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新沙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1540348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新沙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江门市新沙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江门市新沙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新沙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江门市新沙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竹在中华文化中远非一般的纯生物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人化”了的自然。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观念,思维、理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一种反映与体现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外化形式的文化景观,一种传达与表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宗教精神、人格理想的文化符号。从竹文化的实物层面讲,中国竹文化不但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例如,用竹篾编织成竹展、斋冠,满足了“穿”的实用需要;用竹笋做菜肴,用竹筒煮米饭,满足了“食”的需要;用竹子建造竹楼、竹门,满足了“住”的需

2、要;用竹子排竹筏,做竹篙,满足了“行”的需要。与竹文化相比,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一般不负荷实用价值。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竹子,中华民族尤其是江南各民族同竹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竹文化不仅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而且饱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竹节、竹叶均给人道劲、坚韧、刚劲之感;风中的凤尾竹,摇曳多姿,潇洒自如,“依风而长啸”;竹子的色彩、形态、品格和风姿,在历代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和鉴赏者的心目中,勾勒出清新雅致的视觉意象,酝酿成高洁、醇厚的审美情趣。从观念性层面上讲,竹子的视觉意象和审美情趣,竹制品和竹建筑引发的形式感,不过是审美价值的载体或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

3、,它承担着中华文化圈里的种种审美价值,表现着悠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竹文化不只是一种实物性文化,而且是或者主要是一种观念性文化,即竹子和竹制品的造型可以被广泛赋予宗教、道德、政治等价值观念,以及表现由各种价值观念融汇而成的人格理想。远者不说,唐宋以来诗中写竹和画中绘竹已蔚然成风。由文人的竹墨中可以体悟出在竹子的图像中长期积淀的审美意识,可以窥见以竹子为景观的中华审美文化。从符号性层面上讲,中国传统的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种符号文化,即以竹子为形式的符号文化。竹符号有别于词语符号,一般不含指称意义,它除了含有述评意义外,有时含有表现意义。自然崇拜符号、宗教符号、习俗符

4、号、道德符号、人格符号、艺术符号是竹符号系列中几类常见的符号。竹子有节,节节挺拔,四时常绿,所以竹节的形态能负载独特的符号内涵。古人常用“气节”“节操”“贞节”“高风亮节”一类带有“节”字的词汇去褒扬高尚的德行和人格,而带竹节的景观、器物、图案和意象也发挥着相同的符号功能,演化成象征道德情操和人格理想的道德符号和人格符号。撇开其他的竹文化符号,就竹文化表现出的人格符号来说,这是竹文化对中国传统民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个重要指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竹挺拔直上、直而有节,坚韧难折,与凌云壮志、凛然风节、刚毅不屈等儒家设计的伦理人格“异质而同构”;竹又萧疏淡雅,呈

5、现自然之态和自然之色,竹林宁静悠闲,是静穆观照,体悟个体精神自由化佳境,这与淡泊无为、超然凡俗、精神自由等道家构想的个体精神有关。竹文化人格符号能指的多重特性分别与儒家和道家的理想人格“异质而同构”,涉涵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二元结构,完整而全面地预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特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没有什么具体的实用价值。B. 竹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文化景观和符号,是“人化”的自然。C. 竹符号有别于词语符号,因为它包含了诸多竹符号中几类常见的符号。D. 作为人格符号的竹文化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浩然之气

6、和淡远之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实物性,观念性和符号性三个层面论述了竹文化。B. 文章用文人诗中写竹和画中绘竹的例子论证了竹文化是一种观念性文化。C. 文章用带竹节的景观,器物、图案和意象等例论证了竹文化是人格符号。D. 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竹文化不但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可见实用和审美可以是并存的,美有时并不排斥实用。B. 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一般不负荷实用价值,所以他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没

7、有竹高。C. 竹子和竹制品可以被广泛赋予宗教,道德、政治等等价值观念,是因为它们引发的形式感承担着中华文化圈里的种种审美价值。D. “节操”“高风亮节”等带有“节”的褒义词,体现了竹能够负载独特的符号内涵。参考答案:1. B 2. D 3. B【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没有什么具体的实用价值”错误,原文是说“一般不负荷实用价值”;C项,“因为它包含了诸多竹符号中几类常见的符号”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说“竹符号有别于词语符号,一般不含指称意义,它除了

