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v知识分享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241886259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37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v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v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v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v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v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v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v知识分享(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概述以下三方面: 自我意思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与心里健康意志品质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2、自我意识的结构心理学家对自我意识的结构,诠释不一,概括起来有以下说法:(1)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2)躯体我、社会我、精神我(3)本我、自我、超我(4)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3、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1)有关自我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结构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超我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

2、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2)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越经过20多年的时间 初生时:自我中心期,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状态 三岁到青春期:“社会自我发展”发展阶段 青春发动期到青年后期:心理自我发展时期,称为自我意识“主观化”时期。(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1、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1)大学生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2)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3)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4)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其坚持性和稳定性发展显著(5)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总体而比较高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

3、展的规律(1)自我意识的分化 *主观我与客观我的分化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2)自我意识的矛盾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 *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 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 * 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3)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意识的统一有以下三种类型: *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型 * 消极的统一:自我否定和自我扩张 * 难以统一:自我萎缩和自我矛盾 如何才能消除矛盾、冲突,使自我意识逐渐接近理想自我统一呢?方法有三种: 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趋向理想自我; 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 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

4、现实自我,不管以哪种方法达到统一都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及是以往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的集中反映,也是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新起点。 只有客观、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自我,并对自己的经验持一种接受和开放的态度,才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快乐幸福的生活,才有可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以助成才。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其调整(一)影响自我意识的不良心理因素1、过分追求完美2、对现状不满引起心理失衡3、受他人期望的影响(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缺陷及其调整1、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渡的自我拒绝2、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强

5、的自卑感3、自我中心和从众心理4、过分的独立意向与过分的逆反心理三、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一)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1、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2、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3、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4、自我意识健全的人,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二)塑造健全自我意识的途径1、正确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3、有效控制自我4、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情绪管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

6、什么是情绪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情绪的表现 (1)生理反应 (2)内心感受 (3)行为 3、情绪的类型 (1)七情之分 (2)心境、激情、应激 4、情绪的功能 (1)自我保护的功能 (2)人际沟通的功能 (3)信息传递的功能 二、什么是健康的情绪1、健康的情绪含义 指一个人的情绪的发展、反应水平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与其年龄和社会对此的要求相适应,并为社会接受。2、不良情绪及其表现(1)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2)负性情绪超过了自己所承受的程度(3)负性情绪出现了恶性循环不能自拔的状态(4)由于情绪适应不良导

7、致严重的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疾患。 3、情绪调整的方法 (1)大哭一场 (2)写日记 (3)唱歌、听音乐 (4)跑步、做运动 (5)倾诉 (6)旅行 (7)睡觉 (8)向亲近的人发脾气 3、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 一是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二是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与主观幸福感,热爱生活; 三是注重沟通的艺术,学会与人合作,建立宽厚的人际关系; 四是悦纳自己,用赞赏的目光对待自己; 五是宽容别人,不苛求别人; 六是学会忘记过去对失败与对自己的伤害; 七是避免过分自责; 八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消化负性情绪; 九是不要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十是学会

8、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以避免因此引起的负性情绪体验。三、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1、焦虑2、抑郁3、愤怒4、嫉妒5、冷漠四、情绪管理与调节的方法1、理性情绪疗法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在50年代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其核心是去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信念。非理性信念的特点是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理论认为: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这一理论也称为情绪困扰的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所遇到的诱发性事件之后产生的相应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指在特定的情景下

9、,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案例:如何看待半杯水2、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 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积极的自我暗示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指导和暗示作用,来调适和放松心理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的方法。 3、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

10、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 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看电影、电视,读读书,打打球,下盘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4、适度宣泄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轻松。因此,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宣泄一般是在背地里,在知心朋友中进行的。采取的形式

11、或是用过激的言辞抨击、谩骂、抱怨恼怒的对象;或是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自己认为的不平和委屈等,一旦发泄完毕,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到空旷的山林原野,拟定一个假目标大声叫骂,发泄胸中怨气。必须指出,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5、自我安慰法当一个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如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寻找的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

12、的不安与痛苦。这种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比如,对于失恋者来说,想到“失恋总比结婚后再离婚要好得多”,便可减轻因失恋带来的痛苦。因此,当人们遇到情绪问题时,经常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可以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6、交往调节法某些不良情绪常常是由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因此,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烦恼时,能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往、谈心,比一个人独处冥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因此

13、,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找人谈一谈,具有缓和、抚慰、稳定情绪的作用。另一方面,人际交往还有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增强自己战胜不良情绪的信心和勇气,能更理智地去对待不良情绪。7、情绪升华法 升华是改变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欲望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高水平的宣泄,是将消极情感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如一同学因失恋而痛苦万分,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立志做生活的强者,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上述方法都失效的情况下,仍不要灰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去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倾诉,在心理医生的指导、帮助下,克服不良情绪。 意志品质与心理健康 意志:是人

14、们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在目的的支配下不断调节自己的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去实现预期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意志与行动是分不开的,通常将意志支配下进行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 意志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目的性 意志行动既不是盲目的行动,也不是勉强的行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后的有明确目的的自觉的行动。王选的人生实践表明: 自觉的、明确的目的是意志行动发生、发展和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仅有良好的智力,而缺乏正确而明确的意志行动,是难以跻身成功者的行列 人们对于行动目的社会意义认识愈明确,克服困难的动力就越强。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意志行动与非意志行动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发挥

15、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解决各种困难。只有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意志行动才能表现出来。意志行动过程人们的意志行动,包含着制定行动计划和实现目的两个阶段 制定行动计划阶段: 确立动机 确立目的 选择方法和制定计划 做出意志行动决定 实现目的阶段:目的的实现过程需要指出的是: 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是一环紧连一环的统一结构。 意志品质的构成要素 意志品质是指人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意志特性和倾向,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性。 意志自觉性 指对行动的目的、意义的社会性有充分自觉的认识,并且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目的和要求的能力。 具有意志自觉性的人

16、,能够主动地、独立地调控自己的行动,为实现预定的目的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即使“零落成泥辗做尘”,也要“化做春泥总护花”。 意志果断性 是指善于明辨是非,把深谋远虑和当机立断结合起来,迅速做出决策,毫不犹豫采取行动的品格。 果断性是以审时度势,明察秋毫为基础,敢于“温酒斩华雄”者,并非一个“勇”字可以概括。 意志坚毅性 意志坚毅性,也称为意志坚持性、坚定性、坚韧性或顽强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能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预定目的的能力。 意志自制性 意志自制性,也称自制力、自持力,是指人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垂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 应该指出的是: 意志品质的诸多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意志品质的形成与人的先天素质、受教育程度、社会道德风尚等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意志品质参与并影响着人的认知、情感和性格等心理活动,意志品质不仅是心理过程,也是个性特征。 一、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二、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常见问题 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修养一、大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 大多数学生意志品质的特征基本形成并趋于成熟 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