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沈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1890189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沈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沈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沈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沈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沈潭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 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既不发烧,又没什么痛楚,不过头脑有些儿胀,胸口有些儿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呢?” “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

2、 “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你还年轻,还有小林儿,我希望你们的骨头有些斤两。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敝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3、“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 “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有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的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 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

4、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他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

5、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 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杷的时令了

6、。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不比树木,树木生根在地里,移动不得,人当然可以到哪儿住哪儿,”我迎合着老先生的意思。 “你看,这儿四川这么多的人,打听他们的祖先,都是旁的地方来的。他们来了,住下了,一样在这儿成立了家室,长养了子孙。” 任夫先生朝我看看,同时擦掉他掌心的土。 吴老先生低下头,喃喃地念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文句:“其俗柔靡,人轻节义” ( 194455)(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从家乡来的“表兄”随便的一句话让吴老先生病了一场,他认为“表兄”骨头没有斤两,很生气,并由此对家乡的名儿也

7、感到羞惭。 B吴老先生的儿子并不赞同父亲“做迁川第一世祖”的决定,因为他想在战后凭着“义民”的身份回到家乡,谋取某些特殊的利益。 C“不出门”,是因为吴老先生思念家乡,不喜欢成都,对成都没有认同感;后来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是因为他觉得“成都确也不错”。 D这篇小说前半部分借助“我”与“任夫先生”的对话,交代了故事发牛的背景和起因,并巧妙地表现了吴老先生的性格特点。 E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这篇小说突出的特色,吴老先生、任夫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都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表现出来的。(2)小说一开始就写吴老先生没有“晒他的手提皮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吴老先生是一个

8、什么样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吴老先生真的不想再回到家乡,决意永远住在成都了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说“忍”陈子展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话,这话本来不错。因为他只教人忍小事,当然权衡轻重,以 成就大计划,忍耐小事件为是。倘若对方要使你的大计划弄不成,那就不是小事,只要你还有做人的血性,一定忍无可忍了。比如他看见鲁国当权的季氏在家里擅用只有天子可用的八佾乐舞,就气愤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五代的冯道以孔子自比,他忍性的修养工夫,似乎要比孔子进步。相传他做宰相的时候,有 人在街上牵着一匹脸上挂着一块写有“冯道”

9、二字布的驴子,这分明是在取笑他了,他看见了也不 理。俗语道:“宰相肚里好撑船。”唐朝有一个叫做娄师德的宰相,就留下了唾面自干的故事,活 活描出了为着做官,不惜忍受一切耻辱的心理。明朝大儒白沙先生有一篇忍字箴道:“不乱大谋,乃其有济。如不能忍,倾败立至!”他要学张公艺百忍,可惜他不曾做得宰相以忍治国,他只能学张公艺以忍治家。从家到国,都离不了 一个忍字,中国民族算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伟大民族了。这个忍字,真可算得咱们唯一无二的国粹。忍的哲学,道家发明最早,老子的不争主义,就在于能忍。自从佛家的哲学传到中国,老子的哲学又得一个帮手。相传释迦行禅,在一棵树下兀坐不动。有鸟飞来,把他看做木头,就在他的发

10、髻里生蛋。等他禅觉,才知脑袋顶上有了鸟蛋。于是再行入定,直到鸟蛋已生鸟儿飞去,他才起身。此故事虽未必为真,可是佛家忍性的工夫,实在比道家高 了许多。六朝道家佛家的思想最有势力,恰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族最倒霉。宋朝虽说好像是儒家思想最占势力,其实一般道学家戴着儒家帽子,却穿了佛家道家的里衣,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也最倒霉。明朝道学号为中兴,而儒家贩的还是佛道两家的货色,即消极的哲学,懒惰的哲学,不求长进的哲学,中国民族又倒霉三百年。我虽然不一定要把两千年来受异族侵略倒霉的责任,通通推在道家佛家乃至号为儒家的道学家身上,但这三派思想浸透中国民族的血液,三派所最注重的忍性修养工夫做得愈精进,愈深湛,就愈成为

