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六个提升”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241883606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六个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六个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六个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六个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全生产“六个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六个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六个提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六个提升”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我省正处在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是推动振兴发展的保障线,更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为迎接今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安全监管系统要时刻牢记职责使命,紧紧围绕新一轮振兴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改革引领和创新驱动这条主线,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筑牢底线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聚焦“六个提升”精准发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持续巩固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的良好态势,加快推进安全发展。1、 提升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2、抓紧制定吉林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逐项落实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年度任务和时间进度。各地区制定出台意见贯彻实施的具体办法。不断完善健全各类体制机制。一是提升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提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三是提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四是提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安全生产考核考评体系建设。六是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体系建设。2、 提升责任落实,健全责任体系。深化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进一步明确地方党委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职责清单,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层层细化分解落实责任。深化行业领域部门监管责

3、任。推进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监管职责的法定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年度执法计划和权力、责任“两张清单”。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的全面责任。把双重机制建设作为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出台安全生产“五个一”工程建设活动的意见,全面启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五个一”工程(一业一规、一企一标、一岗一责、一人一卡、一日一醒)。改进完善考核的目标体系、方式方法和激励约束机制。3、 提升法治建设,严格法治措施。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立法规划;加快制修订社会高度关注、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重点领域专项和配套法规;推动将极易导致

4、重特大事故的违法行为纳入刑事追究范围,提高违法成本;根据安全生产执法结果、事故原因分析和新工艺技术装备应用等情况,及时制修订相关技术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协会、企业率先制定新产品、新工艺、新业态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安全生产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突出重点行业执法,把小煤矿、灾害煤矿、单班下井人数多的煤矿作为重点,对灾害严重、隐患突出的煤矿严令整改,实行驻矿监管监察、专人盯守;强力推进头顶库、采空区和露天矿高陡边坡专项治理;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和废弃处置等各环节安全监管;深化烟花爆竹零售企业“两关闭”“三严禁”及批发企业“六严禁”专项治理

5、行动;深化粉尘防爆专项整治,推动作业场所超过30人的金属粉尘、木粉尘企业全面整改。加强企业应急管理风险评估、预案编制和培训演练等应急管理检查执法。深化行政审批和安全准入改革,明确高危项目审批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条件,建立规划、选址、设计、建设、生产、经营等环节的把关机制,不符合产业政策、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一律不予核准。4、 提升综合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抓紧制定2017年遏制重特大事故(较大事故)的综合治理方案。做好区域性安全评估和项目安全评估,防控风险源,对重大风险项目要同规划、同设计、同实施、同考核,有效降低安全风险负荷。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大危险源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6、;建立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机制,逐一建档立案,努力把“想不到”“不知道”的问题纳入视线、有效管控。依法推动安全无保障的煤矿有序退出。启动三类煤矿危险性鉴定。认真落实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推进重点地区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严格危化品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安全准入、工程设计等源头管控措施。推进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制定吉林省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和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名录。加快实施人口密集区域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场所安全搬迁工程。厘清国土、公安、环保等部门非煤矿山监督和管理职责,建立执法信息相互通报和联合执法机制。限定准入条件:达不到最低开

7、采规模、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一律不予行政许可,不履行“三同时”手续的一律不准建设。管控安全风险:建立非煤矿山风险数据库,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电子分布图。治理安全隐患:出台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加快推进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治名录管理制度,推动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或淘汰退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管执法,督促落实职业病危害告知、日常监测、定期报告、防护保障和职业健康体检等制度措施。实行职业病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深入开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百千万工程”。5、 提升基础建设,提升保障能力。继

8、续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一是信息化监管工程。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系统数据、业务办理、基础支撑、标准规范、实时监控六大功能。二是危化品安全提升工程。全省所有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建成双重机制,对安全距离不足、安全条件不够的企业启动搬迁改造工程。三是非煤矿山采空区治理工程。加快推进两座石膏矿采空区治理和小型尾矿库销号、尾矿库“头顶库”闭库、堆渣场治理等工程。四是公路安全防护工程。所有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连续下坡、隧道桥梁等重点部位加设安全防护栏。五是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工程。聘请专家对保留煤矿逐矿剖析瓦斯、水文、地质等开采条件,实行“一矿一策、一面一策、逐矿整治”。六是安监队伍基础建设工程。督促企业落实安全

9、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研究建立安全发展基金。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在危险工序和环节广泛应用,构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信息化全省“一张网”。完善警示教育体系。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会同主流媒体开办安全生产节目、栏目,加大公益宣传、技能培训、警醒提示力度;加强手机报、微博和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建设,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责任明确、载体多样、管理规范的安全培训体系。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推进安全知识、安全常识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推动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等建设。6、 提升队伍建设,提高素质能力。深入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条例准则;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手册的学习,年内所有监管执法人员都具备基本的执法能力和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具体规定,严防“四风”反弹;进一步明确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