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规划

上传人:u**** 文档编号:241871628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一、序言根据“十二五”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专项规划和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编制“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专项规划,阐明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的行动指南。(1)“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具有良好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系统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发展规律,建立了中国特色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制体制机制和文化,科技攻关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监察检验机构和队伍的能力素质显著提升,积累了丰富的安全

2、发展经验。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坚持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思路,狠抓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科技支撑六个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从源头抓质量安全,开展事故多发设备和薄弱环节专项治理,着力强化使用环节安全监察,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大规模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监察和检验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在设备数量从2006年初的376万台增长到2010年底的 万台、增长约 %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每年300人左右,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从2006年的0.94人下降到2010年的 人,完成“十一五”规划

3、目标。在保安全的同时,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顺利起步,节能监管法规标准初步建立,节能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取得进展,节能工程及试点示范产生明显效益。积极服务装备制造、石化、电力等产业调整振兴,全力保障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特种设备安全,在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不断提升。(2)“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面临良好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

4、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社会建设、加大公共安全投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这就要求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质检系统把特种设备安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与节能减排等相关法制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3)“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特种设备向大型化、高参数、高风险方向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耗能特

5、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刚刚起步,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监管基础建设薄弱,监管力量不足与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监察检验工作定位和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企业诚信和社会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工作体系有待完善,监管方式方法还欠科学。总体上看,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更高要求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在法制、科技、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4)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6、理”的方针,以“降低风险、保障安全,提高效能、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大力推进基于风险的科学监管为主题,以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监管模式,完善科学监管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重点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提升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5)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保安全。“安全是底线”,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是第一要务,要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加强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运行安全。重节能。要建立完善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

7、的工作模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节能新技术,实施节能工程,加强节能管理,有效降低能耗。抓改革。以战略和系统思维,大力推进基于风险的科学监管,改革监管体制机制,优化监管工作模式,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和工作有效性。促发展。坚持在服务中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保障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安全,促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6)发展目标。到2015年,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和科技支撑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联合监督、检验技术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科学监管设备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

8、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较大以上事故结案率和重点设备监控率、严重隐患治理率达到规范要求,力争万台特种设备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8人以下,推动高耗能特种设备累计节能7000万吨标准煤,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与节能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显著提升。三、全面加强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管针对事故多发易发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坚决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发展。(7)继续坚持从源头抓质量安全。科学实施生产许可和监督检验制度,提升行政许可和监督检验工作质量

9、,严格市场准入。加大对生产企业持续保持许可条件、执行质量保证体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监督抽查力度,严格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监管,把握好鼓励创新和保证质量安全的关系,强化设计、制造单位保证新技术新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相关专业领域行业主管部门、权威技术机构、标准化技术组织及专家学者的技术把关作用,改进设计文件鉴定、型式试验、行政许可鉴定评审工作。规定制造企业在产品资料中明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研究建立设计和制造缺陷召回制度。(8)着力加强使用环节安全监管。继续坚持全过程安全监管,同时根据事故规律,把监管重点和监管资源大幅度地向使用环节倾斜。探索建立使用企业安

10、全管理者代表制度,规定其任职条件、职责和技术决策、指挥权。推进基于风险的企业分类监管,建立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制度,组织制定使用安全管理标准,推动企业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等有效对接,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加强动态监管、现场监察、法制宣传和绩效考核等措施,不断提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行为。使用单位应建立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维护保养、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预案及演练等制度,保证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落实到位,对重点设备实施监控,监察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建立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安全管理制度,支持建立一批专业

11、技术服务机构,为使用单位提供安全咨询管理服务。完善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责任,加大民事赔偿责任,提高违法成本。(9)加强重点设备领域安全监管。推进基于风险的设备分类监管,把事故易发多发频发的设备和社会影响面大敏感度高的高风险设备作为监管重点,低风险设备逐步实现企业自主管理。重点加大对工程建设工地起重机械的监管,推动大型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加大对电梯使用单位特别是物业公司和维保单位的监督管理,防范作业过程伤害事故,推动建立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机制。建立大型游乐设施限定设计使用寿命、定期大修和专业维保制度,监督运营使用单位严格落实日常检查维护责任。推

12、动生产、使用、维保单位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对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故障监测。鼓励运用条码、电子标签等手段提高对气瓶等移动式特种设备的电子监管水平,深入开展气瓶充装站检验站治理。适应电站锅炉和压力容器大型化、高参数化、介质苛刻化和长周期运行趋势,研究应用基于全寿命过程失效模式的设计制造技术和基于风险的预知检测评价管理技术,提高本质安全性。完善对小型蒸汽锅炉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监督管理。理顺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职责。四、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同时,全面推进锅炉、换热器、电梯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促进节能降耗,促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3、(10)加快提升节能监管能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健全节能监管的法规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能效测试机构与节能技术研究实验室,建立完善涵盖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节能工程、运营管理和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等领域的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典型带动的特种设备节能工作格局,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工作。(11)全面推进节能监管工作。统筹兼顾设备与系统、技术与管理、设计制造与使用节能,组织开展产品能效状况普查,研究制定产品能效指标,逐步开展能效审查、能效测试、能效等级评定和节能技术改造,探索建立和严格

14、实施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限制和淘汰能效超标的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大力推广合同能力管理,提高企业节能降耗的积极性,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单位开展节能设计、节能改造和节能运营管理服务,提高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各环节节能水平。(12)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及工程示范。建设节能科技平台,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制造单位开展节能技术研究,加快推动节能科技进步,在设计制造、运行管理、测试监测等方面形成一批节能核心技术。推广若干项成本低、易推广、见效快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冶金、电力、石化等典型行业建立若干个锅炉、换热器、电梯节能示范点,总结经验并加强宣传交流,完善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加快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15、。五、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法规标准,调整政策措施,加强管理与技术服务,积极促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13)促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围绕装备制造、石化、电力等产业调整振兴,依托高效清洁发电、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等领域的重点工程,实施有利于产业振兴的行政许可、检验检测等监管措施,组织科技攻关解决共性关键重大技术问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按照区域和产业特点建设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法规、政策、管理、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促进大型电站锅炉、大型压力容器、大型承压类和机电类成套装置等重大装备自主化,提升大型

16、铸锻件、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保障大型石化成套装置长周期运行。保障石油、石化、电力、冶金、水利、交通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项目安全顺利实施。(14)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找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着力支持高效燃烧、高效换热、高效保温、先进水处理、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和高能效锅炉、余热锅炉、高效换热器、变频控制电梯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支持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锅炉、厚壁容器、超大型起重机械、新型式大型游乐设施和大型客运索道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承压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特种设备安全领域的应用,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配套特种设备制造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特种设备设计、安装、维保、热处理、理化、无损检测、水处理等专业化发展,发展生产服务业,培育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安全管理、安全责任保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