11、牢不可破的民族性。因此这个在世界上最会忍耐一切的伟大民族,也就愈成为最适于被侮辱被侵略的民族了。记得清儒张培仁说:“忍之一字,天下之通宝也。如与人相辩是非,这其间著个忍字,省了多少口舌。凡世间种种有为,才起念头,便惺然着忍,则省事多矣。”但忍中有真丹,又是和之一字。以和运忍,如刀割水无伤。和者,众人以为狂风骤雨,我则以为春风和气;众人以为怒涛,我则以为平地。这也像是说忍耐与和平两者有不可分离的关系。难怪 中国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会忍耐一切的伟大民族,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和平的伟大民族。(原载太白杂志,有删改)16文章第段中列举孔子反对季氏擅用八佾乐舞的例子,有何作用?(6分) 17分析文章第_

12、的资述层次o (6分)18文章论述了“忍”的哪些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16.答案:阐明孔子对“忍”的态度:对小事“忍”,可以成就大事;但“忍”不能违反原则。引出“忍”的话题,并与下文不讲原则而一味“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论证的说服力。评分建议: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首先列举三派思想对时代的影响,接着分析“忍”对民族的危害性,最后得出越忍的民族越容易被侮辱被侵略的结论。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缺少“首先”等提示语,酌情扣分。18.答案:从积极的角度看,“忍”可以提升个人修养,保证仕途顺畅,促进家庭和睦,增进社会和平。从消极的角度看,“忍”易让人遭受耻辱

13、,变得消极、懒惰,不求上进;也易使民族遭受侮辱、侵略,甚至灭亡。评分建议: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7题。文学的安静周国平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该奖的一位得主爱尔兰女诗人希尼写信给她,同情地叹道:“可怜的、可怜的维斯瓦娃。”而维斯瓦娃也真的觉得自己可怜,因为她从此不得安宁了,必须应付大量来信、采访和演讲。她甚至希望有个替身代她抛头露面,使她可以回到隐姓埋名的正常生活中去。维斯瓦娃的烦恼属于一切真正热爱文学的成名作家。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成为新闻人物是一种灾难。文学需要安静,新闻则追求热闹,两者在本性上是互相敌对的。福克纳称文学是“世界上最孤寂的

14、职业”,写作如同一个遇难者在大海上挣扎,永远是孤军奋战,谁也无法帮助一个人写他要写的东西。这是一个真正有自己的东西要写的人的心境,这时候他渴望避开一切人,全神贯注于他的写作。他遇难的海域仅仅属于他自己,他必须自己救自己,任何外界的喧哗只会导致他的沉没。最好的作家懂得孕育的神圣,在作品写出之前,忌讳向人谈论酝酿中的作品。凡是可以写进作品的东西,他们不愿把它们变成言谈而白白流失。海明威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仅一千字,其结尾是:“作为一个作家,我已经讲得太多了。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不是讲出来。”福克纳拒绝与人讨论自己的作品,因为:“毫无必要,我写出来的东西要自己中意才行。既然自己

15、中意了,就无须再讨论;自己不中意,讨论也无济于事。”相反,那些喜欢滔滔不绝地谈论文学、谈论自己的写作打算的人,多半是文学上的低能儿和失败者。好的作家是作品至上主义者,就像福楼拜所说,他们是一些想要消失在自己作品后面的人。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情景就是自己成为公众关注的人物,作品却遭到遗忘。因此,他们大都反感别人给自己写传。福克纳告诉他的传记作者:“作为一个不愿抛头露面的人,我的雄心是要退出历史舞台,从历史上销声匿迹,死后除了发表的作品外,不留下一点废物。”昆德拉认为,卡夫卡在临死前之所以要求毁掉信件,是耻于死后成为客体。可惜的是,卡夫卡的研究者们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他的生平细节上,而不是他的小说艺术上。在研究作家的作品时,历来有作家生平本位和作品本位之争。十九世纪法国批评家圣伯夫认为作家生平是作品形成的内在依据,因此不可将作品同人分开,必须收集有关作家的一切可能的资料,包括家族史、早期教育、书信、知情人的回忆等等。普鲁斯特则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这种观点作了精彩的反驳。他指出,作品是作家的“另一个自我”的产物,这个“自我”不仅有别于作家表现在社会上的外在自我,而且唯有排除了那个外在自我,才能显身并进入写作状态。不管后来的文艺理论家们如何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