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吴集镇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1565032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吴集镇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淮安市吴集镇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吴集镇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吴集镇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淮安市吴集镇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雅典民主制度中几乎所有的公职都未见有专门技艺的要求,都是以简单的多数票或抽签产生的,且一切重大国事也以简单的多数票决定。这一传统体现了雅典民主政体的A.权力制约B.严重缺陷C.人人平等D.代议制度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几乎所有的公职都未见有专门技艺的要求,都是以简单的多数票或抽签产生”反映的是雅典民主政体不要求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社会的命运掌握在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这是雅典民主政体的严重缺陷,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权力制约和人人平等,故AC项排除;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古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故D

2、项排除。【点睛】“几乎所有的公职都未见有专门技艺的要求,都是以简单的多数票或抽签产生”是关键信息。2.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B.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C.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参考答案: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曾幻想列强的调停,是为“以夷制夷”;太平天国中清政府联合列强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是为“以夷制华”;辛丑条约

3、中列强仍扶植清政府为侵华工具,是为“以华制华”;因此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3.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十年“文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B必须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参考答案:B4. 从贸易区内部的实力来看,美国占有2/3的人口和90%的经济实力,加拿大则仅有7%的人口和8%的经济实力,墨西哥虽拥有近26%的人口,但经济实力则不到2%。材料可以体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征是( )A货币一体化 B政治合作C大国主导 D.区域经济互补参考答案:C考点:北美自由贸易区。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无论从经

4、济实力、工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相比,美国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自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具有很强的制约力。所以答案选C。5. “传奇品质,百年张裕”,成立于1892年由爱国侨领张弼士投资兴办的张裕葡萄酒厂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当初他选择在19世纪末投资创业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C为了抵制外商企业 D政府的鼓励与推动参考答案:A6. 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

5、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 跨了”什么?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1765年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A B C D参考答案:C英国代议制。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形成与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表明英国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不对,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但本身不是政治制度演变的表现。7.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推

6、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十月革命的直接斗争对象就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直接目的8. 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C.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1941年处于世界大战期间,英、苏联都面临着法西斯德国的侵略,当时世界形势的最主要矛盾决定着他们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反对法西斯德国,故C

7、项正确。二战爆发前和爆发之初,英国实行绥靖政策,期望祸水东引,排除A。英国和苏联是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两个国家,不会改变对苏联的根本立场,排除B。丘吉尔表示要给苏联一切可能的援助,也不能就此定论丘吉尔变成苏联利益的维护人,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1941年6月22日”“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9. 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人侵时一样。”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

8、罗斯福有很强的权力欲,要求国会授予他极大的权力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C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D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参考答案:C10.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参考答案:答案:C分析:试题分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

9、,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A是军机处的职能;B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清朝军机处【名师点睛】古代中国的中枢权力体系历经变化,呈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如西汉的中朝,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度。11.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

10、.商品经济极端落后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项中的“富裕安逸”与题干“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合,BD在题干中都未有体现;“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12. 在对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天子棺椁四重,公、侯伯子男、大夫,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禅让制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

11、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材料反映周代墓葬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故C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与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无关,排除A;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与通过棺椁的重数的反映墓主人身份地位无关,排除B;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结合所学周代礼乐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解答。13.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

12、,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主人公出身低微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可知,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本国封建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这是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主人公不善经营,而是强调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排除A。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材料强调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商场上的

13、尔虞我诈,而是强调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14.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都铎王朝曾颁布过一系列限制圈地运动的法令。16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改变措施,把限制对象改为流民,除持有乞食特许证的人外,其余流浪汉一律迫令立志愿劳动誓言。这一措施A.造就了大批自由劳动力B.抑制了圈地运动的势头C.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导致了农民的普遍贫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16世纪以后,英政府开始限制流民,并“一律迫令立志愿劳动誓言”,此举造就一大批劳动力,故A项正确。16世纪政府变限制圈地为限制流民,助长了圈地运动的势头,故B项错误。圈地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14、了劳动力准备,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农民问题,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条件【名师点睛】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条件:资本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市场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原料-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廉价的原料。15. 下列现象最能说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C列强收购中国的丝茶 D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参考答案:B16. 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有 收回了中国山东主权 罢免了章宗祥、陆宗舆和曹汝霖的职务 中国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释放了被捕学生 北洋政府垮台A B C D 参考答案:B17. 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B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