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专*** 文档编号:241890185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广东省阳江市寿场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16分)名人之后的平凡人生 孙 郁周海婴鲁迅之子,81岁。年轻的时候对周海婴有种神秘感:鲁迅之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都有点消极,比如其学习平平,缺乏才气,曾受到学校老师的批评,等等。都有点惋惜的口吻,言外之意,鲁迅的后代已不复周家当年的气象了。其实我们用打量鲁迅的眼光来看他的后人,可能有点问题。思想和艺术很难遗传,这个现象不知道医学怎样解释。周海婴自应有他的路。他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在国家广播事业局工作,退休前担任广播电

2、影电视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逃不出父亲的光环,有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舆论的问题。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认识周海婴先生。第一次见面是一个下午,他开着一辆很小的卧车到鲁迅博物馆来。门卫的老大爷不认识他,将其拦住。海婴很生气,说这是我的家,怎么不让进呢。我便前去解释,彼此方得以释然。看到他高高的个子,一身笔挺的西装,觉得有点港台人的气质。那时候大陆人的着装很土,而鲁迅之子的悠然、贵族气,显然呈现着他和常人的距离。后来总是在会议上见面。那些关于鲁迅的会议,他从不发言,手里带着相机,不时在会场走动,倒仿佛是个专业的摄影师。他游离于学界和文坛,反显得轻松、自如。我真正与他有了接触,是做了鲁迅博物馆馆长之后。周先

3、生住在木樨地,家里的摆设很文气,书房里多是与鲁迅相关的书籍。各类木雕、铜像,还有书法作品,显得古雅。他对鲁迅博物馆的现状很关心,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把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家。慢慢地,我和他们一家人也渐渐亲近起来。他在谈天的时候,偶然说些笑话,幽默的语句不时出来。他说话把别人逗笑了,自己并不笑。据前人回忆鲁迅,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这是父亲的遗传也说不定。他是很直截了当的人,快言快语。也常得罪人,说话偶尔带刺。有时候与人不高兴了,马上红脸,愤愤的样子。许多年间,他为了维护鲁迅的版权和多家出版社发生纠纷,官司不断。我总觉得出版社和他沟通不够,有着隔阂在。有人因此说海婴看重金钱,批评

4、也偶尔出现过。但他认准了,就坚持,有时甚至写文论争。这种韧性,似乎也有鲁老夫子的痕迹,在坚守自己立场的方面,他许多时候让我想起鲁迅的性格来。周海婴对鲁迅文本几乎不能说些什么。1936年父亲去世,他才七岁,但他对母亲是感情极深的。他在母亲那里,得到了最美的爱,风雨之间,一同走过了童年。由于母亲的支持,他学过财会,上过无线电夜校,在辅仁大学社会系念过书,后来转到北大物理系,最终选择了科技的行当。晚年他的一件心事,是出版母亲的文集,特别是那些被删改的集子。若说他与鲁迅最大的差异,是没有像父亲那样沉浸在思想与文学的思考里。可是鲁迅希望的青年轻松且合理的度日状态,他是有的。他享受了鲁迅给他带来的各种荣誉

5、,也自如无伪地度过一生。这是鲁迅精神的果实呢,还是一种偏离,都颇可思量。从鲁迅到周海婴,有两代人反差极大的空间。中国文化的流变和生存状况的流变,均于此折射出来。没有创作经验的周海婴,在晚年最大的事情是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书披露的史料很是珍贵,有的是有分量的。一个儿子眼里的父亲,及社会变迁史,总让我们有新奇的感觉。在他80岁的时候,周海婴之子令飞邀我一起为海婴策划了摄影展,一时颇有影响。之后,上百名朋友为他做八十大寿的活动,萧军的后人、胡风的后人、冯雪峰的后人等都参加了。那一切都是民间的,没有官方的痕迹。而且他晚年,与历经苦难的鲁迅友人的后代来往甚多。这一点,是有鲁迅的脾气的。鲁迅属于民间

6、,他也活跃于民间。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许多从奴隶之路走来的人,在他那里继续了一个故事。在海婴那里,我们看到了鲁迅精神的片断。这是一个家族生命的延续,在多难而复杂的八十余年的生活里,他恪守了鲁迅希望的“不做空头文学家”的原则,没有偏离父亲的遗嘱,一直真实地活着。 (选自新世纪周刊2011年15期,有删改)12.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周海婴年轻的时候,学习平平,缺乏才气,曾受到学校老师的批评,人们对其有点惋惜之余感叹鲁迅的后代已不复周家当年的气象了。B上个世纪80年代周海婴开着一辆很小的卧车到鲁迅博物馆来,门卫的老大爷居然不认识他,将其拦住,觉得他是个

7、港台人,西装笔挺,有贵族气质。C周海婴先生家里的摆设很文气,书房里多是与鲁迅相关的书籍。他对鲁迅博物馆的现状很关心,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似乎把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家。这说明他毕竟他是鲁迅之子,逃不出父亲的巨大光环。D周海婴喜欢摄影,鲁迅的会议他从不发言,手里带着相机,不时在会场走动。晚年活跃于民间,与历经苦难的鲁迅友人的后代来往甚多。E鲁迅某些精神的片段,在周海婴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周海婴恪守了鲁迅希望的“不做空头文学家”的原则,成为一个实干的文学家,晚年出版了鲁迅与我七十年,讲述了一个儿子眼里的父亲以及社会变迁史。13.下列关于鲁迅对周海婴的影响,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周海

8、婴享受了鲁迅给他带来的各种荣誉,又坚守着自己立场。B.周海婴在晚年的一件心事是出版母亲的文集,特别是那些被删改的集子。C.周海婴做八十大寿的活动,那一切都是民间的,没有官方的痕迹,晚年,与历经苦难的鲁迅友人的后代来往甚多。D.周海婴一直恪守着父亲“不做空头文学家”的教诲,轻松合理真实地生活着。14. “从鲁迅到周海婴,有两代人反差极大的空间。”请说明“反差”的具体含义。 (4分)_15.文中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述。(4分)_参考答案:12.CD(A说他“学习平平,缺乏才气”只是传说。B觉得有港台人的气质,是作者认为,而非门卫。E“成为一个实干的文学家”错,鲁迅与我七十年只是一本传记

9、式回忆录,他是科技人员,不是文学家。)(答对1个给2分,答对2个给5分。多于2个答案不得分)13.B(这是母亲对周海婴的影响。)(3分)14.“反差”是指鲁迅先生是思想和文学的巨匠,而周海婴只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鲁迅和周海婴的身份差异,各2分,共4分)15.内容上写出人们对鲁迅之子的种种猜想,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引起读者的兴趣。手法上先抑后扬,为下文展现一个真实而平凡的周海婴作了铺垫。(每点2分,共4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

10、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

11、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

12、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

13、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3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14、是(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殷。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1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

15、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体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15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惑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参考答案:13C14B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