8、含有述评意义外,有时含有表现意义。自然崇拜符号、宗教符号、习俗符号、道德符号、人格符号、艺术符号是竹符号系列中几类常见的符号”;D项,“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错误,属于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竹文化表现出的人格符号来说,这是竹文化对中国传统民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个重要指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

9、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错误,应该是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所以他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没有竹高”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

10、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水中的倒影 【俄】亚索尔仁尼琴 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 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

11、、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而又蔚蓝的深处。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未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正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 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100字左右。(6分) 答: 参考答案:1.能。事物是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变化的,认识会跟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乃至深化。2.否。辨认与观照事物须得在静止的状态或事物运动结束之后,静观默会、凝终结想,这样才能

12、把握事物的整体与全貌,才能达成“清晰”的认识。3.辩证的认知,既可以在运动中也可在静止的状态下认知事物。此外,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和因认识事物的角度等的不同,认识也会有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大意和自身生活实际的辩证哲思。文章水中的倒影讲的是水动的时候很难看清水中的画面而水静的时候才能看清,题目问的是“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见解”。这个时候我们记住有三种答题模式:第一种赞同、第二种反对、第三种采取中立辩证地看待,三种模式三选一答题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如选择第二种反对,那就可以先归纳文章大意表示在运动中看不清事物,只有在静止中才能看清事物,再结合自身

13、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最后总结句表示只有静下来才能认清世间万事万物。这样答题分三步走,简单明了,水到渠成。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汉语言文字的人本精神就文化特质而论,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字的这种人本精神从仓颉造字的传说中就可见一斑。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在古人看来,文字的发明这一伟大创造足以使鬼神哭泣。因此,文字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神圣性。古代先人们用它来祝福,诅咒,甚至相信人的名字跟人身祸福相连,所以名字要避讳,要讲吉利。这种对文字的敬重是人们对自身创造力的肯定和喜悦,表现出人能够战胜外

14、部未知世界的信心。正因如此,我们的古人没有让神居文字创制之功,而是由仓颉这样一位史官来完成文字的创制。汉字在它后来的发展、丰富中都是按照人的观察、需要而形成的。汉字造字近取诸身,远比诸物。从人自身身体取材,从人接触到、体验到的自然形体、动物、植物取材,从人使用的工具包括生活器具和武器取材,这就是汉字形旁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才说汉字具有反映先人生活和社会构造的独特人文价值。譬如“人”字,甲骨文写作“”,像一个侧立的人形。它笔画简单,却反映出古人对人的存在的观察是准确和细致的,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古人自我认识的能力,而我们则通过“人”字看到远古先民意识中浓郁的人本主义精神。说文解字云:“人,天地之性

15、最贵者也。”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哈姆莱特也这样讴歌人类“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欧洲人通过文艺复兴奠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而我们汉民族却在它的文明伊始文字诞生之初就确立了人在万物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仁”字,从人从二,是针对群际关系而言的,反映了古人对人的本性的认识。礼记释名等说:“仁者,人也”,“人,仁也”。二者互释现象表明我们的先人认为群际亲密的关系是人的本性。正是从此意义上,他们才热情讴歌人是天地间最尊贵最有灵性的动物,呈谦逊侧立的人形才会成为“人”的代符,并出现顺从为“从”,反从为“比”的字符。这样就从人的内在本性到外在的行为规范之间的必然关系中建构起了“仁”的道德框架,体现了中国古代旨在建立温情脉脉、相处和睦的群际关系的道德理想。中国古代文化属于以求善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譬如“善”字取意羊和悦的叫声,以类比仁人之善言。而好群居的羊又被视为有仁、义、礼之德。“群”字从羊君声,君又兼表意义,即作为人伦之英杰的君子应该像羊那样相处和睦。由羊、羊声、羊群到人群,到合乎仁、善礼仪的群体,其间融通着丰富的文化学意义。同时,“羊在六畜主给膳”,是难得的美食。“美”字从羊,表明它首先起源于对食的某种感受性。广雅中把“腆”、“甘”、“旨”等关于食味的词语同列于“美”的条下,表明我们先人曾有一种以人的享乐本能为标准的审美心态,它意味着对官能性享受的积极肯定,对现实人生的充实追求和独特的领悟,蕴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