说着话,眼睛盯着院子里成堆的木头木板,他一定看出这摊木活儿的工程量。他没问我们要干啥。我也没给他说我们要干啥。赵木匠耳朵背,我怕跟他说不清,我说这个,他听成那个,所以啥都不说。赵木匠是个明白人,他心里一定也清楚,一个木匠一旦干了那个活儿,也就不合适干别的活儿了。对木匠来说,干到可以干那个活儿,就简单了,所有以前学的花样都不用了,心里只有三长两短的尺寸和选板的厚道。赵木匠是厚道人,我看他备的松木板,一大柞厚,看了踏实。我们来菜籽沟的头一年,村里走了三个人,外面来的小车一下子摆满村道,仿佛走掉的人都回来了。冬天

15、的时候我不在村里,方如泉说菜籽沟办了两个葬礼和十几家婚礼,礼钱送了好几千。我交代过,只要村里有宴席,不管婚丧嫁娶,知道了就去随个份子。村委会姚书记说他一年下来随礼要上万,哪家有事情都请他,他都得去。姚书记一点不心疼随了这么多礼。他的儿子这两年就结婚,送出去再多,一把子全捞回来。村里出去的孩子,在城里安了家,结婚也都回村里操办,老人在村里,养肥的羊、喂胖的猪在村里,会做流水席的大厨子在村里。再有,家人大半辈子里给人家随的礼账也在村里,要不回村里操办酒席,送出去的礼就永远收不回来了。也是我们到菜籽沟的这一年,英格堡乡出生了两个孩子。我听到这个数字心里一片荒凉,几千人的乡,一年才生了两个孩子,明年也许是一个,后年也许一个孩子都不出生,到那时候,整个英格堡、菜籽沟,只有去的,没有来的。【相关链接】刘亮程:作家,新疆沙湾县人。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他说“不管朝哪儿走,这里的村庄景象都能够唤醒我的记忆,那些破土墙、烂猪圈,睡到半夜忽然醒来听到一声狗吠,感觉这个世界还是你的。”7.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