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

上传人:欣*** 文档编号:241878157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 _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 _年南夏墅街道大调解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_年,南夏墅人民调解工作要按照中央、省、市对调解工作的新要求,以维护稳定、服务民生、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基础,发展队伍,全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提高调解能力和水平,努力消除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二、工作重点和任务 1、巩固完善大调解机制。一要加强调处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调处中心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稳定方面的独特作用。二要按照“独立设置,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独立的工作人员和独立的工作经费”的要求

2、,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必须确保有两名以上有经验有能力有热情的人员专职从事调解工作。三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与互动,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联动机制、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2、进一步完善诉调、公调对接机制。一要协同法院、公安部门进一步规范两项对接工作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和工作程序。二要不断提升专职调解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充实和调整调解人员、组织业务培训、加强个案指导等形式,增强调解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三要创新调解工作方法,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3、重视加强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今年,我区将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建设“平安医院”的总体部署和省司法厅、卫生厅的

3、有关要求,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医患纠纷实际,建立区、镇两级医 患纠纷调解组织。要认真按照部署要求,建立组织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开展好医患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4、进一步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构建以村(社区)调委会为主,其他形式人民调解组织为辅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一是要加强对现有薄弱村(社区)调委会的调整、整顿工作。二是积极推动企业调解组织建设,重点发展民营企业调解组织。三是在去年全面建立流动人口调解组织的基础上,提高流动人口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四是抓好新建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五是积极推动在接边地区等特殊区域组建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六是在人口密集的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建立调解组织。 5、进一步

4、推进调解员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专门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以及首席调解员按要求配备,有条件的村(居)配备1名以上专职调解员。根据申报省优秀司法所的条件,专门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不少于3名。要进一步重视特聘调解员工作的管理指导,不断调整充实特聘调解员队伍,把真正热爱调解工作、有威信、有水平的社会力量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来,使特聘调解员名副其实,切实发挥作用,同时要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先进经验。此外,还要重视对新任调解主任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要继续加强调解员队伍业务能力建设,通过示范培训、岗位培训、庭式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增强他们从事调解工作的能力。 6、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定期

5、分析和调处成功率以及信息上报工作。一是要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每月开展调查摸排不少于两次。要认真抓好重点区域、重点群体和重点单位的矛盾纠纷,掌握全街道矛盾纠 纷的总体情况,完善落实预警分析和应急预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要重视做好矛盾纠纷调处统计上报工作。省委、省政府已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指标列入我省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28个科学发展指标之一),它将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社会进步、平安社会”的程度,事关当地科学发展程度的评价,事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形象,我们要高度重视调处成功率的报送工作,严格按照调处成功率的定义进行统计,并认真做好台帐卷宗的整理工作,使之与上报数据相印证。三是要加强对纠纷的定期分析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把握规律,提炼方式方法,围绕“数据准确、分析透彻、反映真实、报送及时、处置有力”的要求,提高分析研判质量,及时报送纠纷排查及调处情况的报表、分析报告和工作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