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共管理学》

上传人:u**** 文档编号:241871929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公共管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公共管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公共管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公共管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公共管理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研究方向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的研究一文确立,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1926年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轮及1927年成洛比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标志。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1)“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公共组织和私在所有不重要的

2、方面是相同的。“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2)共同点:以组织外部定向(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3)各有所长:P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B强调的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成一种以公管与私管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重视战略管理,关心过程,强调公,私的相似性,很少区别。 雪城大学(1991年9月20号

3、21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即其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论等);研究如何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第一章、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环境:指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1)政治环境: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其基本要素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机构、政党制度、公共政策。

4、(2)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重要决定作用。其基本要素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文化环境: 文化是公共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相对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言较迟缓,但是作用时间更长,组织变革必须在文化延续过程中进行。包括认知、价值、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道德传统。()技术环境: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方法。包括经验技术、实体技术、知识技术。第二章、政府改革与治理网络治理的新特征(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结合95页图2-1)(1)全球治理:为了维

5、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特点:治理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安排。(2)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除直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外,还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政府间合作网络:污水处理、废物排放、公共交通、供水供电。政府项目执行网络: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给项目,不必通过科层

6、制度亲自提供。公私合伙网络: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来吸纳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公共事业责任。(3)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利用各种NPO和私营机构来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消费者控制。其优点:第一,更能制定符合成员需求的政策。第二,推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发展计划,使公共服务直接处于社区民众监控之下。 网络治理的多重困难(1)可治理问题。在市场和政府起不了作用的地方,合作网络与不一定能有效发挥作用,并非所有社会问题均可通过合作网络解决。合作网络可解决的问题由于合作与竞争的矛盾、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而无法解决。(2)合法性问题。指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民主

7、政治的认同危机。合作网络的有效运作是提高政治系统合法性的一种途径和工具。(3)有效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产生有效性问题的直接原因。通过以下途径可提高合作网络的治理能力:明确网络的能力限度“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发新的管理工具。培养网络的管理者。网络中的行动者要有行动意识。(4)责任性问题。由于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共享权力、分担责任,带来公私界限模糊、责任认定困难的问题,公共行动者互相推诿、转嫁责任成为可能。改善:加强行政化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 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民权利实现。政府特殊的责任定位确立合意,保持社会的凝聚力;“元治理”角色,即采取最后补救措施重塑合作网络。当

8、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及措施(1)政府职能的优化。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3)分权。(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机构的重组。对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评价A、积极:“新公共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且更具现实性及生命力。第一,官僚体制是一种过时、僵化、无效率的政府体制模式。第二,政府机构不再是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第三,政治与行政分开在实践中难以做到,不现实。B、消极:理论上的矛盾企业自主与民主负责之间的价值冲突。公共企业图景与公民参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企业运转的隐弊性与民主所要求的开放性之间的冲突。企业管理要求敢于承担风险与公共财政处置责任的冲

9、突。实践中人员精简问题、规章制度删除问题、权力下放问题、等级问题、政治与行政分离问题、是公民还是顾客的问题、谁来负责、价值取向、改革的力度与持久性问题。第三章、政府间关系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二是城市地位上升改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关系。(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程度。(3)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现象日渐普遍:寻求合作,追求更大利益。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近发展:网络模式A、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准层级大大减少为政府间

10、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奠定基础,密切各级政府间的直接联系。()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中心城市: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计划单列的实行及副省级市的确立,对政府间关系的等级制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副省级市在政府行政体系中的地位,而且改变了中央政府与城市政府的关系:经济管理上,中央与副省级市的关系是直接的。但在行政指导和监督上,中央与副省级市的关系是间接的,须通过省政府。所以中央、省、副省级市三者由单一垂直的领导关系变为不等边的三角关系。“市管县”体制的影响。“市管县”就是用地级市管辖原来属于地区管辖的县,其实质是,

11、一方面把一级城市政府变为辖县的一般政府,同时又是将派出机关地区行政公署转变为省县之间的一级政权,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和行政一体化的两个过程同步进行的结果。a、主要有三种模式。“地市合并型”。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省辖地级市与地区行政公署合并,用市政府取代原来的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升级合并型”。将一般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县改市型”。将新设的县改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b、目的。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城乡分治走向城乡合治。解决条块分割问题,促使城市行政区与城市经济区保持一致。c、积极意义。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助于城乡经济的互补与联合,有助于农村的城市化。在地方行政体制发展上,加强

12、了省、市、县之间的联系,使市、县两级政府的职能都有所扩展。d、对等级制的影响。辖县市政府职权的扩大与独立性的明显加强,对省政府的利益和管理权限形成了挑战。“市管县”体制使县与市的关系由平等变成隶属。B、地方分权改革。()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简政放权”、“放权让利”。在财政权力方面,逐步扩大地方财政自主权分税制。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中央将其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行政管理权限、干部人事制度、行政领导体制。C、横向联系的扩展:改革前,企业与地方政府缺乏追求地区比较利益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缺乏活力。()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省区间

13、的经济协作区、省区毗邻地区的合作、省区内合作、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典型案例:西南协调会、金三角区。()地方横向联系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格局由一对一为主转向以一对联合体的博弈为主。第四章、政府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转型期)我国政府在社会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1)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3)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条块分害。价格体系理顺。(4)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5)参与某些经济领

14、域的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品。(6)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与完善社会性的服务体系。(7)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8)转变职能与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 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职能的强化A、我国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1)政府职能界定不清,政府越位和缺位现象突出。(2)社会管理体制不顺。(3)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4)社会管理手段较为单一、落后。(5)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6)现有的改革措施不到位。B、措施。(1)更新管理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2)调整组织结构

15、,再造管理流程。优化组织设计。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借鉴外国经验,设置独立管制机构。再造社会管理流程,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简便、透明和高效”。(3)强化关键的管理职能,落实政府的社会目标。(4)推动“多中心主体”治理,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拓宽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推进社区建设,还权于社区。重视政府公共关系建设。(5)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改进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6)建立社会运行状况监测体系,创造一人“有预见性”的政府。政府失败论的启示(1)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2)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及时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3)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4)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5)反腐败必须釜底抽薪,从体制和制度的创新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第五章、公共政策(略)第六章、绩效管理 绩效评估的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